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带来了一些地方婚事“娶不起”、人情“还不起”的现实难题。从中央文明办将反对铺张浪费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到各地红白理事会遏制婚丧大操大办,这场习俗变革,不仅是对物质浪费的纠偏,更是对精神家园的重建。
“风俗”是一个地方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关乎人心善恶、世风好坏。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文明新风,乡村文明焕发出新气象。但在部分农村地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甚至催生出“彩礼贷”“墓地贷”“婚骗、婚托”等畸形产业,有些地方将传统习俗与政绩工程挂钩,大搞“万人饺子宴”“孝道排行榜”,反而加剧形式主义泛滥,这些不仅给农民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精神负担,还带坏了社风、民风,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民有所盼,政之所向。细数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都有关于移风易俗的具体要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并将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列入其中,文件还提出,要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要从情感和心理层面进行指导,要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措施,这也代表着中央层面破除陈规陋俗、整治不良风气的决心。
移风易俗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培育新风。河南宁陵县划定彩礼“限高令”,党员干部带头签承诺书;甘肃定西“一碗烩菜办白事”;甘高台县建设“义务红娘工作室”、新式结婚礼堂等服务平台……这些成功实践都表明:移风易俗绝非简单粗暴的“禁止”,而是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创造性转化,既需要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还要靠村规民约的引导。当前,许多镇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有的还建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这些都在移风易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移风易俗的主体作用,加强文化引领、强化价值认同、注重实践养成,让他们真正成为文明新风尚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益者。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对于传统习俗,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陈规陋习要坚决抵制,只有移走“旧风”,“新风”才会徐徐而来。破除陈规陋习是场“攻坚战”,也是场“持久战”,我们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打好攻坚战,将移风易俗进行到底。(金时评)
高价彩礼、人情攀比、大操大办等陈规陋习,带来了一些地方婚事“娶不起”、人情“还不起”的现实难题。从中央文明办将反对铺张浪费纳入文明城市创建指标,到各地红白理事会遏制婚丧大操大办,这场习俗变革,不仅是对物质浪费的纠偏,更是对精神家园的重建。
“风俗”是一个地方历代相沿、积久而成的风尚、习俗。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关乎人心善恶、世风好坏。近年来,各地扎实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倡导文明新风,乡村文明焕发出新气象。但在部分农村地区,高价彩礼、大操大办、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仍然存在,甚至催生出“彩礼贷”“墓地贷”“婚骗、婚托”等畸形产业,有些地方将传统习俗与政绩工程挂钩,大搞“万人饺子宴”“孝道排行榜”,反而加剧形式主义泛滥,这些不仅给农民群众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精神负担,还带坏了社风、民风,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民有所盼,政之所向。细数近几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其中都有关于移风易俗的具体要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聚焦“三农”问题,并将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列入其中,文件还提出,要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要从情感和心理层面进行指导,要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等措施,这也代表着中央层面破除陈规陋俗、整治不良风气的决心。
移风易俗要在传承与创新中培育新风。河南宁陵县划定彩礼“限高令”,党员干部带头签承诺书;甘肃定西“一碗烩菜办白事”;甘高台县建设“义务红娘工作室”、新式结婚礼堂等服务平台……这些成功实践都表明:移风易俗绝非简单粗暴的“禁止”,而是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相结合的创造性转化,既需要强化法律法规的约束,还要靠村规民约的引导。当前,许多镇村都制定了村规民约,有的还建立了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自治组织,这些都在移风易俗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要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移风易俗的主体作用,加强文化引领、强化价值认同、注重实践养成,让他们真正成为文明新风尚的制定者、执行者和受益者。
移风易俗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内容。对于传统习俗,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陈规陋习要坚决抵制,只有移走“旧风”,“新风”才会徐徐而来。破除陈规陋习是场“攻坚战”,也是场“持久战”,我们要一以贯之、持之以恒地打好攻坚战,将移风易俗进行到底。(金时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