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教育 >> 新闻资讯
润德入心 育见于行——民乐县第一幼儿园思政启蒙的生动实践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27日 15:21

分享到:

  “我们不能浪费一粒饭,要做节约粮食的好宝贝!”在民乐县第一幼儿园的餐前时光,大班“读书小达人”小雨分享了食育绘本《一粒米的旅行》,听完故事后,洋洋举起小手,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这平常的一幕,正是该园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真实写照,也成为思政内容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民乐县第一幼儿园秉持“蒙童养正”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四个聚焦”幼儿思政教育新模式,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全面提升学前思政教育成效。

聚焦一日生活:课堂,无处不在

  清晨的阳光洒进幼儿园,中六班的彤彤松开妈妈的手,清脆地道了一声“妈妈,再见!”随即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奔向站在园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娜娜老师。她在老师面前立正站好,送上灿烂的笑容和问候:“娜娜老师,早上好!”老师俯身回应,并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

  从清晨入园的第一声问候开始,思政的种子便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点滴中悄然播撒。

  幼儿园以“生活化教育”为理念,深度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思政契机,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体验。“悦读分享会”上,孩子们在绘本故事中感悟善良与勇敢;“小小值日生”活动里,整理玩具、分发餐具的过程中培养责任与担当;“光盘行动好食光”中,珍惜粮食的理念在餐桌旁深深扎根。餐前的“食光播报”,孩子们轮流分享粮食的来之不易,传递勤俭节约的美德;餐后的红色绘本时光,小英雄的故事滋养着稚嫩的爱国情怀。

  礼貌待人、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合作分享……这些中华传统美德,不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融入晨间互动、课堂活动、餐前餐后的细微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童心,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思政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传统节日:文化,在体验中传承

  如何将宏大的“家国情怀”具象化?民乐一幼的答案是以传统节日为生动载体,紧扣幼儿发展特点,构建园本节日课程。

  “奶奶,我们做的千层月饼,要叠得像小山一样高!”在“月满中秋,‘童’享欢乐”活动中,大一班的乐乐正和奶奶一起制作传统千层月饼。祖孙协作,铺面饼、撒香料,最后乐乐用力压下模具——一枚印着“团圆”的月饼就此成型。在这充满欢声笑语的动手过程中,“团圆”的美好寓意已深深烙入孩子心中。
“我们构建的园本节日课程,就是要让传统习俗‘活’起来。”保教主任李艳琴表示。在元宵节,孩子们自己做花灯、猜灯谜;在清明节,开展“童忆清明·缅怀传承”活动;在端午节,用彩泥包粽子,聆听屈原故事……

  结合二十四节气,幼儿园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带领幼儿沉浸式体验,了解节气的由来,制作节气美食,感受节气习俗。每一次活动,都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赏一赏、做一做”等方式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根植于幼儿心中。

聚焦红色教育:情怀,在感悟中升华

  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这里不是生硬灌输,而是可感、可触、可演的温暖存在。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幼儿园最庄严的时刻。小小护旗手服装整齐,迈着认真而不失稚嫩的步伐,护送国旗至旗杆下。国歌奏响,全园肃立,行注目礼。仪式后,升旗手代表在“国旗下讲话”中,用童言童语分享英雄故事。“我们以孩子听得懂、看得见的方式,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该园园长李双芳说。

  幼儿园坚持党建领航,打造“金山红烛·杏坛先锋”党建品牌,将思政融入环境创设,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红色文化微景观图文并茂呈现党史知识,绘本馆设置“红色阅读空间”,投放红色故事书籍,从小培养幼儿爱党爱国之情。

  与自主游戏融合,在游戏中传承红色基因,是该园红色教育的一张“王牌”。室内师生共演《王二小》《鸡毛信》等情景剧,让孩子感悟革命先辈的艰辛与勇敢。户外开展“小小红军长征路”体能活动,模拟穿越烽火线、爬雪山、过草地,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在运动中感悟历史,培养不畏艰难的坚韧精神与爱国情怀。

聚焦家园共育:合力,在协同中凝聚

  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思政教育更是如此。民乐县第一幼儿园的老师深知,唯有家园同频共振,才能形成最大育人合力,拓宽育人半径,实现思政教育“无缝对接”。

  幼儿园定期举办别开生面的家长沙龙。不同于严肃的家长会,沙龙氛围轻松愉悦。在一次以“家风”为主题的活动中,家长们聆听老师分享《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中的经典,共同探讨“在现代家庭中,如何继承良好的家风家训”。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唤醒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负责家园共育工作的李老师解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小班幼儿明明的爸爸在参加沙龙后深有感触:“以前总觉得思想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教育是学校的事,现在明白了,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思政课。比如孝顺老人、诚实守信,我们做到了,孩子自然就学会了。”

  幼儿园还积极邀请家长入园,开展“革命故事我来说”“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鼓励亲子共制节日美食、走访家乡名胜。班级环境中,孩子们用巧手共同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大美家乡”“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空间,楼梯间变身“二十四节气”主题教育长廊。家园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让幼儿在实践浸润中滋养民族品格,真正实现“润德养根、悦享成长”。

  在民乐县第一幼儿园,思政教育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它已悄然融入孩子们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是清晨入园时一声清脆的问候,是种植园里滴落的汗水,是月饼里包裹的甜蜜,也是红色故事带来的真挚感动,更是家园携手间流淌的温暖深情。

  这里,用最贴近童心的方式,生动诠释了“立德树人”如何从点滴做起。“四个聚焦”的创新实践,让思政教育真正“活”了起来,如春雨般细腻无声,浸润每一颗稚嫩心灵,为孩子们的成长铺就鲜亮而坚实的人生底色。(陈有金)

  “我们不能浪费一粒饭,要做节约粮食的好宝贝!”在民乐县第一幼儿园的餐前时光,大班“读书小达人”小雨分享了食育绘本《一粒米的旅行》,听完故事后,洋洋举起小手,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这平常的一幕,正是该园思政教育“润物细无声”的真实写照,也成为思政内容融入幼儿一日生活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民乐县第一幼儿园秉持“蒙童养正”教育理念,积极探索“四个聚焦”幼儿思政教育新模式,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将思政教育融入立德树人全过程,全面提升学前思政教育成效。

聚焦一日生活:课堂,无处不在

  清晨的阳光洒进幼儿园,中六班的彤彤松开妈妈的手,清脆地道了一声“妈妈,再见!”随即像一只快乐的小鸟,飞奔向站在园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娜娜老师。她在老师面前立正站好,送上灿烂的笑容和问候:“娜娜老师,早上好!”老师俯身回应,并温柔地摸了摸她的头。

  从清晨入园的第一声问候开始,思政的种子便已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点滴中悄然播撒。

  幼儿园以“生活化教育”为理念,深度挖掘一日生活中的思政契机,将抽象的价值观转化为可感可知的实践体验。“悦读分享会”上,孩子们在绘本故事中感悟善良与勇敢;“小小值日生”活动里,整理玩具、分发餐具的过程中培养责任与担当;“光盘行动好食光”中,珍惜粮食的理念在餐桌旁深深扎根。餐前的“食光播报”,孩子们轮流分享粮食的来之不易,传递勤俭节约的美德;餐后的红色绘本时光,小英雄的故事滋养着稚嫩的爱国情怀。

  礼貌待人、诚实守信、遵守规则、合作分享……这些中华传统美德,不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融入晨间互动、课堂活动、餐前餐后的细微环节,在潜移默化中浸润童心,孩子们在体验中成长,思政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聚焦传统节日:文化,在体验中传承

  如何将宏大的“家国情怀”具象化?民乐一幼的答案是以传统节日为生动载体,紧扣幼儿发展特点,构建园本节日课程。

  “奶奶,我们做的千层月饼,要叠得像小山一样高!”在“月满中秋,‘童’享欢乐”活动中,大一班的乐乐正和奶奶一起制作传统千层月饼。祖孙协作,铺面饼、撒香料,最后乐乐用力压下模具——一枚印着“团圆”的月饼就此成型。在这充满欢声笑语的动手过程中,“团圆”的美好寓意已深深烙入孩子心中。
“我们构建的园本节日课程,就是要让传统习俗‘活’起来。”保教主任李艳琴表示。在元宵节,孩子们自己做花灯、猜灯谜;在清明节,开展“童忆清明·缅怀传承”活动;在端午节,用彩泥包粽子,聆听屈原故事……

  结合二十四节气,幼儿园改变传统的说教模式,带领幼儿沉浸式体验,了解节气的由来,制作节气美食,感受节气习俗。每一次活动,都通过“看一看、玩一玩、赏一赏、做一做”等方式融入传统文化教育,将文化自信的种子根植于幼儿心中。

聚焦红色教育:情怀,在感悟中升华

  红色基因的传承,在这里不是生硬灌输,而是可感、可触、可演的温暖存在。

  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是幼儿园最庄严的时刻。小小护旗手服装整齐,迈着认真而不失稚嫩的步伐,护送国旗至旗杆下。国歌奏响,全园肃立,行注目礼。仪式后,升旗手代表在“国旗下讲话”中,用童言童语分享英雄故事。“我们以孩子听得懂、看得见的方式,播撒爱国主义的种子。”该园园长李双芳说。

  幼儿园坚持党建领航,打造“金山红烛·杏坛先锋”党建品牌,将思政融入环境创设,让幼儿在耳濡目染中接受熏陶。红色文化微景观图文并茂呈现党史知识,绘本馆设置“红色阅读空间”,投放红色故事书籍,从小培养幼儿爱党爱国之情。

  与自主游戏融合,在游戏中传承红色基因,是该园红色教育的一张“王牌”。室内师生共演《王二小》《鸡毛信》等情景剧,让孩子感悟革命先辈的艰辛与勇敢。户外开展“小小红军长征路”体能活动,模拟穿越烽火线、爬雪山、过草地,孩子们在游戏中锻炼身体,在运动中感悟历史,培养不畏艰难的坚韧精神与爱国情怀。

聚焦家园共育:合力,在协同中凝聚

  教育不是学校的独角戏,思政教育更是如此。民乐县第一幼儿园的老师深知,唯有家园同频共振,才能形成最大育人合力,拓宽育人半径,实现思政教育“无缝对接”。

  幼儿园定期举办别开生面的家长沙龙。不同于严肃的家长会,沙龙氛围轻松愉悦。在一次以“家风”为主题的活动中,家长们聆听老师分享《朱子家训》《颜氏家训》中的经典,共同探讨“在现代家庭中,如何继承良好的家风家训”。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唤醒家长的教育主体意识。”负责家园共育工作的李老师解释,“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

  小班幼儿明明的爸爸在参加沙龙后深有感触:“以前总觉得思想教育、价值观的形成等,这些教育是学校的事,现在明白了,我们家长的一言一行,就是孩子最好的思政课。比如孝顺老人、诚实守信,我们做到了,孩子自然就学会了。”

  幼儿园还积极邀请家长入园,开展“革命故事我来说”“传统文化进校园”等活动,鼓励亲子共制节日美食、走访家乡名胜。班级环境中,孩子们用巧手共同打造“中华民族一家亲”“大美家乡”“我和我的祖国”等主题空间,楼梯间变身“二十四节气”主题教育长廊。家园社“三位一体”协同育人,让幼儿在实践浸润中滋养民族品格,真正实现“润德养根、悦享成长”。

  在民乐县第一幼儿园,思政教育不再是书本上抽象的概念,它已悄然融入孩子们生活的每一处细节——是清晨入园时一声清脆的问候,是种植园里滴落的汗水,是月饼里包裹的甜蜜,也是红色故事带来的真挚感动,更是家园携手间流淌的温暖深情。

  这里,用最贴近童心的方式,生动诠释了“立德树人”如何从点滴做起。“四个聚焦”的创新实践,让思政教育真正“活”了起来,如春雨般细腻无声,浸润每一颗稚嫩心灵,为孩子们的成长铺就鲜亮而坚实的人生底色。(陈有金)

编辑: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