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部门
张掖市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绘就搬迁群众安居乐业新画卷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1月24日 15:18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讯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就业、促增收、固成果、促振兴”核心目标,聚焦“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总体要求,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扎实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以工代赈工作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确保搬迁群众生计有保障、发展有动力、未来有希望。

  筑牢就业根基,拓宽稳定增收渠道。将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作为首要任务,构建“就近就业+劳务输转+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五位一体”的就业帮扶体系。采取到户就业台账、常态化发布岗位信息、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落实交通补贴、推广“村民自建”以工代赈模式等措施,全力保障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搬迁家庭3239户6668人,实现全部就业,就业率100%。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培训,累计培训逾千人次,有效提升搬迁群众就业竞争力。创业孵化基地、非遗工坊、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搬迁群众增收新引擎。

  培育特色产业,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后续产业,推动搬迁群众深度融入产业链。创新开展“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特色种养+手工文创+电商销售”等富民产业模式,建设产业基地、帮扶车间、工业园区,配套冷链物流、加工设施,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易地搬迁户产业扶持全覆盖。拓展“甘味”品牌影响力,线上线下联动促消费,提升特色农产品价值,带动搬迁群众持续增收。

  提升服务配套,建设宜居和美家园。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全市大型安置区均建成“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整合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一次办”。教育、医疗、养老、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适龄子女入学率、医保参保率达100%。实施了道路、管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项目,安置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结合“百村万树”等工程,推进安置区绿化美化,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强化社区治理,促进社会融入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全市集中安置区全部纳入社区或村(居)委会管理,配备社区干部,成立党群服务中心,推行网格化管理。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法治宣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保障搬迁群众原有权益,实现各类保障待遇无缝衔接,真正让搬迁群众安心扎根、无差别融入。

  创新以工代赈,放大政策赈济效应。抢抓以工代赈政策机遇,2025年争取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8项,落实中央资金7605万元,带动就业1881人,发放劳务报酬2998万元,规模和资金创“十四五”新高。精准识别受益群体,强化项目谋划储备,严格项目审查,规范组织实施,大力推广“村民自建”模式。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累计吸纳超万名群众务工增收。同时,扎实开展资金使用监管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项目效益和资金安全。(姚杰)

  中国张掖网讯 近年来,张掖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省政府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稳就业、促增收、固成果、促振兴”核心目标,聚焦“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生活好、能融入”总体要求,多措并举、精准施策,扎实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与以工代赈工作深度融合、提质增效,确保搬迁群众生计有保障、发展有动力、未来有希望。

  筑牢就业根基,拓宽稳定增收渠道。将促进搬迁群众稳定就业作为首要任务,构建“就近就业+劳务输转+公益性岗位+技能培训+创业扶持”“五位一体”的就业帮扶体系。采取到户就业台账、常态化发布岗位信息、开展“春风行动”等线上线下招聘、落实交通补贴、推广“村民自建”以工代赈模式等措施,全力保障有劳动力的搬迁家庭至少一人稳定就业。易地扶贫搬迁有劳动力的建档立卡搬迁家庭3239户6668人,实现全部就业,就业率100%。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围绕市场需求开展“订单式”“嵌入式”培训,累计培训逾千人次,有效提升搬迁群众就业竞争力。创业孵化基地、非遗工坊、电商直播等新业态蓬勃发展,成为搬迁群众增收新引擎。

  培育特色产业,激活内生发展动力。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培育壮大后续产业,推动搬迁群众深度融入产业链。创新开展“产业园+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特色种养+手工文创+电商销售”等富民产业模式,建设产业基地、帮扶车间、工业园区,配套冷链物流、加工设施,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实现易地搬迁户产业扶持全覆盖。拓展“甘味”品牌影响力,线上线下联动促消费,提升特色农产品价值,带动搬迁群众持续增收。

  提升服务配套,建设宜居和美家园。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提档升级。全市大型安置区均建成“一站式”社区服务中心,整合高频服务事项,实现“就近办、一次办”。教育、医疗、养老、通信网络实现全覆盖,适龄子女入学率、医保参保率达100%。实施了道路、管网、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项目,安置区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结合“百村万树”等工程,推进安置区绿化美化,常态化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强。

  强化社区治理,促进社会融入融合。坚持党建引领,构建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自治组织、社会组织、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社区治理体系。全市集中安置区全部纳入社区或村(居)委会管理,配备社区干部,成立党群服务中心,推行网格化管理。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加强法治宣传,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落实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确保特殊困难群体“应保尽保、应兜尽兜”。保障搬迁群众原有权益,实现各类保障待遇无缝衔接,真正让搬迁群众安心扎根、无差别融入。

  创新以工代赈,放大政策赈济效应。抢抓以工代赈政策机遇,2025年争取实施以工代赈项目18项,落实中央资金7605万元,带动就业1881人,发放劳务报酬2998万元,规模和资金创“十四五”新高。精准识别受益群体,强化项目谋划储备,严格项目审查,规范组织实施,大力推广“村民自建”模式。在重点工程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中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累计吸纳超万名群众务工增收。同时,扎实开展资金使用监管专项整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项目效益和资金安全。(姚杰)

编辑: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