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张掖网临泽讯 金秋时节,走进临泽县蓼泉镇双泉村的田间地头,大型秸秆打包机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机器轰鸣声中,短短几分钟就能将散落的玉米秸秆压缩成规整的草捆,一排排码放整齐的秸秆捆点缀在田垄间,成为秋收后乡村田野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以前没这好设备,玉米秸秆处理起来特别费劲。”蓼泉镇双泉村十六社村民李德虎笑着说,过去全靠人工打捆运回家,喂家畜前还得专门铡碎,耗时又耗力。“现在有了秸秆打包机,铡碎、压缩一步到位,拉回家放得整齐,喂牲口也方便,真是帮我们省了不少心!”
“一台打包机一天能完成约120亩农田的秸秆打包任务,目前村里近4000亩玉米田已陆续启动作业,再过几天就能实现秸秆全部离田。”蓼泉镇双泉村党总支书记鲁文喜介绍。
近年来,蓼泉镇始终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守护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建立“分管领导督查、包村干部推进、村社干部落实”的三级工作机制,借助大喇叭广播、悬挂宣传横幅、纳入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引导村民践行文明秋收理念,推动秸秆从“废弃”到“有用”的转变。同时,蓼泉镇还积极探索秸秆离田后的多元利用路径,不断拓宽转化渠道、提升利用效率,以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为抓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向共赢。(张光凯)
中国张掖网临泽讯 金秋时节,走进临泽县蓼泉镇双泉村的田间地头,大型秸秆打包机正开足马力穿梭作业。机器轰鸣声中,短短几分钟就能将散落的玉米秸秆压缩成规整的草捆,一排排码放整齐的秸秆捆点缀在田垄间,成为秋收后乡村田野里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以前没这好设备,玉米秸秆处理起来特别费劲。”蓼泉镇双泉村十六社村民李德虎笑着说,过去全靠人工打捆运回家,喂家畜前还得专门铡碎,耗时又耗力。“现在有了秸秆打包机,铡碎、压缩一步到位,拉回家放得整齐,喂牲口也方便,真是帮我们省了不少心!”
“一台打包机一天能完成约120亩农田的秸秆打包任务,目前村里近4000亩玉米田已陆续启动作业,再过几天就能实现秸秆全部离田。”蓼泉镇双泉村党总支书记鲁文喜介绍。
近年来,蓼泉镇始终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作为守护生态环境、带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举措。通过建立“分管领导督查、包村干部推进、村社干部落实”的三级工作机制,借助大喇叭广播、悬挂宣传横幅、纳入村规民约等多种方式,引导村民践行文明秋收理念,推动秸秆从“废弃”到“有用”的转变。同时,蓼泉镇还积极探索秸秆离田后的多元利用路径,不断拓宽转化渠道、提升利用效率,以循环农业、生态农业发展为抓手,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向共赢。(张光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