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张掖网讯 10月18日,由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酒泉市肃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张掖市文化馆、酒泉市肃州区文化馆共同承办的“丝路遗韵·宝卷新声”河西宝卷传承交流与展演活动在张掖正式启幕。此次活动持续至10月23日,汇聚了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永登、岷县等地的宝卷传承人及省内外专家,以多形式实践与展演推动河西宝卷活态传承,奏响丝路非遗新乐章。

活动首阶段聚焦“传承实践+专家指导+活态展演”三大维度。来自河西五市及岷县、永登县的宝卷传承人齐聚一堂,带着各自精心保存的卷本与深厚的技艺功底,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传承实践交流。其间,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通过现场点评、专题辅导等形式,针对传承人在技艺提升、传播推广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专业建议,助力提高传承人技艺技能,促进民间宝卷文化传承。

走进张掖各县区河西宝卷传习所,全体人员实地观摩了传习所的日常传承与教学活动,交流珍贵卷本资源,分享日常传承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开展传承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传习所在宝卷保护、传习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经验共享与协作提升。

同时,传承人代表还面向公众开展活态展演,以生动地念唱、鲜活的故事呈现河西宝卷的文化魅力。通过沉浸式展演,既为传承人搭建了技艺切磋的平台,也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进一步扩大河西宝卷的受众覆盖面与社会认知度。

本次活动还将延伸至嘉峪关市、酒泉市,开展“宝卷声声漫丝路”跨市展演。张掖市河西宝卷传承人将携经典宝卷《敕封平天仙姑宝卷》以创新表达形式登台,通过沉浸式展演展示张掖宝卷传承成果,助力提升国家级非遗项目河西宝卷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让丝路遗韵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河西宝卷是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河西宝卷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于促进地域文化交流互鉴,扩大河西宝卷的受众覆盖面具有重要意义。(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清鹏 杨旭康 朱彤 陈帆 通讯员 梁玉娟)
中国张掖网讯 10月18日,由甘肃省非遗保护中心、张掖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酒泉市肃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联合主办,张掖市文化馆、酒泉市肃州区文化馆共同承办的“丝路遗韵·宝卷新声”河西宝卷传承交流与展演活动在张掖正式启幕。此次活动持续至10月23日,汇聚了武威、金昌、张掖、嘉峪关、酒泉、永登、岷县等地的宝卷传承人及省内外专家,以多形式实践与展演推动河西宝卷活态传承,奏响丝路非遗新乐章。

活动首阶段聚焦“传承实践+专家指导+活态展演”三大维度。来自河西五市及岷县、永登县的宝卷传承人齐聚一堂,带着各自精心保存的卷本与深厚的技艺功底,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传承实践交流。其间,省内外相关领域专家通过现场点评、专题辅导等形式,针对传承人在技艺提升、传播推广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专业建议,助力提高传承人技艺技能,促进民间宝卷文化传承。

走进张掖各县区河西宝卷传习所,全体人员实地观摩了传习所的日常传承与教学活动,交流珍贵卷本资源,分享日常传承工作中的经验做法,并开展传承实践活动,有效促进了传习所在宝卷保护、传习教学、活动组织等方面的经验共享与协作提升。

同时,传承人代表还面向公众开展活态展演,以生动地念唱、鲜活的故事呈现河西宝卷的文化魅力。通过沉浸式展演,既为传承人搭建了技艺切磋的平台,也让更多群众近距离接触非遗,进一步扩大河西宝卷的受众覆盖面与社会认知度。

本次活动还将延伸至嘉峪关市、酒泉市,开展“宝卷声声漫丝路”跨市展演。张掖市河西宝卷传承人将携经典宝卷《敕封平天仙姑宝卷》以创新表达形式登台,通过沉浸式展演展示张掖宝卷传承成果,助力提升国家级非遗项目河西宝卷的传播力与影响力,让丝路遗韵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河西宝卷是从唐代敦煌变文、俗讲以及宋代说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民间说唱文学,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为河西宝卷的传承与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对于促进地域文化交流互鉴,扩大河西宝卷的受众覆盖面具有重要意义。(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清鹏 杨旭康 朱彤 陈帆 通讯员 梁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