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的最具体环节。
今年3月,张掖市甘州区法院秉持“如我在执”理念,将执行立案等分散的执行事务从诉讼服务中心剥离,筹划建设了执行事务中心。整合设置执行立案、廉政监督、材料接收、案件查询等10个专业化服务窗口,16间涵盖调解、约谈、听证等功能的专用房间,为群众提供执行全流程服务。
一站通办,执行立案告别“多头跑”
走进甘州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执行立案、廉政监督、材料接收、案件查询等10个专业化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有序指导当事人通过智能终端上传材料。
“我有一起债务纠纷需要申请强制执行,以前听说要找执行局、立案庭好几个部门,还要准备一堆材料,心里打怵。可到了执行事务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不一会儿就办完立案,还能现场查询后续流程,心里总算有底了。”一名前来办事的当事人说道。
据了解,甘州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日均接待群众1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原来执行立案在立案大厅办理,现在集中到了执行事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执行服务,将执行接待、立案、咨询等事务性工作归集前置到了服务群众一线。”甘州区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合力攻坚,高效联动促执结
“我的工资拖欠好久了,家里还急着用钱呢。”这场工资“拉锯战”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张大姐的心头。
去年,张大姐进入某建筑公司务工,双方约定工程结束后结清全部工资。如今工程早已完工,法院也就工资支付问题进行了调解,可建筑公司却迟迟没有主动履行。无奈之下,张大姐向法院申请执行。
为提高执行效率,执行一局二团队干警直奔银行,依法冻结关联公司的涉案账户,防止资金转移;三团队则赶赴建筑公司办公地点,与公司负责人沟通协商。
“暂时没资金不能成为拖欠工资的合法理由,之前我们也处理过一个类似案件,该公司不仅账户被冻结,法定代表人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连招投标资格都受了影响。”在法官的劝导下,公司负责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场全额支付了拖欠工资。
高效执结的背后,是法院执行机制的持续优化。为提升执行效率,甘州区法院构建执行一局、执行二局和执行指挥中心“三驾马车”并行的工作格局。执行指挥中心承担统筹调度、管理督办、集约服务三项职能,两局各设5个执行团队,实行执行人员分组实施的“1+N”工作模式,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同比缩短53.51天。
为最大限度调动申请执行人和全社会参与配合执行,甘州区法院建立执行“110”应急出警工作机制,向全社会公布应急值班电话,24小时排班值守,解决查人找物难题。机制建立以来,累计应急出警875次,执结案件162件,实际执行到位资金845.66万余元,司法拘留164人。
“银发”参与,温情化解纠纷
“你现在资金紧张,咱们可以和供货商商量分期付,要是等法院强制执行,不仅要多花钱,还影响你的生意信誉。”个体户赵某的判决刚下来,执前督促团队法官便主动上门调解,赵某询问完相关细节后,当天就和供货商达成和解并约定每月定期还款。
为加强源头治理,甘州区法院挂牌运行“银发工作室”,充分发挥退休法官善于调解优势,通过执前调解、风险告知等,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
同时,建立“执行廉政监督室”,由专人接收执行干警廉政作风投诉,提高执行流程透明度。设置16间解答群众疑惑、调解矛盾纠纷、约谈当事人的功能室,实现“服务更贴心、监督更透明、流程更规范”目标。截至目前,“银发法官”执前督促履行结案783件,其中履行完毕结案278件,达成和解505件,自动履行率同比提升3.72%。
从“立案难”到“一窗通”,从“沟通堵”到“面对面”,甘州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事务性工作‘一站式’办理,程序性工作一次性告知”,用看得见的便利打通了执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石丹丹阎雪松)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环,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的最具体环节。
今年3月,张掖市甘州区法院秉持“如我在执”理念,将执行立案等分散的执行事务从诉讼服务中心剥离,筹划建设了执行事务中心。整合设置执行立案、廉政监督、材料接收、案件查询等10个专业化服务窗口,16间涵盖调解、约谈、听证等功能的专用房间,为群众提供执行全流程服务。
一站通办,执行立案告别“多头跑”
走进甘州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宽敞明亮的大厅里,执行立案、廉政监督、材料接收、案件查询等10个专业化服务窗口一字排开,工作人员有序指导当事人通过智能终端上传材料。
“我有一起债务纠纷需要申请强制执行,以前听说要找执行局、立案庭好几个部门,还要准备一堆材料,心里打怵。可到了执行事务中心,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不一会儿就办完立案,还能现场查询后续流程,心里总算有底了。”一名前来办事的当事人说道。
据了解,甘州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日均接待群众1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原来执行立案在立案大厅办理,现在集中到了执行事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执行服务,将执行接待、立案、咨询等事务性工作归集前置到了服务群众一线。”甘州区法院执行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合力攻坚,高效联动促执结
“我的工资拖欠好久了,家里还急着用钱呢。”这场工资“拉锯战”像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在张大姐的心头。
去年,张大姐进入某建筑公司务工,双方约定工程结束后结清全部工资。如今工程早已完工,法院也就工资支付问题进行了调解,可建筑公司却迟迟没有主动履行。无奈之下,张大姐向法院申请执行。
为提高执行效率,执行一局二团队干警直奔银行,依法冻结关联公司的涉案账户,防止资金转移;三团队则赶赴建筑公司办公地点,与公司负责人沟通协商。
“暂时没资金不能成为拖欠工资的合法理由,之前我们也处理过一个类似案件,该公司不仅账户被冻结,法定代表人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连招投标资格都受了影响。”在法官的劝导下,公司负责人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当场全额支付了拖欠工资。
高效执结的背后,是法院执行机制的持续优化。为提升执行效率,甘州区法院构建执行一局、执行二局和执行指挥中心“三驾马车”并行的工作格局。执行指挥中心承担统筹调度、管理督办、集约服务三项职能,两局各设5个执行团队,实行执行人员分组实施的“1+N”工作模式,执行案件平均结案时间同比缩短53.51天。
为最大限度调动申请执行人和全社会参与配合执行,甘州区法院建立执行“110”应急出警工作机制,向全社会公布应急值班电话,24小时排班值守,解决查人找物难题。机制建立以来,累计应急出警875次,执结案件162件,实际执行到位资金845.66万余元,司法拘留164人。
“银发”参与,温情化解纠纷
“你现在资金紧张,咱们可以和供货商商量分期付,要是等法院强制执行,不仅要多花钱,还影响你的生意信誉。”个体户赵某的判决刚下来,执前督促团队法官便主动上门调解,赵某询问完相关细节后,当天就和供货商达成和解并约定每月定期还款。
为加强源头治理,甘州区法院挂牌运行“银发工作室”,充分发挥退休法官善于调解优势,通过执前调解、风险告知等,引导当事人主动履行义务。
同时,建立“执行廉政监督室”,由专人接收执行干警廉政作风投诉,提高执行流程透明度。设置16间解答群众疑惑、调解矛盾纠纷、约谈当事人的功能室,实现“服务更贴心、监督更透明、流程更规范”目标。截至目前,“银发法官”执前督促履行结案783件,其中履行完毕结案278件,达成和解505件,自动履行率同比提升3.72%。
从“立案难”到“一窗通”,从“沟通堵”到“面对面”,甘州区法院执行事务中心的成立,实现了“事务性工作‘一站式’办理,程序性工作一次性告知”,用看得见的便利打通了执行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石丹丹阎雪松)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