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民族团结育桃李 石榴花开满园春——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山丹培黎学校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0月05日 18:16

分享到:

民族团结育桃李石榴花开满园春

——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山丹培黎学校

  中国张掖网讯  在丝路古道的河西走廊,由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创办的,承载着国际主义精神的学校——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正以跨越山海的情怀,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播撒在教育沃土。

  这里,98名教职工与1340名各族师生共同构筑了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态。他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每一个角落。从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到摘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混班混宿”的实践到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学校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烂绽放。

  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思想根基。学校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与发展规划、长远目标与阶段安排相结合。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有重点、分层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作为党委“一把手工程”,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同考核,每年召开党委会研究民族工作4次以上。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和思政课堂三大阵地,年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与讲座40余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深深植入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深化文化浸润,搭建精神家园。学校立足地方特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重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示范课4门,开发德育微课30门。通过“行走的思政课”,组织3000余名各族学生赴高台县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6次,让各族学生在共同体验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采用“教师现场授课+学生协同研学”模式,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共筑和谐新校园”专题讲座5次,开展“国旗下的民族团结课”及主题班团会20余次,举办“我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主题征文比赛、“中华文化我知道”主题诗文朗诵会等活动,组织“弘扬艾黎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交友活动3次,到温馨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依托高云琴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向各族学生开展纸烙画和剪纸非遗技艺传承5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节、运动会,各族学生在同台表演、同场竞技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石榴籽”社团在全市艺术社团展演活动中荣获“十佳艺术社团”荣誉称号。实施“学业护航工程”,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设普通话课程,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突出实践融合,畅通成长之路。学校实行“两混一共”(混班、混宿、共同管理)模式,促进各族学生日常交流。同时精准对接新疆教育需求,累计招收近200名新疆籍学生,全部实行插班、插宿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发放助学金、召开专题座谈会、动员各族学生入团、表彰优秀学生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掌握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关心关注学生成长。累计发放助学金31.4万元。与培黎职业学院签订“2+3”培养协议,126名学生升入培黎职业学院学习深造,为各族学生共同成长成才铺就了坚实道路。

  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这里书写的不仅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培黎范式”,更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过程的生动实践。如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已深度融入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山丹培黎学校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宁)

民族团结育桃李石榴花开满园春

——记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山丹培黎学校

  中国张掖网讯  在丝路古道的河西走廊,由国际主义战士、新西兰著名社会活动家路易·艾黎创办的,承载着国际主义精神的学校——甘肃省山丹培黎学校,正以跨越山海的情怀,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播撒在教育沃土。

  这里,98名教职工与1340名各族师生共同构筑了和谐共生的校园生态。他们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教学每一个角落。从获评“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到摘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从“混班混宿”的实践到非遗技艺的薪火相传,学校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深刻内涵,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绚烂绽放。

  强化顶层设计,夯实思想根基。学校坚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与发展规划、长远目标与阶段安排相结合。制定《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有重点、分层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纳入学校“十四五”规划,作为党委“一把手工程”,与重点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同考核,每年召开党委会研究民族工作4次以上。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三会一课”和思政课堂三大阵地,年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班会与讲座40余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金种子”深深植入各族师生心灵深处。

  深化文化浸润,搭建精神家园。学校立足地方特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有机融入各学科,重点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示范课4门,开发德育微课30门。通过“行走的思政课”,组织3000余名各族学生赴高台县红西路军烈士纪念馆等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6次,让各族学生在共同体验中增进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采用“教师现场授课+学生协同研学”模式,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举办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系列活动,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共筑和谐新校园”专题讲座5次,开展“国旗下的民族团结课”及主题班团会20余次,举办“我为民族团结作贡献”主题征文比赛、“中华文化我知道”主题诗文朗诵会等活动,组织“弘扬艾黎精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学交友活动3次,到温馨日间照料中心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余次。依托高云琴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向各族学生开展纸烙画和剪纸非遗技艺传承5次。每年举办校园文化节、运动会,各族学生在同台表演、同场竞技中增进了解、加深友谊。“石榴籽”社团在全市艺术社团展演活动中荣获“十佳艺术社团”荣誉称号。实施“学业护航工程”,大力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设普通话课程,学生普通话表达能力显著提高。

  突出实践融合,畅通成长之路。学校实行“两混一共”(混班、混宿、共同管理)模式,促进各族学生日常交流。同时精准对接新疆教育需求,累计招收近200名新疆籍学生,全部实行插班、插宿的一体化管理。通过发放助学金、召开专题座谈会、动员各族学生入团、表彰优秀学生等方式,全方位了解掌握学习生活情况和思想动态,关心关注学生成长。累计发放助学金31.4万元。与培黎职业学院签订“2+3”培养协议,126名学生升入培黎职业学院学习深造,为各族学生共同成长成才铺就了坚实道路。

  从课堂教学到社会实践,这里书写的不仅是民族团结进步的“培黎范式”,更是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教育过程的生动实践。如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已深度融入学校发展规划、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山丹培黎学校正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持续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在校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康宁)

编辑:杨洋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