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张掖有种·种天下 | 假日里的种业耕耘者:收获生产两不误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10月05日 00:12

分享到:

  国庆、中秋假期,张掖市百万亩制种玉米仍是收获生产“两不误”的繁忙景象,广袤的田间机声隆隆,人头攒动,一派壮阔热烈的节日“丰”景。

  10月3日,甘州区甘浚镇小泉村6500亩制种玉米基地上,10台大型玉米收获机开足马力,精准作业,一排排玉米被机械“铲揽入怀”,饱满的果穗被迅速剥离,倾入运输车舱,金色的玉米棒被秋日阳光照射得愈发黄亮,田野里弥漫着丰收的谷香。“S18张肃公路以南种植2000多亩,以北种植4000多亩,南片收完了,北片这几天采取‘人工+机械’模式抓紧收获。”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肖亚军带领机械队助力加速收获。

  “机械收获快,成本低,收获质量、种子破损程度以及田间散落方面都不用担心,多快好省。再加上气温要下降,得抓紧让种子进‘仓’,可不能让它‘着凉’。”小泉村七社村民胡良爱始终惦记着种子的“重要使命”,10月3日一大早就领着机械队进了自家的地。一早上时间,24亩制种玉米完成收获。

  机械收获快,人工掰棒忙。在胡岳汉的地里,掰玉米的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工夫,田埂边矗立起了一袋袋玉米棒,来来往往的车辆拉运、交售,紧张而忙碌。“找了10个人,3辆运送车,10月2日至3日两天掰完。玉米秆子好好的,牛羊的草料够了。”胡岳汉考虑到自己12.5亩制种玉米的秸秆还得喂牛羊,选择人工收获。

  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在甘州区沙井镇、甘浚镇、党寨镇、小满镇种植2.3万亩制种玉米,截至10月4日,已收获1.8万亩。“沙井镇东三村的4000亩计划10月4日收完。还剩甘浚镇小泉村的4000亩和小满镇黎明村的1000亩,利用国庆、中秋假期收完。”肖亚军告诉记者,基地抓紧收获,车间忙着生产,“两条生产线,60多人两班倒,日烘干800吨、日脱粒1000吨玉米种子。”

  同样是种子生产加工企业的甘肃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也“节日不停工”。玉米种子生产加工中心一条线生产线全速运转,运输大车将果穗倒入脱粒地坑,通过皮带机传输到脱粒机,再经过除清设备,进入提升机,一粒粒金黄干净的玉米种子随着皮带机进入钢板仓储存。“我们这几天收购的是甘州区大满镇马均村、朝元村和党寨上寨村的制种玉米。每天收购500-600吨,日生产脱粒400吨。”甘肃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厂厂长杨学钰介绍,该公司于去年7月开始建设玉米种子生产加工中心,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原料车间、办公楼、精选包装车间,内设15吨精选包衣包装生产线2条,成品小包装线4条,均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包衣、包装技术,日加工成品小包装300吨。“今年完成办公楼装修,同时建设50吨果穗脱粒线2条,20吨籽粒烘干线1条,6000吨钢板仓储设备,4300㎡二号包装车间,同步完成晒场硬化和厂区道路硬化等工程。”杨学钰补充,公司还规划三期工程,建设40吨玉米果穗扒皮线2条,1200吨果穗烘干线2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满足年产1.5万吨玉米种子的生产加工仓储能力。

  无论是扎根张掖多年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老企业”,还是新建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新成员”,这个国庆中秋假期,都以“节日不打烊”,生产加工“不停歇”的姿态奋斗,将国庆中秋“小长假”变成生产加工“冲刺周”,确保张掖玉米种子颗粒归仓。“国庆中秋假期,张掖市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内的张掖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投金种(张掖)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赛威种业有限公司、甘肃华瑞恒祥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市沃土源种业有限公司、甘肃明天种业有限公司、甘肃盈润恒达种业有限公司、甘肃中垦玉种业有限公司均生产加工玉米种子。”张掖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金好博统计。

  初心为犁,沃野生金,只有辛苦耕耘,才有收获喜悦。尽管多数人沉浸在节假日的欢喜里,但仍有很多人辛勤劳动,奏响丰收赞歌,展现“张掖有种·种天下”的担当作为和节日背后的奋斗故事!(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国庆、中秋假期,张掖市百万亩制种玉米仍是收获生产“两不误”的繁忙景象,广袤的田间机声隆隆,人头攒动,一派壮阔热烈的节日“丰”景。

  10月3日,甘州区甘浚镇小泉村6500亩制种玉米基地上,10台大型玉米收获机开足马力,精准作业,一排排玉米被机械“铲揽入怀”,饱满的果穗被迅速剥离,倾入运输车舱,金色的玉米棒被秋日阳光照射得愈发黄亮,田野里弥漫着丰收的谷香。“S18张肃公路以南种植2000多亩,以北种植4000多亩,南片收完了,北片这几天采取‘人工+机械’模式抓紧收获。”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项目经理肖亚军带领机械队助力加速收获。

  “机械收获快,成本低,收获质量、种子破损程度以及田间散落方面都不用担心,多快好省。再加上气温要下降,得抓紧让种子进‘仓’,可不能让它‘着凉’。”小泉村七社村民胡良爱始终惦记着种子的“重要使命”,10月3日一大早就领着机械队进了自家的地。一早上时间,24亩制种玉米完成收获。

  机械收获快,人工掰棒忙。在胡岳汉的地里,掰玉米的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工夫,田埂边矗立起了一袋袋玉米棒,来来往往的车辆拉运、交售,紧张而忙碌。“找了10个人,3辆运送车,10月2日至3日两天掰完。玉米秆子好好的,牛羊的草料够了。”胡岳汉考虑到自己12.5亩制种玉米的秸秆还得喂牛羊,选择人工收获。

  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在甘州区沙井镇、甘浚镇、党寨镇、小满镇种植2.3万亩制种玉米,截至10月4日,已收获1.8万亩。“沙井镇东三村的4000亩计划10月4日收完。还剩甘浚镇小泉村的4000亩和小满镇黎明村的1000亩,利用国庆、中秋假期收完。”肖亚军告诉记者,基地抓紧收获,车间忙着生产,“两条生产线,60多人两班倒,日烘干800吨、日脱粒1000吨玉米种子。”

  同样是种子生产加工企业的甘肃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也“节日不停工”。玉米种子生产加工中心一条线生产线全速运转,运输大车将果穗倒入脱粒地坑,通过皮带机传输到脱粒机,再经过除清设备,进入提升机,一粒粒金黄干净的玉米种子随着皮带机进入钢板仓储存。“我们这几天收购的是甘州区大满镇马均村、朝元村和党寨上寨村的制种玉米。每天收购500-600吨,日生产脱粒400吨。”甘肃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加工厂厂长杨学钰介绍,该公司于去年7月开始建设玉米种子生产加工中心,截至目前已经建成原料车间、办公楼、精选包装车间,内设15吨精选包衣包装生产线2条,成品小包装线4条,均采用国内目前最先进的包衣、包装技术,日加工成品小包装300吨。“今年完成办公楼装修,同时建设50吨果穗脱粒线2条,20吨籽粒烘干线1条,6000吨钢板仓储设备,4300㎡二号包装车间,同步完成晒场硬化和厂区道路硬化等工程。”杨学钰补充,公司还规划三期工程,建设40吨玉米果穗扒皮线2条,1200吨果穗烘干线2条。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满足年产1.5万吨玉米种子的生产加工仓储能力。

  无论是扎根张掖多年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老企业”,还是新建的玉米种子生产加工“新成员”,这个国庆中秋假期,都以“节日不打烊”,生产加工“不停歇”的姿态奋斗,将国庆中秋“小长假”变成生产加工“冲刺周”,确保张掖玉米种子颗粒归仓。“国庆中秋假期,张掖市国家级玉米种子产业园内的张掖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国投金种(张掖)科技有限公司、甘肃赛威种业有限公司、甘肃华瑞恒祥种业有限公司、张掖市沃土源种业有限公司、甘肃明天种业有限公司、甘肃盈润恒达种业有限公司、甘肃中垦玉种业有限公司均生产加工玉米种子。”张掖现代种业集团有限公司综合办公室主任金好博统计。

  初心为犁,沃野生金,只有辛苦耕耘,才有收获喜悦。尽管多数人沉浸在节假日的欢喜里,但仍有很多人辛勤劳动,奏响丰收赞歌,展现“张掖有种·种天下”的担当作为和节日背后的奋斗故事!(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陈海)

编辑:郑明圆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