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甘州
甘州区南街街道佛城社区的环境共治蝶变记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9月30日 15:24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以前楼下这片地,要么是老旧平房,要么是杂草丛生,还有堆放的旧家具、废纸箱,一到夏天全是蚊虫。现在你看,牡丹开得正艳,孩子们正在长廊里做游戏,我们老姐妹天天来这儿晒太阳聊天。”秋日午后,甘州区南街街道佛城社区居民王春香坐在口袋公园的休闲椅上,指着眼前的“共享花园”感慨不已。这正是社区以小切口撬动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生动注脚。

  佛城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常住居民中老人占比较大。过去居住环境恶劣,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滋生安全隐患。“不是没想过整改,但居民需求不统一,有的想建停车场,有的想要健身区,加上缺少资金,项目一直搁置。”这也曾是困扰居委会的“老大难”。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将羊头巷片区列为城市更新工作示范点并进行了改造建设。为了掌握具体情况,社区“两委”班子与辖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一一见面,“零距离”感受居民心声,“面对面”倾听居民心愿,“心连心”体会居民心境,得知有的楼院没有照明设施,有的楼院地砖部分下陷,有的楼院缺少充电桩等,便积极与社区共驻共建单位联系对接,经过多次沟通,最终将安装路灯、路面硬化等项目签在了共驻共建协议里,与共建单位合力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

  社区以“老旧小区”治理为突破口,探索形成政府引领、单位助力、居民参与的“老旧小区”治理路径,聚焦民生短板,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文化内涵。聚焦“城市更新行动”,解群众之所“急”。将“城市更新行动”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衔接,通过开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等民生工程,对羊头巷和广场巷进行路面、院面维修改造,拆除楼栋围墙,提高相邻楼宇空间利用率,使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进一步解决。

  自城市更新行动开展以来,社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发动党员中心户和党员代表,带头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做好楼院居民的思想工作,支持配合社区“三拆”工作,成功融通了南大街、羊头巷和广场巷的通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聚焦“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解群众之所“困”。着力为保障民生需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统筹社会救助、“一老一小”等服务工作,扎实做好社会稳定、为老服务、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居民主动申报等形式为辖区内因病、因灾致贫的居民、孤寡老人开展及时救助和慰问。

  现如今,走进改造完毕的楼院,道路宽敞平坦,车辆停放有序,环境整洁干净,夜晚灯火通明,整个楼院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之前小区环境太差,没事根本不愿意下楼,现在不同了,没事儿大家在楼院里遛个弯、公园里健健身,美得很”“不买房不搬家,老房转眼变好房”,提起楼院的变化,居民赞不绝口。原来破烂不堪、坑坑洼洼的道路全部翻新硬化,老旧脱落的墙面粉刷一新,杂草丛生的荒地被平整为“口袋公园”……昔日居民看着难受、住着堵心的老旧小区在实施改造后,让群众幸福感不断“加码”。

  “群众的事群众办,才能真正合心意。”这是共治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从杂草丛生到花香满园,从邻里疏离到守望相助,佛城社区的蜕变印证了: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创造,未必需要宏大叙事,时常多坐坐居民的“热板凳”,多钻钻居民的“矛盾窝”,多听听居民的“心里话”,多算算居民的“生活账”,坚持眼睛向下,走进背街小巷,多问民生之需,多行惠民之举,多解民生之忧,切实把民生工程办到居民的心坎上,恰恰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更是文明社区最生动的底色。(陶晨静)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以前楼下这片地,要么是老旧平房,要么是杂草丛生,还有堆放的旧家具、废纸箱,一到夏天全是蚊虫。现在你看,牡丹开得正艳,孩子们正在长廊里做游戏,我们老姐妹天天来这儿晒太阳聊天。”秋日午后,甘州区南街街道佛城社区居民王春香坐在口袋公园的休闲椅上,指着眼前的“共享花园”感慨不已。这正是社区以小切口撬动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的生动注脚。

  佛城社区是典型的老旧小区,常住居民中老人占比较大。过去居住环境恶劣,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还滋生安全隐患。“不是没想过整改,但居民需求不统一,有的想建停车场,有的想要健身区,加上缺少资金,项目一直搁置。”这也曾是困扰居委会的“老大难”。事情的转机出现在将羊头巷片区列为城市更新工作示范点并进行了改造建设。为了掌握具体情况,社区“两委”班子与辖区物业管理委员会成员一一见面,“零距离”感受居民心声,“面对面”倾听居民心愿,“心连心”体会居民心境,得知有的楼院没有照明设施,有的楼院地砖部分下陷,有的楼院缺少充电桩等,便积极与社区共驻共建单位联系对接,经过多次沟通,最终将安装路灯、路面硬化等项目签在了共驻共建协议里,与共建单位合力破解民生难题,兜牢民生底线,办好民生实事。

  社区以“老旧小区”治理为突破口,探索形成政府引领、单位助力、居民参与的“老旧小区”治理路径,聚焦民生短板,不断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文化内涵。聚焦“城市更新行动”,解群众之所“急”。将“城市更新行动”与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有效衔接,通过开展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造等民生工程,对羊头巷和广场巷进行路面、院面维修改造,拆除楼栋围墙,提高相邻楼宇空间利用率,使困扰居民多年的难题进一步解决。

  自城市更新行动开展以来,社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充分发挥支部引领作用,发动党员中心户和党员代表,带头响应政府号召,积极做好楼院居民的思想工作,支持配合社区“三拆”工作,成功融通了南大街、羊头巷和广场巷的通道。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下基层、听民声,解难题、办实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聚焦“保障基本民生需求”,解群众之所“困”。着力为保障民生需求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统筹社会救助、“一老一小”等服务工作,扎实做好社会稳定、为老服务、关心下一代等各项工作。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通过入户走访、居民主动申报等形式为辖区内因病、因灾致贫的居民、孤寡老人开展及时救助和慰问。

  现如今,走进改造完毕的楼院,道路宽敞平坦,车辆停放有序,环境整洁干净,夜晚灯火通明,整个楼院面貌焕然一新,居民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之前小区环境太差,没事根本不愿意下楼,现在不同了,没事儿大家在楼院里遛个弯、公园里健健身,美得很”“不买房不搬家,老房转眼变好房”,提起楼院的变化,居民赞不绝口。原来破烂不堪、坑坑洼洼的道路全部翻新硬化,老旧脱落的墙面粉刷一新,杂草丛生的荒地被平整为“口袋公园”……昔日居民看着难受、住着堵心的老旧小区在实施改造后,让群众幸福感不断“加码”。

  “群众的事群众办,才能真正合心意。”这是共治过程中最深刻的体会。从杂草丛生到花香满园,从邻里疏离到守望相助,佛城社区的蜕变印证了:良好生产生活环境的创造,未必需要宏大叙事,时常多坐坐居民的“热板凳”,多钻钻居民的“矛盾窝”,多听听居民的“心里话”,多算算居民的“生活账”,坚持眼睛向下,走进背街小巷,多问民生之需,多行惠民之举,多解民生之忧,切实把民生工程办到居民的心坎上,恰恰是破解基层治理难题的金钥匙,更是文明社区最生动的底色。(陶晨静)

编辑: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