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乐县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积极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三位一体警务模式,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公安动能”。
创新工作机制 织密生态保护责任网络
强化专业化队伍建设,构建“生态警长—生态警员—生态义警”三级队伍体系,配备县级生态总警长1名、县级生态警长8名、镇级生态警长12名、生态警员185名。整合林场护林员、河道管理员等社会力量,组建13支299人的生态义警队伍,统一配发生态警务标识,适时开展业务培训,形成了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协同共治的良好格局。强化联勤工作站点建设,建成张掖首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扁都口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与林草、水务等部门通过跨部门联合、工作联勤、执法联动等方式,共同开展祁连山生态治理工作。选取地理位置特殊、资源丰富集中的林区、水域,高标准打造5个特色生态警务室、9个联勤工作点,在3个4A级旅游景区与治安部门融合建立3个旅游生态警务室,配备水上救援设备68件,构建起“站+室+点”全覆盖的基层生态治理阵地网络。强化联勤联动机制建设,联合林草、水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出台《生态警务“五联”工作制度》,建立会议联系、执法联动、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宣传联合机制。与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自然资源部门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的通知》,与祁连山公安分局大河口林区派出所签订《“祁连生态”警务双所联动协议书》,形成了跨部门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强化智慧警务建设,为森警大队配备无人机,加强前端感知系统建设和维护,接入林草部门视频37路,建立“步巡+车巡+无人机巡+视频巡”的多维巡查模式,提升生态防控智能化水平,全方位筑牢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
聚焦“打防管控” 扎实开展联勤联动
全力守护祁连山生态防线,依托扁都口警务联勤工作站,联合6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勤联动,通过落实“林长+生态总警长+生态警长+生态警员”工作机制,持续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禁牧区开展禁牧联合整治,杜绝禁牧区违规放牧现象。组织沿山派出所与林区派出所签订“双所”联动机制9份,在防火敏感期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巡查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巡护,守牢祁连山的生态安全。依托林水警务室,落实“林长+河湖长+生态警长”机制,常态化巡查重点区域,调处涉林涉水纠纷,打造“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治理模式。强化部门行刑双向衔接、信息互通共享、案情会商研判、警种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昆仑”“清风”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2025年以来,查处环资类刑事案件6起,移送起诉9人,刘某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被省公安厅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强化宣传引导 守护能力持续提升
以“景‘警’相依、逐‘绿’前行、护航美丽民乐”为品牌,在新华网、人民公安报等央、省级主流媒体刊发信息44篇。召开生态警务发布会与媒体通联会,邀请省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提升生态警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围绕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今年以来,救助国家一级、二级及“三有”野生保护动物30余只,生态警务品牌影响力与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持续提升。
近年来,民乐县公安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聚焦全市“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积极构建“生态、旅游、产业”三位一体警务模式,推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公安动能”。
创新工作机制 织密生态保护责任网络
强化专业化队伍建设,构建“生态警长—生态警员—生态义警”三级队伍体系,配备县级生态总警长1名、县级生态警长8名、镇级生态警长12名、生态警员185名。整合林场护林员、河道管理员等社会力量,组建13支299人的生态义警队伍,统一配发生态警务标识,适时开展业务培训,形成了专业力量与社会力量协同共治的良好格局。强化联勤工作站点建设,建成张掖首个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扁都口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与林草、水务等部门通过跨部门联合、工作联勤、执法联动等方式,共同开展祁连山生态治理工作。选取地理位置特殊、资源丰富集中的林区、水域,高标准打造5个特色生态警务室、9个联勤工作点,在3个4A级旅游景区与治安部门融合建立3个旅游生态警务室,配备水上救援设备68件,构建起“站+室+点”全覆盖的基层生态治理阵地网络。强化联勤联动机制建设,联合林草、水务、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出台《生态警务“五联”工作制度》,建立会议联系、执法联动、问题联治、矛盾联调、宣传联合机制。与自然资源局联合印发《自然资源部门公安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的通知》,与祁连山公安分局大河口林区派出所签订《“祁连生态”警务双所联动协议书》,形成了跨部门协同作战的强大合力。强化智慧警务建设,为森警大队配备无人机,加强前端感知系统建设和维护,接入林草部门视频37路,建立“步巡+车巡+无人机巡+视频巡”的多维巡查模式,提升生态防控智能化水平,全方位筑牢祁连山生态安全屏障。
聚焦“打防管控” 扎实开展联勤联动
全力守护祁连山生态防线,依托扁都口警务联勤工作站,联合6部门开展常态化联勤联动,通过落实“林长+生态总警长+生态警长+生态警员”工作机制,持续对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禁牧区开展禁牧联合整治,杜绝禁牧区违规放牧现象。组织沿山派出所与林区派出所签订“双所”联动机制9份,在防火敏感期开展森林草原防火巡查和野生动物栖息地巡护,守牢祁连山的生态安全。依托林水警务室,落实“林长+河湖长+生态警长”机制,常态化巡查重点区域,调处涉林涉水纠纷,打造“执法+管理+服务”三位一体治理模式。强化部门行刑双向衔接、信息互通共享、案情会商研判、警种协同配合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昆仑”“清风”等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乱捕滥猎、非法占用农用地等各类违法犯罪行为。2025年以来,查处环资类刑事案件6起,移送起诉9人,刘某某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案被省公安厅列为挂牌督办案件。
强化宣传引导 守护能力持续提升
以“景‘警’相依、逐‘绿’前行、护航美丽民乐”为品牌,在新华网、人民公安报等央、省级主流媒体刊发信息44篇。召开生态警务发布会与媒体通联会,邀请省电视台制作专题节目,提升生态警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围绕世界湿地日、世界环境日等节点,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切实增强群众的生态保护意识。今年以来,救助国家一级、二级及“三有”野生保护动物30余只,生态警务品牌影响力与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