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高台
高台:戈壁菜田唱丰收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9月16日 11:56

分享到:

  秋日的河西走廊,风拂过张掖市高台县的万亩菜田,成片晾晒的红色辣椒像是大地铺展的火焰地毯,香气四溢的圆润西甜瓜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还有那排列齐整、鲜嫩水灵的供港蔬菜,棵棵肥嫩带着晨露的清新等候启程。

  这片戈壁绿洲,如今正上演着一场热闹非凡的丰收大戏。从供港蔬菜基地的标准化采收,到辣椒基地的机器轰鸣,再到西甜瓜种质资源圃的硕果累累,高台县用现代农业的“金钥匙”打开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园区引领:现代农业绘就丰收底色

  走进高台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设施棚室如白色浪潮铺向天际,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着温室内的湿度与光照,一辆辆冷链车正将刚采摘的蔬菜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园区按照‘田园化、标准化、绿色化’要求,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引进15家经营主体,建成7211亩设施棚室和2.3万亩标准化露地蔬菜基地。”高台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娟在观景台上,指着眼前的丰收图景介绍道,“今年各类蔬菜种了3.02万亩,从供港蔬菜到高原夏菜,从辣椒到西甜瓜,应有尽有。”

  在绿色优质农产品展示中心,各色蔬菜整齐码放,电子屏滚动显示着每款产品的溯源信息。正在挑选蔬菜的上海客商拿起一盒广东菜心仔细查看:“高台的供港蔬菜品质过硬,农残检测合格率100%,我们超市专供的这几款,在上海很受消费者欢迎。”

特色当家:多元产业铺就致富路

  “今年的辣椒品相好、产量高,一亩地能收8000多斤。”在南华镇辣椒种植基地,椒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筐,红彤彤的辣椒堆成了小山。高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邢磊告诉记者,全县已发展辣椒6万亩,预计产量达4.2万吨,带动2万户农户增收。“我们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落实订单种植4.5万亩,占总面积的75%,还引进了甘椒7号、遵辣9号等新品种,推广机械化移栽2.6万亩。”

  亳州市保银农业集团公司在高台投资建设的西部辣椒产业园里,全自动分拣机正将辣椒按大小分级。“我们看中的就是高台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公司负责人王跟义指着生产线说,这里生产的辣椒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计划加工成辣椒酱出口中亚,真正实现“小辣椒大产业”。

  供港蔬菜基地里,菜农们正小心翼翼地收割菜心。全县供港蔬菜面积1.17万亩,今年计划产2.4万吨,产值1.6亿元。新品种霸王薹单茬亩产1500公斤,效益能达到1.1万元。

科技赋能:种质资源孕育新希望

  在国家西甜瓜种质资源中期库高台展示中心,2200多份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西甜瓜品种在这里茁壮成长。金黄的“沙漠蜜瓜”、翠绿的“翡翠甜瓜”、迷你的“拇指西瓜”,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近年来,高台县果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与县农业技术专家一道不断探索学习栽培种植模式,运用穴盘基质育苗、水肥一体化及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让传统哈密瓜产业挣脱旧有桎梏,在创新土壤中萌发出蓬勃活力。“我们的蜜瓜从7月初上市以来,已经发了300多吨,主要发往浙江、上海、广州等地。”合作社负责人赵海说道。

  在共裕农场马铃薯种植基地,机械化采收机穿梭作业,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一派繁忙景象。今年,高台县依托5家专业合作社,种植马铃薯1.8万亩,大西洋、希森6号等优种及2137等新品种喜获丰产。其中脱毒种薯全面普及,通过本土化繁育和良种推广,优良品种应用率达100%,单产稳步提升。

  夕阳西下,田地里收获机械的引擎声与农户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高台县借助科技创新激活土地潜力,通过产业融合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了从戈壁荒滩到“蔬菜之乡”的转变。(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 通讯员 赵文娟)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秋日的河西走廊,风拂过张掖市高台县的万亩菜田,成片晾晒的红色辣椒像是大地铺展的火焰地毯,香气四溢的圆润西甜瓜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光泽,还有那排列齐整、鲜嫩水灵的供港蔬菜,棵棵肥嫩带着晨露的清新等候启程。

  这片戈壁绿洲,如今正上演着一场热闹非凡的丰收大戏。从供港蔬菜基地的标准化采收,到辣椒基地的机器轰鸣,再到西甜瓜种质资源圃的硕果累累,高台县用现代农业的“金钥匙”打开了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大门。

园区引领:现代农业绘就丰收底色

  走进高台县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连片的设施棚室如白色浪潮铺向天际,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着温室内的湿度与光照,一辆辆冷链车正将刚采摘的蔬菜运往全国各地。

  “我们园区按照‘田园化、标准化、绿色化’要求,累计完成投资3.7亿元,引进15家经营主体,建成7211亩设施棚室和2.3万亩标准化露地蔬菜基地。”高台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娟在观景台上,指着眼前的丰收图景介绍道,“今年各类蔬菜种了3.02万亩,从供港蔬菜到高原夏菜,从辣椒到西甜瓜,应有尽有。”

  在绿色优质农产品展示中心,各色蔬菜整齐码放,电子屏滚动显示着每款产品的溯源信息。正在挑选蔬菜的上海客商拿起一盒广东菜心仔细查看:“高台的供港蔬菜品质过硬,农残检测合格率100%,我们超市专供的这几款,在上海很受消费者欢迎。”

特色当家:多元产业铺就致富路

  “今年的辣椒品相好、产量高,一亩地能收8000多斤。”在南华镇辣椒种植基地,椒农们正忙着采摘、装筐,红彤彤的辣椒堆成了小山。高台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邢磊告诉记者,全县已发展辣椒6万亩,预计产量达4.2万吨,带动2万户农户增收。“我们推广‘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落实订单种植4.5万亩,占总面积的75%,还引进了甘椒7号、遵辣9号等新品种,推广机械化移栽2.6万亩。”

  亳州市保银农业集团公司在高台投资建设的西部辣椒产业园里,全自动分拣机正将辣椒按大小分级。“我们看中的就是高台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公司负责人王跟义指着生产线说,这里生产的辣椒不仅供应国内市场,还计划加工成辣椒酱出口中亚,真正实现“小辣椒大产业”。

  供港蔬菜基地里,菜农们正小心翼翼地收割菜心。全县供港蔬菜面积1.17万亩,今年计划产2.4万吨,产值1.6亿元。新品种霸王薹单茬亩产1500公斤,效益能达到1.1万元。

科技赋能:种质资源孕育新希望

  在国家西甜瓜种质资源中期库高台展示中心,2200多份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的西甜瓜品种在这里茁壮成长。金黄的“沙漠蜜瓜”、翠绿的“翡翠甜瓜”、迷你的“拇指西瓜”,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近年来,高台县果途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立足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与县农业技术专家一道不断探索学习栽培种植模式,运用穴盘基质育苗、水肥一体化及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等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让传统哈密瓜产业挣脱旧有桎梏,在创新土壤中萌发出蓬勃活力。“我们的蜜瓜从7月初上市以来,已经发了300多吨,主要发往浙江、上海、广州等地。”合作社负责人赵海说道。

  在共裕农场马铃薯种植基地,机械化采收机穿梭作业,饱满的马铃薯破土而出,一派繁忙景象。今年,高台县依托5家专业合作社,种植马铃薯1.8万亩,大西洋、希森6号等优种及2137等新品种喜获丰产。其中脱毒种薯全面普及,通过本土化繁育和良种推广,优良品种应用率达100%,单产稳步提升。

  夕阳西下,田地里收获机械的引擎声与农户的欢笑声交织在一起。高台县借助科技创新激活土地潜力,通过产业融合拓宽增收渠道,实现了从戈壁荒滩到“蔬菜之乡”的转变。(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徐俊勇 通讯员 赵文娟)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编辑:郑明圆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