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乐县重点推进乡村治理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等方式深入探索乡村治理新思路,创新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健全网格管理体系,夯实乡村治理“主基调”。全面推行“街乡共建”“社村共治”社会治理新模式,分设大中小微四级网格448个,构建“1+2+4+N”网格力量体系,切实做到大网格交办、中网格督办、小网格实办、微网格帮办、各行业领域跟办联办。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作用,积极化解纠纷、调处矛盾,疏导情绪,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000余件,切实把矛盾消灭在了萌芽,把纠纷化解在了基层。
锻造过硬网格队伍,当好乡村治理“领唱员”。加强网格员教育培训管理,常态化开展网格管理员培训6次,网格员教育培训120余次,建立网格员信息清单、信息平台账号台账,及时更新变动人员,确保网格内人“号”一致、人“格”对应。采取“省级专项补助+村组干部工资统筹+差额部分县财政支付”模式,根据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报酬,坚持督查和评优相结合,评选优秀网格员83名,进一步激发网格员们扎根基层的工作热情。
创新网格管理应用,奏响乡村治理“主旋律”。组建由网格员、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充分发挥调解队伍“熟人、熟地、熟情况”的优势,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就地能化解。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群纳入重点关注对象,拓展并整合网格服务,及时有效预防矛盾纠纷隐患。(窦斌)
近年来,民乐县重点推进乡村治理工作,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等方式深入探索乡村治理新思路,创新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健全网格管理体系,夯实乡村治理“主基调”。全面推行“街乡共建”“社村共治”社会治理新模式,分设大中小微四级网格448个,构建“1+2+4+N”网格力量体系,切实做到大网格交办、中网格督办、小网格实办、微网格帮办、各行业领域跟办联办。充分发挥职能职责作用,积极化解纠纷、调处矛盾,疏导情绪,解决问题,今年以来,全县共排查调处矛盾纠纷3000余件,切实把矛盾消灭在了萌芽,把纠纷化解在了基层。
锻造过硬网格队伍,当好乡村治理“领唱员”。加强网格员教育培训管理,常态化开展网格管理员培训6次,网格员教育培训120余次,建立网格员信息清单、信息平台账号台账,及时更新变动人员,确保网格内人“号”一致、人“格”对应。采取“省级专项补助+村组干部工资统筹+差额部分县财政支付”模式,根据月考核结果发放绩效报酬,坚持督查和评优相结合,评选优秀网格员83名,进一步激发网格员们扎根基层的工作热情。
创新网格管理应用,奏响乡村治理“主旋律”。组建由网格员、老党员、退休老干部等多方力量参与的矛盾纠纷调解队伍,充分发挥调解队伍“熟人、熟地、熟情况”的优势,切实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矛盾就地能化解。将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精神障碍患者、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群纳入重点关注对象,拓展并整合网格服务,及时有效预防矛盾纠纷隐患。(窦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