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5年,中共张掖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法治为民理念,聚焦法治建设年度重点任务,紧紧围绕立法利民、解忧护民、执法为民、司法惠民、普法润民、法律援民等重点领域,坚持抓小事、办实事,谋创新、求突破,纾民困、暖民心,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市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10项,同步带动县区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61项,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本期刊发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实施的“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落实情况。
以“小标的”倾情守护“大民生”
——张掖市实施“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推动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实效,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实施“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集中执结一批聚焦涉民生、涉小微企业的小标的案件,以实际行动用法治力量守护民生“微幸福”。
项目实施总体情况
专项执行行动以工程建设、房地产、餐饮、家政、新就业形态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涉民生案件和其他小标的案件(农民工工资、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等相关案件)专项执行,集中力量清理小标的未结案件和终本案件,最大限度推动生效裁判执行到位。自2024年该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市法院累计执结小标的案件15198件,执行到位金额1.7亿元。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优化流程+集约管理”双轮驱动,全力保障民生权益。开辟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坚持做到“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兑付”,对5万元以下涉民生执行案件逐案筛查并建立工作台账,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团队或设立专岗,对该类案件实行集约查控、集中办理;结合交叉执行、终本清仓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执结涉民生案件4918件,执行到位金额9600余万元。二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财产查控有力有效。线上依托“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不动产等16类财产的一键式查询;线下常态化利用夜晚、饭点、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段出警,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村落,展开“地毯式”摸排。同时,建立“执行110”工作机制,做到全天候接警、出警。热线启动以来,应急出警642次,拘传、拘留被执行人500余人次,通过“执行110”促成执结案件142件,执行到位金额600余万元。三是“法院+部门”协同发力,府院联动共破难题。健全执行协作联动机制,加强与组织、人社、工信等相关部门协作沟通,凝聚执行合力,兜牢民生底线。如甘州区法院办理的甘肃某建设公司拖欠112名四川籍农民工工资案件,在法院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配合执行下,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甘肃某建设公司履行了拖欠的331万元农民工工资并缴纳行政处罚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经验启示
小案不小看,枝叶总关情。“小标的·大民生”专项行动的成功实践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探索出的“集约办理、执行110、府院联动”等路径有效提升执行质效,推动执行联动机制更加顺畅,巩固了综合治理执行难格局,促进了区域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深化司法为民、破解执行难提供了宝贵经验。司法案件办理要更加重视执行环节,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小标的”案件中办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大”情怀。
来源:中共张掖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2025年,中共张掖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践行法治为民理念,聚焦法治建设年度重点任务,紧紧围绕立法利民、解忧护民、执法为民、司法惠民、普法润民、法律援民等重点领域,坚持抓小事、办实事,谋创新、求突破,纾民困、暖民心,组织有关部门实施市级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10项,同步带动县区实施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61项,有效提升了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本期刊发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实施的“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推进落实情况。
以“小标的”倾情守护“大民生”
——张掖市实施“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
为深入践行司法为民宗旨,推动法治为民办实事项目取得实效,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牵头实施“小标的·大民生”专项执行行动,集中执结一批聚焦涉民生、涉小微企业的小标的案件,以实际行动用法治力量守护民生“微幸福”。
项目实施总体情况
专项执行行动以工程建设、房地产、餐饮、家政、新就业形态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涉民生案件和其他小标的案件(农民工工资、赡养费、扶养费、抚育费、抚恤金、医疗损害赔偿、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工伤赔偿等相关案件)专项执行,集中力量清理小标的未结案件和终本案件,最大限度推动生效裁判执行到位。自2024年该专项行动启动以来,全市法院累计执结小标的案件15198件,执行到位金额1.7亿元。
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是“优化流程+集约管理”双轮驱动,全力保障民生权益。开辟涉民生案件“绿色通道”,坚持做到“优先立案、优先执行、优先兑付”,对5万元以下涉民生执行案件逐案筛查并建立工作台账,抽调精干力量组建专门团队或设立专岗,对该类案件实行集约查控、集中办理;结合交叉执行、终本清仓等专项行动,集中力量执结涉民生案件4918件,执行到位金额9600余万元。二是“线上+线下”深度融合,财产查控有力有效。线上依托“总对总”“点对点”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实现对被执行人银行存款、车辆、不动产等16类财产的一键式查询;线下常态化利用夜晚、饭点、周末、节假日等时间段出警,深入田间地头、社区村落,展开“地毯式”摸排。同时,建立“执行110”工作机制,做到全天候接警、出警。热线启动以来,应急出警642次,拘传、拘留被执行人500余人次,通过“执行110”促成执结案件142件,执行到位金额600余万元。三是“法院+部门”协同发力,府院联动共破难题。健全执行协作联动机制,加强与组织、人社、工信等相关部门协作沟通,凝聚执行合力,兜牢民生底线。如甘州区法院办理的甘肃某建设公司拖欠112名四川籍农民工工资案件,在法院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的配合执行下,双方当事人达成执行协议,甘肃某建设公司履行了拖欠的331万元农民工工资并缴纳行政处罚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经验启示
小案不小看,枝叶总关情。“小标的·大民生”专项行动的成功实践有效减轻了当事人诉累,节约了司法资源,探索出的“集约办理、执行110、府院联动”等路径有效提升执行质效,推动执行联动机制更加顺畅,巩固了综合治理执行难格局,促进了区域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和社会诚信体系建设,为深化司法为民、破解执行难提供了宝贵经验。司法案件办理要更加重视执行环节,全力兑现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在每一件看似普通的“小标的”案件中办出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司法的“大”情怀。
来源:中共张掖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秘书科、张掖市中级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