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高台
三大警务|张掖高台公安:深耕“三大警务” 护航绿色发展
2025年09月08日 17:13

分享到:

 

       近年来,高台县公安局立足河西走廊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主动将公安工作融入县域发展大局,创新构建以祁连生态警务为主体、丝路旅游警务与种业能源警务为两翼的现代警务体系,探索出一条警务改革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截至2025年8月,全县涉生态领域案件发案率较往年下降57%,景区涉旅纠纷调处率达100%,涉企风险预警准确率显著提升,“三大警务”协同发力,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深耕祁连生态警务

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

  面对县域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高台县公安局打破传统警务边界,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生态警长制”压实公安主责。创新建立“县公安局—派出所—警务区”三级生态警长架构,由局领导、所长、民警分级担任生态警长,实现全县重点林区、湿地“一区一警”责任捆绑。该机制将43名警务人员职责与林长制深度融合,依托“五个一”服务机制和“一长四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问题发现—交办—督办—考核的闭环管理链条,2025年以来牵头开展联合巡护12场次,公安主导作用充分彰显,林草资源保护根基不断夯实。

  “联勤站”前移作战单元。在黑河湿地、国有林场等核心区设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整合治安、森林等警种和林草、水务、湿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力量,打造集接报警、线索摸排、快速反应于一体的前沿阵地。工作站运行以来,已开展联合普法宣传6场次,就地调解涉林纠纷8起,切实提升了源头治理效能。

  “科技网”提升打击效能。部署警用热成像无人机常态化巡航,联动全县智能探头资源,构建生态违法智能预警模型。2025年,组织开展多部门应急演练4场、消防培训3期,群发防火短信7.5万条,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通过模型预警和智能巡查,及时清除非法捕猎装置5套,制止农事用火21起。以“昆仑”“清风”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与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治安联防联控、案件移送协调联络等机制,构建“专业打击+行政监管+群众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模式。2024年以来,破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非法狩猎等涉生态领域案件11起,移送起诉21人,涉案金额超百万元。

  “全民战”延伸警务触角。将“防范、打击、救助”一体化融入日常工作,把“祁连生态”警务触角延伸至镇村社区,建立覆盖全县的生态保护微信群,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开通野生动物救助绿色通道,近三年来,警民年均携手救助秃鹫、天鹅等野生动物10余只。在林区、水域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宣传栏100余处。在“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田间课堂”“校园讲堂”等沉浸式普法活动,近三年年均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网络。

打造丝路旅游警务

擦亮平安景区服务品牌

  高台县拥有红西路军纪念馆、大湖湾景区、十坝胡杨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破解旅游高峰期治安管理难题,高台公安创新实施“景中有警”模式,通过警务前移、主动预防、动中备勤,打造“隐患少、警情少、服务优、游客满意”的平安景区。

  阵地前移,构建便民服务圈。在红西路军纪念馆、大湖湾等重点旅游景区,设立2个标准化警务室及多个临时警务工作点,实施“定点值守+流动巡逻”动中备勤机制,及时疏导交通、处置突发事件,打造“1、3、5”分钟便民服务圈。今年以来,警务站点接受游客咨询求助30余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9件,包括车辆救援、证件办理、医疗救助等各类服务。创新践行“民警就是导游”“交警就是路标”“管理就是服务”旅游警务理念,将警务工作与景区服务深度融合。在旅游旺季,通过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景区人流量、交通状况、停车导引等便民信息,有效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动态巡防,筑牢安全防线。建立“三查三清”动态排查机制(每日视频巡查重点区域、每周实地检查安防设施、每月专项清查法律风险),适时开展治安清查行动,及时整改景区安防隐患。建立“警种联动、警保联控”快速响应机制,整合交警、巡特警、派出所及景区保安力量,推行“机关支援基层、全警支援交警”模式,旅游高峰时段抽调警力增援,实施“定点值守+流动巡逻”,确保涉旅警情第一时间处置。今年以来,全县各大景区实现刑事案件和涉旅游治安案件“零发生”。

  宣防一体,优化游客体验。在景区出入口、游客集散区和警务室设置宣防点,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反诈、防盗宣传。今年以来,全县各景区游客财物遗失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0%。建立“现场介入—警调对接—回访巩固”涉旅矛盾化解机制,年内调处拍照占位、停车纠纷等事件6起,实现“纠纷不过夜”,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强化种业能源警务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立足县域种业、林果、戈壁农业等特色产业,高台公安不断强化种业能源警务,通过法治护航、精准服务、智慧赋能,为“农业芯片”安全和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三级防护”守护产业安全。创新建立“警务工作站+护航警官+网格联防”三级防护机制。在工业园设立警企联勤站,配备“园区警长”和“项目警长”,常态化开展入企走访,重点排查企业用工、资金等领域风险隐患。深化“一警情三推送”和“警调对接”“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整合综治、司法、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律师等力量,为7家玉米制种企业及5000余户农户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风险预警、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2025年,通过推广标准化制种合同,源头化解纠纷2起,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三维四化”种业能源警务体系(三维即前端感知、中端研判、末端处置;四化即动态化隐患治理、精准化法治服务、定制化联动机制、智慧化防控网络)。为每个重点企业配备1名专职护航警官、1支专业服务团队,年内排查32家企业,整改消防隐患9处,完善合同漏洞2项。创新“靶向式”法治服务模式,开设“法治微课堂”,结合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及合同诈骗等典型案例开展情景教学20余场次。公布企业护航警官联系方式,提供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累计解答企业法律疑难问题16件。

  “智慧赋能”提升护企效能。积极构建“感知+数据+研判”三位一体的智慧安防体系,在重点企业厂区布设AI人脸识别摄像头,实时比对预警。建立涉企风险预警模型,及时预警异常经营行为。在制种基地布建高空鹰眼、智能巡检无人机等设备,形成“空中巡查+地面联防”立体防控格局。与金融机构共建“警银企反诈联盟”,在交易旺季监测资金流,全力守护企业资金安全。

  黑河奔涌,祁连巍峨。高台公安以“警长”守护“林长”,以“警务”赋能“产业”,以“警蓝”护航“旅游”,书写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答卷。面向未来,高台县公安局将持续深化“三大警务”内涵,以“主力军”姿态扛起生态屏障使命,以“守护者”本色筑牢旅游安全防线,以“护航员”定位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公安力量!

 

       近年来,高台县公安局立足河西走廊生态安全与产业发展战略定位,主动将公安工作融入县域发展大局,创新构建以祁连生态警务为主体、丝路旅游警务与种业能源警务为两翼的现代警务体系,探索出一条警务改革与绿色发展深度融合的创新之路。截至2025年8月,全县涉生态领域案件发案率较往年下降57%,景区涉旅纠纷调处率达100%,涉企风险预警准确率显著提升,“三大警务”协同发力,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

深耕祁连生态警务

筑牢全域生态安全屏障

  面对县域内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高台县公安局打破传统警务边界,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生态保护新格局。

  “生态警长制”压实公安主责。创新建立“县公安局—派出所—警务区”三级生态警长架构,由局领导、所长、民警分级担任生态警长,实现全县重点林区、湿地“一区一警”责任捆绑。该机制将43名警务人员职责与林长制深度融合,依托“五个一”服务机制和“一长四员”网格化管理模式,形成问题发现—交办—督办—考核的闭环管理链条,2025年以来牵头开展联合巡护12场次,公安主导作用充分彰显,林草资源保护根基不断夯实。

  “联勤站”前移作战单元。在黑河湿地、国有林场等核心区设立生态警务联勤工作站,整合治安、森林等警种和林草、水务、湿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力量,打造集接报警、线索摸排、快速反应于一体的前沿阵地。工作站运行以来,已开展联合普法宣传6场次,就地调解涉林纠纷8起,切实提升了源头治理效能。

  “科技网”提升打击效能。部署警用热成像无人机常态化巡航,联动全县智能探头资源,构建生态违法智能预警模型。2025年,组织开展多部门应急演练4场、消防培训3期,群发防火短信7.5万条,实现森林火灾“零发生”。通过模型预警和智能巡查,及时清除非法捕猎装置5套,制止农事用火21起。以“昆仑”“清风”等专项行动为抓手,与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信息资源共享、治安联防联控、案件移送协调联络等机制,构建“专业打击+行政监管+群众参与”的生态治理新模式。2024年以来,破获危害国家重点保护植物、非法狩猎等涉生态领域案件11起,移送起诉21人,涉案金额超百万元。

  “全民战”延伸警务触角。将“防范、打击、救助”一体化融入日常工作,把“祁连生态”警务触角延伸至镇村社区,建立覆盖全县的生态保护微信群,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开通野生动物救助绿色通道,近三年来,警民年均携手救助秃鹫、天鹅等野生动物10余只。在林区、水域醒目位置设立警示牌、宣传栏100余处。在“全国生态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田间课堂”“校园讲堂”等沉浸式普法活动,近三年年均发放宣传资料1.5万余份,构建起全民参与的生态保护网络。

打造丝路旅游警务

擦亮平安景区服务品牌

  高台县拥有红西路军纪念馆、大湖湾景区、十坝胡杨林等丰富的旅游资源。为破解旅游高峰期治安管理难题,高台公安创新实施“景中有警”模式,通过警务前移、主动预防、动中备勤,打造“隐患少、警情少、服务优、游客满意”的平安景区。

  阵地前移,构建便民服务圈。在红西路军纪念馆、大湖湾等重点旅游景区,设立2个标准化警务室及多个临时警务工作点,实施“定点值守+流动巡逻”动中备勤机制,及时疏导交通、处置突发事件,打造“1、3、5”分钟便民服务圈。今年以来,警务站点接受游客咨询求助30余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9件,包括车辆救援、证件办理、医疗救助等各类服务。创新践行“民警就是导游”“交警就是路标”“管理就是服务”旅游警务理念,将警务工作与景区服务深度融合。在旅游旺季,通过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景区人流量、交通状况、停车导引等便民信息,有效提升游客体验感和满意度。

  动态巡防,筑牢安全防线。建立“三查三清”动态排查机制(每日视频巡查重点区域、每周实地检查安防设施、每月专项清查法律风险),适时开展治安清查行动,及时整改景区安防隐患。建立“警种联动、警保联控”快速响应机制,整合交警、巡特警、派出所及景区保安力量,推行“机关支援基层、全警支援交警”模式,旅游高峰时段抽调警力增援,实施“定点值守+流动巡逻”,确保涉旅警情第一时间处置。今年以来,全县各大景区实现刑事案件和涉旅游治安案件“零发生”。

  宣防一体,优化游客体验。在景区出入口、游客集散区和警务室设置宣防点,结合典型案例开展反诈、防盗宣传。今年以来,全县各景区游客财物遗失率较去年同期下降40%。建立“现场介入—警调对接—回访巩固”涉旅矛盾化解机制,年内调处拍照占位、停车纠纷等事件6起,实现“纠纷不过夜”,游客满意度显著提升。

强化种业能源警务

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立足县域种业、林果、戈壁农业等特色产业,高台公安不断强化种业能源警务,通过法治护航、精准服务、智慧赋能,为“农业芯片”安全和特色产业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

  “三级防护”守护产业安全。创新建立“警务工作站+护航警官+网格联防”三级防护机制。在工业园设立警企联勤站,配备“园区警长”和“项目警长”,常态化开展入企走访,重点排查企业用工、资金等领域风险隐患。深化“一警情三推送”和“警调对接”“四级七天”矛盾纠纷调解机制,整合综治、司法、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律师等力量,为7家玉米制种企业及5000余户农户提供法律咨询、合同审查、风险预警、纠纷调解等“一站式”服务。2025年,通过推广标准化制种合同,源头化解纠纷2起,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

  “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三维四化”种业能源警务体系(三维即前端感知、中端研判、末端处置;四化即动态化隐患治理、精准化法治服务、定制化联动机制、智慧化防控网络)。为每个重点企业配备1名专职护航警官、1支专业服务团队,年内排查32家企业,整改消防隐患9处,完善合同漏洞2项。创新“靶向式”法治服务模式,开设“法治微课堂”,结合新型电信网络诈骗及合同诈骗等典型案例开展情景教学20余场次。公布企业护航警官联系方式,提供24小时法律咨询服务,累计解答企业法律疑难问题16件。

  “智慧赋能”提升护企效能。积极构建“感知+数据+研判”三位一体的智慧安防体系,在重点企业厂区布设AI人脸识别摄像头,实时比对预警。建立涉企风险预警模型,及时预警异常经营行为。在制种基地布建高空鹰眼、智能巡检无人机等设备,形成“空中巡查+地面联防”立体防控格局。与金融机构共建“警银企反诈联盟”,在交易旺季监测资金流,全力守护企业资金安全。

  黑河奔涌,祁连巍峨。高台公安以“警长”守护“林长”,以“警务”赋能“产业”,以“警蓝”护航“旅游”,书写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绿色答卷。面向未来,高台县公安局将持续深化“三大警务”内涵,以“主力军”姿态扛起生态屏障使命,以“守护者”本色筑牢旅游安全防线,以“护航员”定位激活产业发展动能,为筑牢西部生态安全屏障、服务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公安力量!

编辑:郑明圆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