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群众心田的楼院“板凳会”、红白事不再“比阔气”“讲排场”、开放式的“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比比皆是……这是红湾寺镇红湾社区党建引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的喜人变化,也是持续建设文明镇风的点滴缩影。
近年来,红湾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镇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让“讲文明、树新风”理念进入寻常百姓家,有效推进“文明之花”落地生根。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协同合作“向心力”
“感谢你们,让我感受到特别的温暖!”在红湾社区红粮楼院,社区志愿者携手共建单位共同走访慰问高龄老人,活动中,86岁的邓奶奶拉着在职党员的手动情地说。在“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社区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及志愿者等欢聚一堂,共商社区事务,共话文明家风……
今年以来,红湾社区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大党委”引领作用,全面推行“包抓领导+共驻共建单位+社区党组织+居民群众”四方联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引导党员群众自觉破除旧有陈规陋习,以强有力组织建设为支撑点形成合力,共建文明镇风。依托社区“积分超市”,探索“文明实践积分制+爱心超市”工作模式,将居民婚丧事宜、孝敬老人、诚实守信、邻里团结等内容纳入积分内容,定期开展评议,进行实物奖励,引导群众见贤思齐,遵守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注重发挥辖区榜样人物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民族团结进步家庭”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先进人物,通过持续讲好感人故事,选树先进典型,激励群众移“歪风”、易“低俗”,以移风易俗“小切口”,助推社区治理“大文明”。
坚持以规立德,构建自治德治“新路径”
“办丧事,不请乐队,不烧纸扎,不设烟酒……”日前,在红湾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志愿者将红湾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一一解读。
红湾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新型城镇社区,有居民1298户2748人。“丧事简办、新事新办”是各族群众生活中较为关注的事宜。如何让厚养薄葬、简约重情的现代文明之风吹入居民心间,是一道难题,更是一场观念转变的革命。社区紧密结合社情民意、按照“党委主导、群众主责”的原则,探索推行“1+4”模式,即“一约四会”(居民公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居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针对社区各个方面的大小事务,在“四会”运作下修订完善社规民约,制定婚丧喜事办理流程,因地制宜制定红白喜事办理的统一流程、统一标准,以建规立约为制度保障,确保移风易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了让婚丧喜事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同时,积极开展“支部建新功党员办实事”“干部下沉社区”实践活动,从关爱留守儿童到关爱老人,从助力文化传承到助力文明创建,从提升人居环境到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一个个志愿服务项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社区600余名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受益群众2000多人次。
营造浓厚氛围,共绘文明镇风“新画卷”
“百家宴一摆,百家成一家”清爽可口的秘制凉菜、独具特色的烧壳子...一道道带着民族风味的佳肴摆满了长桌,香气四溢。大家围桌而坐,在红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热闹的“百家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之旅。
近年来,红湾社区始终把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特色活动开展作为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力抓手,依托“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积极探索“新媒体+”“文艺+”“我们的节日+”的宣传新模式,将移风易俗新风尚融入快板、歌曲、广场舞等文体活动,拍摄移风易俗短片,营造树新风、破旧俗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石榴花开”民族服饰展演、“以花之名·致敬母爱”亲子插花活动、“家风家教传美德·移风易俗树新风”演讲比赛、百家宴等活动10场次。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解读相关政策、宣传积极意义、报道典型案例,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线下通过召开居民大会、入户走访、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等形式,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目前,签订《家风助廉承诺书》1200余份,发出《文明节俭操办丧事倡议书》《婚事新办简办倡议书》2000余份。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全面铺开,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拂遍红湾社区辖区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处处开放,一幅“百姓富、环境美、人心足”的文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马文静 庄凯)
走进群众心田的楼院“板凳会”、红白事不再“比阔气”“讲排场”、开放式的“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比比皆是……这是红湾寺镇红湾社区党建引领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取得的喜人变化,也是持续建设文明镇风的点滴缩影。
近年来,红湾社区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以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为目标,把移风易俗作为加强镇风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引导群众自觉破除陈规陋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营造向上向善的社会风气,让“讲文明、树新风”理念进入寻常百姓家,有效推进“文明之花”落地生根。
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协同合作“向心力”
“感谢你们,让我感受到特别的温暖!”在红湾社区红粮楼院,社区志愿者携手共建单位共同走访慰问高龄老人,活动中,86岁的邓奶奶拉着在职党员的手动情地说。在“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社区干部、两代表一委员、居民代表及志愿者等欢聚一堂,共商社区事务,共话文明家风……
今年以来,红湾社区坚持把移风易俗作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充分发挥“大党委”引领作用,全面推行“包抓领导+共驻共建单位+社区党组织+居民群众”四方联动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引导党员群众自觉破除旧有陈规陋习,以强有力组织建设为支撑点形成合力,共建文明镇风。依托社区“积分超市”,探索“文明实践积分制+爱心超市”工作模式,将居民婚丧事宜、孝敬老人、诚实守信、邻里团结等内容纳入积分内容,定期开展评议,进行实物奖励,引导群众见贤思齐,遵守公序良俗和道德规范。注重发挥辖区榜样人物的引领作用,积极开展“文明家庭”“民族团结进步家庭”等评选活动,深入挖掘群众身边“看得见、学得到、评得上”的先进人物,通过持续讲好感人故事,选树先进典型,激励群众移“歪风”、易“低俗”,以移风易俗“小切口”,助推社区治理“大文明”。
坚持以规立德,构建自治德治“新路径”
“办丧事,不请乐队,不烧纸扎,不设烟酒……”日前,在红湾社区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志愿者将红湾社区红白理事会章程,一一解读。
红湾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文化融合的新型城镇社区,有居民1298户2748人。“丧事简办、新事新办”是各族群众生活中较为关注的事宜。如何让厚养薄葬、简约重情的现代文明之风吹入居民心间,是一道难题,更是一场观念转变的革命。社区紧密结合社情民意、按照“党委主导、群众主责”的原则,探索推行“1+4”模式,即“一约四会”(居民公约、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居民议事会、禁赌禁毒会),针对社区各个方面的大小事务,在“四会”运作下修订完善社规民约,制定婚丧喜事办理流程,因地制宜制定红白喜事办理的统一流程、统一标准,以建规立约为制度保障,确保移风易俗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真正做到了让婚丧喜事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移风易俗常态化。同时,积极开展“支部建新功党员办实事”“干部下沉社区”实践活动,从关爱留守儿童到关爱老人,从助力文化传承到助力文明创建,从提升人居环境到助力文明城市创建……一个个志愿服务项目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社区600余名在职党员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0多场次,受益群众2000多人次。
营造浓厚氛围,共绘文明镇风“新画卷”
“百家宴一摆,百家成一家”清爽可口的秘制凉菜、独具特色的烧壳子...一道道带着民族风味的佳肴摆满了长桌,香气四溢。大家围桌而坐,在红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一场热闹的“百家宴”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移风易俗”之旅。
近年来,红湾社区始终把理论宣讲、政策宣传、特色活动开展作为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有力抓手,依托“红石榴”暖阳幸福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平台,积极探索“新媒体+”“文艺+”“我们的节日+”的宣传新模式,将移风易俗新风尚融入快板、歌曲、广场舞等文体活动,拍摄移风易俗短片,营造树新风、破旧俗的浓厚氛围。今年以来,组织开展“石榴花开”民族服饰展演、“以花之名·致敬母爱”亲子插花活动、“家风家教传美德·移风易俗树新风”演讲比赛、百家宴等活动10场次。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线上利用微信公众平台解读相关政策、宣传积极意义、报道典型案例,不断扩大宣传覆盖面和影响力;线下通过召开居民大会、入户走访、发放倡议书、签订承诺书等形式,提高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了浓厚的宣传氛围。目前,签订《家风助廉承诺书》1200余份,发出《文明节俭操办丧事倡议书》《婚事新办简办倡议书》2000余份。
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全面铺开,淳朴清朗、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拂遍红湾社区辖区的角角落落,“文明之花”处处开放,一幅“百姓富、环境美、人心足”的文明画卷正在徐徐展开。(马文静 庄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