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风采】以文明创建为笔 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山丹县位奇镇位奇村全国文明村镇创建纪实
来源:文明张掖
2025年07月04日 10:32

分享到:

  近年来,山丹县位奇镇位奇村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5年5月,位奇镇位奇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成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标杆。

  党建引领,筑牢文明根基。位奇镇党委高度重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创新建立“党委牵头、网格联动、群众参与”的党建引领文明创建工作格局。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吸纳农村党员、村组干部、邻里乡贤担任网格员,通过“板凳会”“田间议事”等形式,累计解决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70余件,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创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结合实际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将彩礼限额、宴席标准写入村规民约,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动全村12户家庭主动降低彩礼标准,形成了“干部做给群众看、党员带着群众干”的良好局面。

  产业振兴,夯实发展基础。位奇村依托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的自然优势,紧盯“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实施位奇镇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育苗基地1处、日光温室10座、沙化道路5.5公里、硬化晾晒场13000平方米。持续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成高标准农田4600亩,引进龙头企业3家,带动就业180人。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773元,较创建前增长7.1%。

  美化环境,打造和美乡村。依托以工代赈项目、衔接资金等项目资源,一体推进水、电、路及绿化、亮化、美化、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实施“风貌改造”行动,投资220万元,对40家集镇商铺及144户住房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改造。大力实施乡村绿化靓化工程,投资350万元,完成位奇村西山植被和南口荒山修复、绿化50亩,位新路沿线两侧栽植花灌木及防风林带1公里,全方位改善村级人居环境,确保群众住得安心、舒心、放心。

  文化铸魂,培育文明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推进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利用墙体、长廊等载体因地制宜植入位奇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元素,打造“生态位奇、文化传承”文化主题公园,村民对文明创建知晓率、参与率达95%以上。动员70余名群众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拓展移风易俗,创作移风易俗主题节目5个,开展家风事迹宣讲会、文艺表演、“移风易俗赶大集”等活动50余场次,文明乡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有效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近年来,山丹县位奇镇位奇村以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025年5月,位奇镇位奇村成功获评“全国文明村”,成为全县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治理的标杆。

  党建引领,筑牢文明根基。位奇镇党委高度重视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成立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的文明创建领导小组,创新建立“党委牵头、网格联动、群众参与”的党建引领文明创建工作格局。将全村划分为8个网格,吸纳农村党员、村组干部、邻里乡贤担任网格员,通过“板凳会”“田间议事”等形式,累计解决村风民俗、邻里关系、社会治安等民生问题70余件,形成了全民参与、共创美好家园的浓厚氛围。结合实际制定《红白理事会章程》,将彩礼限额、宴席标准写入村规民约,党员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动全村12户家庭主动降低彩礼标准,形成了“干部做给群众看、党员带着群众干”的良好局面。

  产业振兴,夯实发展基础。位奇村依托土壤肥沃、日照充足的自然优势,紧盯“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目标,实施位奇镇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项目,建成高标准育苗基地1处、日光温室10座、沙化道路5.5公里、硬化晾晒场13000平方米。持续完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建成高标准农田4600亩,引进龙头企业3家,带动就业180人。推广“合作社+农户”模式,2024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8.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0773元,较创建前增长7.1%。

  美化环境,打造和美乡村。依托以工代赈项目、衔接资金等项目资源,一体推进水、电、路及绿化、亮化、美化、污水处理等基础配套设施。实施“风貌改造”行动,投资220万元,对40家集镇商铺及144户住房进行全方位、立体化改造。大力实施乡村绿化靓化工程,投资350万元,完成位奇村西山植被和南口荒山修复、绿化50亩,位新路沿线两侧栽植花灌木及防风林带1公里,全方位改善村级人居环境,确保群众住得安心、舒心、放心。

  文化铸魂,培育文明新风。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扎实推进乡村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志愿服务站点建设,利用墙体、长廊等载体因地制宜植入位奇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民俗文化元素,打造“生态位奇、文化传承”文化主题公园,村民对文明创建知晓率、参与率达95%以上。动员70余名群众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政策宣传、技能培训、文体活动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持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拓展移风易俗,创作移风易俗主题节目5个,开展家风事迹宣讲会、文艺表演、“移风易俗赶大集”等活动50余场次,文明乡风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有效激发了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

编辑:赵燕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