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甘州
蔬菜制种浪潮涌甘州 乡村振兴扬帆启“丰”程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8月14日 11:27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甘州区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持续拓展农业发展“六个空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蔬菜制种产业种植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制种蔬菜绘“丰收图”。

  日前,走进甘州区沙井镇东沟村、兴隆村等蔬菜制种基地,一座连栋拱棚映入眼帘,大棚里一垄垄制种辣椒长势喜人,大田里一串串鲜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种植户正在田间忙着采收,田间小路与制种产业串起了一幅幅田园秀美好风光。

  沙井镇东沟村二社村民赵洪林说:“种制种比种玉米种其他的都好,今年就是人工稍微高些,收成确实好。”

  “我们种了甘肃瞭望种业的蔬菜制种差不多15年了,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3亩左右,种植番茄和辣椒,每年的毛收入可达到10万元,纯收入3-4万元。虽说每年都很忙,要求也比较高,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也能够调动我们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沙井镇兴隆村七社村民王建红说。

  在沙井镇甘肃瞭望种业蔬菜加工生产线,工人们正在精洗番茄种子,种子还需要药剂处理、晾晒、精选、报关检疫等多道严谨的工序才能打包出口,生产的种子远销美、法、德、日等十国。

  甘肃瞭望种业对外合作部项目经理李建贵说:“我们在沙井镇种植蔬菜制种有30年,每年种植30个组合左右,种植的作物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南瓜等,每年种植的面积100-200亩,其中番茄辣椒亩产在4万元以上,创经济效益在400-800万元,既增加了农户的收益,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沙井镇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积极引导群众科学合理种植优质高效的蔬菜、瓜类等小制种作物,聚力打造沙井镇水磨湾“种业小镇”制种蔬菜示范基地,建成温室钢架大棚115座,网式钢架棚30座,配套建设消毒池、围栏、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辐射带动下利沟、东四等村发展制种蔬菜5004亩,涉及番茄、辣椒、南瓜等多个品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持续加快,“小”制种已逐渐成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走上了一条“特色、优质、高效”的制种产业发展路子。

  “今年东沟村建设71座蔬菜大棚,今年和鸿义制种公司合作,种植制种番茄、制种辣椒,亩包4.2万元,从今年的长势来看非常可观,预计下来一亩地都在5万多元。根据今年农户的积极性,在隔壁还有63亩地整理后扩大种植面积。”沙井镇东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陈仁坚说。

  据了解,2025年,全区38家非主要农作物企业共落实蔬菜等其他农作物制种面积1.08万亩,预计产种量达30万公斤,亩均产值将达到0.6-5万元,预计销售额达到1.02亿元以上,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沙井等13乡镇,制种作物类型主要为茄果类、叶菜类、瓜果类、豆荚类等。所产种子销往郑州、北京、广州、山东、贵州、台湾等地,远销美国、法国、瑞士、荷兰、印度、日本等20多个国家。(何长凯 殷生斌)

  中国张掖网甘州讯 乡村振兴、产业为先。甘州区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持续拓展农业发展“六个空间”,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把蔬菜制种产业种植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群众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制种蔬菜绘“丰收图”。

  日前,走进甘州区沙井镇东沟村、兴隆村等蔬菜制种基地,一座连栋拱棚映入眼帘,大棚里一垄垄制种辣椒长势喜人,大田里一串串鲜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种植户正在田间忙着采收,田间小路与制种产业串起了一幅幅田园秀美好风光。

  沙井镇东沟村二社村民赵洪林说:“种制种比种玉米种其他的都好,今年就是人工稍微高些,收成确实好。”

  “我们种了甘肃瞭望种业的蔬菜制种差不多15年了,每年的种植面积都在3亩左右,种植番茄和辣椒,每年的毛收入可达到10万元,纯收入3-4万元。虽说每年都很忙,要求也比较高,一年下来收入很可观,也能够调动我们农民的种植积极性。”沙井镇兴隆村七社村民王建红说。

  在沙井镇甘肃瞭望种业蔬菜加工生产线,工人们正在精洗番茄种子,种子还需要药剂处理、晾晒、精选、报关检疫等多道严谨的工序才能打包出口,生产的种子远销美、法、德、日等十国。

  甘肃瞭望种业对外合作部项目经理李建贵说:“我们在沙井镇种植蔬菜制种有30年,每年种植30个组合左右,种植的作物主要有番茄、辣椒、茄子、南瓜等,每年种植的面积100-200亩,其中番茄辣椒亩产在4万元以上,创经济效益在400-800万元,既增加了农户的收益,也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近年来,沙井镇以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致富为目标,积极引导群众科学合理种植优质高效的蔬菜、瓜类等小制种作物,聚力打造沙井镇水磨湾“种业小镇”制种蔬菜示范基地,建成温室钢架大棚115座,网式钢架棚30座,配套建设消毒池、围栏、水肥一体化等设施,辐射带动下利沟、东四等村发展制种蔬菜5004亩,涉及番茄、辣椒、南瓜等多个品种,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步伐持续加快,“小”制种已逐渐成为富民增收的“大”产业。走上了一条“特色、优质、高效”的制种产业发展路子。

  “今年东沟村建设71座蔬菜大棚,今年和鸿义制种公司合作,种植制种番茄、制种辣椒,亩包4.2万元,从今年的长势来看非常可观,预计下来一亩地都在5万多元。根据今年农户的积极性,在隔壁还有63亩地整理后扩大种植面积。”沙井镇东沟村党支部副书记陈仁坚说。

  据了解,2025年,全区38家非主要农作物企业共落实蔬菜等其他农作物制种面积1.08万亩,预计产种量达30万公斤,亩均产值将达到0.6-5万元,预计销售额达到1.02亿元以上,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沙井等13乡镇,制种作物类型主要为茄果类、叶菜类、瓜果类、豆荚类等。所产种子销往郑州、北京、广州、山东、贵州、台湾等地,远销美国、法国、瑞士、荷兰、印度、日本等20多个国家。(何长凯 殷生斌)

编辑: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