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高台讯 “和村民一起淌汗干活,才知道他们的所想所盼,这‘微党课’比坐在会议室里更有冲击力。”正值制种西瓜收获季,正在田间参加“微党课”的高台县宣化镇机关年轻党员闫静蓉,看到人手不够,就和2名党员志愿者加入到了打瓜群众的队伍当中。汗珠顺着面颊往下滴,瓜堆间,志愿者胸前早已被汗水浸润的党徽格外醒目。
这是该镇把“微党课”开在田间地头的生动场景,更是党员亮身份、践初心的真实写照的缩影。
党员沉下去:在泥土里扎牢群众根基
“小板凳”党员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总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树荫下。他们和村民一起漂洗、筛选瓜籽,聊着收成与期盼。“今年种了10亩制种西瓜、12亩制种香菜,光这两项就能收入15万元左右!”村民王高德算起收益账,脸上笑开了花。这些数据,正是党员们在“微党课”中最关注的“民情答卷”。乐二村老党员吴三德是远近闻名的制种“领头雁”。作为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不仅自己钻研瓜菜制种技术,还购置打瓜机为村民提供打瓜服务,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跟着种植小制种。“一人富不算富,党员就得带头干、领着富!”他常挂嘴边的这句话,正是他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的生动写照。如今,在他的带动下,乐二村瓜菜制种面积从最初的400亩扩展到1900多亩,成了名副其实的“制种专业村”。
先锋站出来:以技术驱动共富引擎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党员带头+科技赋能才能走得远。”高级农艺师、党员科技志愿者许兴斌道出了宣化镇产业发展的秘诀。作为技术“排头兵”,他常年扎根田间,推广制种西瓜间作黄豆、孜然等“一亩田万元钱”模式,手把手教农户疏花、授粉、防病害。在他和团队的带动下,全镇制种技术普及率从20%提升至65%,亩均效益较往年增长10%。“以前凭经验种,现在按科学来,党员技术员就是我们的‘主心骨’。”种植户范吉林说。如今,像许兴斌这样的党员科技先锋有18名,他们组建“技术流动课堂”,累计培训农户1200余人次,让“会种田”变成了“慧种田”。
经验亮出来:用党建聚合共富动能
“把党课开在田间,把服务落在地头,说到底是让党员在实践中悟初心、在为民中强担当。”宣化镇党委副书记许丹总结道。宣化镇坚持党建与产业融合,党员与群众融合,实践与成长融合的“三融合”模式,推行“党支部+企业+基地”的联动发展,由党员带头对接龙头企业,签订保底收购订单,组织种植25类特色小制种,带动500余户稳定增收;建立“1名党员+5户群众”结对机制,通过“田间微党课”“小板凳议事会”收集诉求300余条,解决灌溉、销路等难题120余个;让机关党员“下沉”田间,在干农活、解民忧中锤炼党性,今年已有15名年轻党员通过一线实践成为业务骨干。
如今的宣化镇,田野间党徽闪耀,街巷里笑语飞扬。党员带头闯、群众跟着干,党建引领下的“制种经济”不仅结出了“金瓜籽”,更串起了党群同心的“致富链”,让“产业富民”的画卷在田野间越绘越浓。(段海 张璐)
中国张掖网高台讯 “和村民一起淌汗干活,才知道他们的所想所盼,这‘微党课’比坐在会议室里更有冲击力。”正值制种西瓜收获季,正在田间参加“微党课”的高台县宣化镇机关年轻党员闫静蓉,看到人手不够,就和2名党员志愿者加入到了打瓜群众的队伍当中。汗珠顺着面颊往下滴,瓜堆间,志愿者胸前早已被汗水浸润的党徽格外醒目。
这是该镇把“微党课”开在田间地头的生动场景,更是党员亮身份、践初心的真实写照的缩影。
党员沉下去:在泥土里扎牢群众根基
“小板凳”党员志愿服务队的身影,总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树荫下。他们和村民一起漂洗、筛选瓜籽,聊着收成与期盼。“今年种了10亩制种西瓜、12亩制种香菜,光这两项就能收入15万元左右!”村民王高德算起收益账,脸上笑开了花。这些数据,正是党员们在“微党课”中最关注的“民情答卷”。乐二村老党员吴三德是远近闻名的制种“领头雁”。作为有着20年党龄的老党员,他不仅自己钻研瓜菜制种技术,还购置打瓜机为村民提供打瓜服务,带动周边30多户农户跟着种植小制种。“一人富不算富,党员就得带头干、领着富!”他常挂嘴边的这句话,正是他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发挥的生动写照。如今,在他的带动下,乐二村瓜菜制种面积从最初的400亩扩展到1900多亩,成了名副其实的“制种专业村”。
先锋站出来:以技术驱动共富引擎
“单打独斗难成气候,党员带头+科技赋能才能走得远。”高级农艺师、党员科技志愿者许兴斌道出了宣化镇产业发展的秘诀。作为技术“排头兵”,他常年扎根田间,推广制种西瓜间作黄豆、孜然等“一亩田万元钱”模式,手把手教农户疏花、授粉、防病害。在他和团队的带动下,全镇制种技术普及率从20%提升至65%,亩均效益较往年增长10%。“以前凭经验种,现在按科学来,党员技术员就是我们的‘主心骨’。”种植户范吉林说。如今,像许兴斌这样的党员科技先锋有18名,他们组建“技术流动课堂”,累计培训农户1200余人次,让“会种田”变成了“慧种田”。
经验亮出来:用党建聚合共富动能
“把党课开在田间,把服务落在地头,说到底是让党员在实践中悟初心、在为民中强担当。”宣化镇党委副书记许丹总结道。宣化镇坚持党建与产业融合,党员与群众融合,实践与成长融合的“三融合”模式,推行“党支部+企业+基地”的联动发展,由党员带头对接龙头企业,签订保底收购订单,组织种植25类特色小制种,带动500余户稳定增收;建立“1名党员+5户群众”结对机制,通过“田间微党课”“小板凳议事会”收集诉求300余条,解决灌溉、销路等难题120余个;让机关党员“下沉”田间,在干农活、解民忧中锤炼党性,今年已有15名年轻党员通过一线实践成为业务骨干。
如今的宣化镇,田野间党徽闪耀,街巷里笑语飞扬。党员带头闯、群众跟着干,党建引领下的“制种经济”不仅结出了“金瓜籽”,更串起了党群同心的“致富链”,让“产业富民”的画卷在田野间越绘越浓。(段海 张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