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党员干部在开展公务活动、办公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份《条例》不仅是一份制度文件,更是一封写满嘱托与期待的时代指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制度规范中读懂勤俭之道,在干事创业中传承奋斗底色,在服务群众中践行为民初心,共同营造崇廉尚俭、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明制度之规,守作风之正,读懂《条例》中的勤俭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井冈山时期的“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革命战争”,到延安时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再到《条例》中强调“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政治要求,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实践告诉我们,厉行节约不是一时之策,而是长久之计;反对浪费不是小事小节,而是大是大非。从公务用车到办公用房,从会议经费到接待标准,《条例》作出细致规定,释放出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镜,常怀“俭以养德”的自觉,树立“精打细算”的意识,在日常履职中把好关口,在点滴行为中涵养作风,真正让节约成为习惯、让浪费无地自容。
强实干之基,砺担当之志,传承《条例》中的奋斗底色。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正是靠着一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劲,从红船启航走向复兴之路;正是凭着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条例》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是对这种奋斗精神的时代回应,它像一封穿越时空的信,将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带入新时代发展的语境之中,它时刻提醒我们,权力越大,越要绷紧纪律的弦;条件越好,越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中传承这份奋斗的厚重底色,坚持“实打实”不搞“虚浮风”,做到“接地气”不玩“花架子”,真正以苦干实干的姿态回应时代召唤,以躬身力行的担当赢得群众信赖。
涵为民之情,践初心之诺,理解《条例》中的为民情怀。当某些地方还在为会议材料烫金封面耗费财力,某山区小学却为修缮漏雨教室申请经费屡屡碰壁——这种反差背后,是形式主义浪费对初心的偏移。《条例》中关于财政支出、资源配置、公务活动的一系列规定,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最需要的地方,用在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上,体现着党中央源自初心、回归本真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条例》中“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深刻命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把组织的要求当作人生信条,在履职尽责中锤炼作风,在服务群众中升华境界。唯有如此,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王自龙)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修订后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对党员干部在开展公务活动、办公资源利用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这份《条例》不仅是一份制度文件,更是一封写满嘱托与期待的时代指引,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在制度规范中读懂勤俭之道,在干事创业中传承奋斗底色,在服务群众中践行为民初心,共同营造崇廉尚俭、真抓实干的良好氛围。
明制度之规,守作风之正,读懂《条例》中的勤俭之道。“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从井冈山时期的“节省每一个铜板为着革命战争”,到延安时期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到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再到《条例》中强调“带头过紧日子,勤俭办一切事业”的政治要求,勤俭节约始终是我们党一脉相承的精神基因。实践告诉我们,厉行节约不是一时之策,而是长久之计;反对浪费不是小事小节,而是大是大非。从公务用车到办公用房,从会议经费到接待标准,《条例》作出细致规定,释放出党中央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此为镜,常怀“俭以养德”的自觉,树立“精打细算”的意识,在日常履职中把好关口,在点滴行为中涵养作风,真正让节约成为习惯、让浪费无地自容。
强实干之基,砺担当之志,传承《条例》中的奋斗底色。回望百年党史,我们党正是靠着一股“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劲,从红船启航走向复兴之路;正是凭着一种“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劲,带领亿万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条例》重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正是对这种奋斗精神的时代回应,它像一封穿越时空的信,将革命年代的艰苦奋斗精神带入新时代发展的语境之中,它时刻提醒我们,权力越大,越要绷紧纪律的弦;条件越好,越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党员干部要在干事创业中传承这份奋斗的厚重底色,坚持“实打实”不搞“虚浮风”,做到“接地气”不玩“花架子”,真正以苦干实干的姿态回应时代召唤,以躬身力行的担当赢得群众信赖。
涵为民之情,践初心之诺,理解《条例》中的为民情怀。当某些地方还在为会议材料烫金封面耗费财力,某山区小学却为修缮漏雨教室申请经费屡屡碰壁——这种反差背后,是形式主义浪费对初心的偏移。《条例》中关于财政支出、资源配置、公务活动的一系列规定,归根结底是为了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民生最需要的地方,用在百姓最关心的事情上,体现着党中央源自初心、回归本真的为民情怀。广大党员干部要读懂《条例》中“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深刻命题,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事,把组织的要求当作人生信条,在履职尽责中锤炼作风,在服务群众中升华境界。唯有如此,才能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与重托,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王自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