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7月1日,张掖市首例接受糖尿病微创手术治疗的杜先生在张掖市中医医院康复出院,标志着张掖市在代谢性疾病外科治疗领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推动了区域医疗从“药物控糖”向“代谢干预”的治疗理念升级。
此次手术通过“腹腔镜下空肠回肠吻合术+肠排列术”,成功帮助杜先生摆脱17年药物依赖,以“术后4天无需用药、血糖自主调控”的治疗效果,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开辟了全新诊疗路径。
57岁的杜先生自2008年确诊2型糖尿病以来,长期依赖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等4种口服降糖药及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治疗,但血糖控制不够理想,入院时餐后2小时血糖高达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正常上限6.0%),并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术前检查显示,患者BMI达31.0kg/m²(肥胖范畴),C肽水平提示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经张掖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普外科、眼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确认其符合“代谢手术适应症”,通过调整肠道吸收路径,有望从代谢根源改善糖调节机制。
6月27日,普外科手术团队在原武警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张新国教授的指导下,仅用1小时完成了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术后4小时,患者血糖即从术前空腹5.5mmol/L降至4.6mmol/L;6小时后下床活动,24小时内实现肠道通气并恢复流质饮食。期间血糖监测显示,术后24小时最高血糖7.5mmol/L,48小时内血糖已稳定在3.8-7.8mmol/L的安全区间。
7月1日出院时,患者已无需任何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通过每日少量多餐、低GI饮食搭配步行锻炼,空腹血糖维持在4.6-5.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这样的治疗效果让杜先生由衷地感慨:“17年了,终于不用每天打针吃药,生活质量提高太多。”
据了解,该术式通过重构肠道消化路径,激活GLP-1等肠源性激素分泌,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目前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南已推荐BMI≥32.5的2型糖尿病患者优先考虑代谢手术。“这例手术证明,多学科协作的精准评估与微创技术结合,能为复杂糖尿病患者带来根治希望。我们将建立专项诊疗通道,让更多符合指征的患者受益于这一创新疗法。”该例手术的主治医师、普外科副主任韩向军介绍。(孙瑾)
中国张掖网讯 7月1日,张掖市首例接受糖尿病微创手术治疗的杜先生在张掖市中医医院康复出院,标志着张掖市在代谢性疾病外科治疗领域取得了关键性进展,推动了区域医疗从“药物控糖”向“代谢干预”的治疗理念升级。
此次手术通过“腹腔镜下空肠回肠吻合术+肠排列术”,成功帮助杜先生摆脱17年药物依赖,以“术后4天无需用药、血糖自主调控”的治疗效果,为肥胖型2型糖尿病患者开辟了全新诊疗路径。
57岁的杜先生自2008年确诊2型糖尿病以来,长期依赖二甲双胍、恩格列净等4种口服降糖药及德谷胰岛素利拉鲁肽注射治疗,但血糖控制不够理想,入院时餐后2小时血糖高达12.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5%(正常上限6.0%),并已出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术前检查显示,患者BMI达31.0kg/m²(肥胖范畴),C肽水平提示尚存部分胰岛功能,经张掖市中医医院糖尿病科、普外科、眼科、麻醉科等多学科联合会诊,确认其符合“代谢手术适应症”,通过调整肠道吸收路径,有望从代谢根源改善糖调节机制。
6月27日,普外科手术团队在原武警总医院普外科主任张新国教授的指导下,仅用1小时完成了腹腔镜下微创手术。术后4小时,患者血糖即从术前空腹5.5mmol/L降至4.6mmol/L;6小时后下床活动,24小时内实现肠道通气并恢复流质饮食。期间血糖监测显示,术后24小时最高血糖7.5mmol/L,48小时内血糖已稳定在3.8-7.8mmol/L的安全区间。
7月1日出院时,患者已无需任何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注射,通过每日少量多餐、低GI饮食搭配步行锻炼,空腹血糖维持在4.6-5.8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2mmol/L。这样的治疗效果让杜先生由衷地感慨:“17年了,终于不用每天打针吃药,生活质量提高太多。”
据了解,该术式通过重构肠道消化路径,激活GLP-1等肠源性激素分泌,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目前国际糖尿病联盟指南已推荐BMI≥32.5的2型糖尿病患者优先考虑代谢手术。“这例手术证明,多学科协作的精准评估与微创技术结合,能为复杂糖尿病患者带来根治希望。我们将建立专项诊疗通道,让更多符合指征的患者受益于这一创新疗法。”该例手术的主治医师、普外科副主任韩向军介绍。(孙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