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肃南
祁连山下金色牧场——穿越千年的夏日塔拉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6月30日 16:19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肃南讯  盛夏时节,位于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皇城镇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这里既有雪山环抱的纯净草原,又有千年积淀的游牧文明,更因文旅深度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星空下的高端民宿到民族共生的古朴村寨,从尘封千年的元代遗址到激情四射的草原艺术节,皇城镇正以独特的生态资源与文化魅力,书写着新时代的草原诗篇。

苍穹为幕:游牧文明的现代重生

  夜幕降临时,皇城赛马场化身为一片璀璨星海。依托裕固族传统文化打造的黄金牧场帐篷营地内,39间装配式环保民宿与数顶星空帐篷错落分布,木质栈道蜿蜒于高山草甸之间。游客在轻奢帐篷中既能触摸裕固族传统刺绣与家具,又可在露天观景平台品尝烤全羊,聆听草原牧歌。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感叹:“在这里,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又能拥抱现代的舒适。”

  2023年,随着夏日塔拉露营基地的启用,皇城镇初步形成“住宿+观光+体验”一体化格局。通过引入光伏发电、生态厕所等环保设施,景区实现了低碳运营,成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双赢样本。

民族共生:江让特色村寨的振兴密码

  驱车深入夏日塔拉腹地,一座藏式庄廓与裕固族木门交错的村寨映入眼帘——江让特色村寨,民宿文创街、时代记忆堂、矿山游园区、生态露营地、马队驿站、自驾游营地、皇城抽水蓄能电站沉浸式体验馆……独具特色的片区,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体验,共同构成了江让特色村寨丰富多彩的旅游画卷。村寨内的“留住乡村”农家乐更是主打民族风情体验:游客们学唱裕固族民歌《三朵云》,或在藏式火塘边聆听《格萨尔王》说唱。在“支部+集体经济+农户”模式下,昔日的牧民放下羊鞭,变身文旅产业经营者。村民廉宗虎家的民宿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完成改造,如今年收入超4万元。“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着老房子就能赚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他笑着说。

  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皇城镇已成为武威、金昌避暑休闲的“后花园”,更是周边居民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2024年,全镇文旅收入突破1.4亿元,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千年回响:黄土堆里的帝国记忆

  在皇城水库畔极目远眺,一片不起眼的黄土台基诉说着尘封往事——这里曾是元代永昌王的避暑行宫。考古资料显示,始建于1272年的皇城遗址占地约2.5平方公里,护城河、城墙、宫殿台基至今清晰可见。尽管出于文物保护需限制近距离参观,但无人机航拍视角下,护城河与冷龙岭雪山形成的几何线条,已成为摄影家镜头中的经典画面。

  肃南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遗址周边已设立电子围栏与监控系统,并计划通过VR技术复原古城风貌,让更多人感受丝路重镇的历史沧桑。

大地艺术:四季轮转的草原美学

  皇城镇的美丽不仅限于盛夏。向西行至西掌草原,六月的金露梅如金色绸缎铺满山坡,牦牛群点缀其间;向东深入百花掌,七月的银莲花与马先蒿将石林染成紫色,岩羊在悬崖间轻盈跃动。沿东大河溯溪而上,偶见雪豹爪印;登顶百花掌瞭望台,则可将山丹军马场的万马奔腾尽收眼底。

  当地牧民才仁扎西感慨:“过去只知放牧,如今发现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风景。”随着生态旅游线路的开发,牧民们自发组建向导队,带领游客探寻草原秘境,实现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的双赢。

草原欢歌:非遗活态传承的艺术盛宴

  每年7月,皇城草原艺术节如期而至。三天时间,是裕固族《西至哈至》史诗吟唱与藏族《格萨尔》说唱的交响,更是非遗技艺的鲜活展演。百骑手策马飞驰,裕固彩带与藏袍在风中翻涌如虹,马蹄踏出《卫拉特蒙古赛马调》的古老节拍;牧民帐篷变身非遗工坊——沙沟寺唐卡、裕固族皮雕、藏族黑陶在匠人指尖重生,游客可亲手制作一条七彩“尧尔”穗带;夜幕下篝火燃起,裕固族《萨娜玛珂》婚嫁歌与藏族酒曲对唱,让草原化作声浪沸腾的露天音乐厅。

  肃南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艺术节不仅是文化展示窗口,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通过活态传承,我们希望让年轻一代记住自己的根,也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

  从千年遗址到现代营地,从草原牧歌到非遗工坊,皇城镇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正如当地流传的裕固族谚语所说:“雄鹰飞得再高,终会回到草原。”在这片被祁连山眷顾的土地上,文旅融合的探索永远在路上。(李录 梁晓东)

  中国张掖网肃南讯  盛夏时节,位于祁连山北麓的肃南县皇城镇宛如一幅流动的油画。这里既有雪山环抱的纯净草原,又有千年积淀的游牧文明,更因文旅深度融合焕发出勃勃生机。从星空下的高端民宿到民族共生的古朴村寨,从尘封千年的元代遗址到激情四射的草原艺术节,皇城镇正以独特的生态资源与文化魅力,书写着新时代的草原诗篇。

苍穹为幕:游牧文明的现代重生

  夜幕降临时,皇城赛马场化身为一片璀璨星海。依托裕固族传统文化打造的黄金牧场帐篷营地内,39间装配式环保民宿与数顶星空帐篷错落分布,木质栈道蜿蜒于高山草甸之间。游客在轻奢帐篷中既能触摸裕固族传统刺绣与家具,又可在露天观景平台品尝烤全羊,聆听草原牧歌。来自西安的游客李女士感叹:“在这里,仿佛能听见历史的低语,又能拥抱现代的舒适。”

  2023年,随着夏日塔拉露营基地的启用,皇城镇初步形成“住宿+观光+体验”一体化格局。通过引入光伏发电、生态厕所等环保设施,景区实现了低碳运营,成为祁连山生态保护与文旅发展的双赢样本。

民族共生:江让特色村寨的振兴密码

  驱车深入夏日塔拉腹地,一座藏式庄廓与裕固族木门交错的村寨映入眼帘——江让特色村寨,民宿文创街、时代记忆堂、矿山游园区、生态露营地、马队驿站、自驾游营地、皇城抽水蓄能电站沉浸式体验馆……独具特色的片区,承载着不同的功能与体验,共同构成了江让特色村寨丰富多彩的旅游画卷。村寨内的“留住乡村”农家乐更是主打民族风情体验:游客们学唱裕固族民歌《三朵云》,或在藏式火塘边聆听《格萨尔王》说唱。在“支部+集体经济+农户”模式下,昔日的牧民放下羊鞭,变身文旅产业经营者。村民廉宗虎家的民宿通过政府贴息贷款完成改造,如今年收入超4万元。“以前靠天吃饭,现在靠着老房子就能赚钱,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他笑着说。

  凭借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结合当地的民族风情,皇城镇已成为武威、金昌避暑休闲的“后花园”,更是周边居民休闲度假的绝佳去处。2024年,全镇文旅收入突破1.4亿元,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千年回响:黄土堆里的帝国记忆

  在皇城水库畔极目远眺,一片不起眼的黄土台基诉说着尘封往事——这里曾是元代永昌王的避暑行宫。考古资料显示,始建于1272年的皇城遗址占地约2.5平方公里,护城河、城墙、宫殿台基至今清晰可见。尽管出于文物保护需限制近距离参观,但无人机航拍视角下,护城河与冷龙岭雪山形成的几何线条,已成为摄影家镜头中的经典画面。

  肃南县文物局负责人介绍,遗址周边已设立电子围栏与监控系统,并计划通过VR技术复原古城风貌,让更多人感受丝路重镇的历史沧桑。

大地艺术:四季轮转的草原美学

  皇城镇的美丽不仅限于盛夏。向西行至西掌草原,六月的金露梅如金色绸缎铺满山坡,牦牛群点缀其间;向东深入百花掌,七月的银莲花与马先蒿将石林染成紫色,岩羊在悬崖间轻盈跃动。沿东大河溯溪而上,偶见雪豹爪印;登顶百花掌瞭望台,则可将山丹军马场的万马奔腾尽收眼底。

  当地牧民才仁扎西感慨:“过去只知放牧,如今发现脚下每一寸土地都是风景。”随着生态旅游线路的开发,牧民们自发组建向导队,带领游客探寻草原秘境,实现生态保护与增收致富的双赢。

草原欢歌:非遗活态传承的艺术盛宴

  每年7月,皇城草原艺术节如期而至。三天时间,是裕固族《西至哈至》史诗吟唱与藏族《格萨尔》说唱的交响,更是非遗技艺的鲜活展演。百骑手策马飞驰,裕固彩带与藏袍在风中翻涌如虹,马蹄踏出《卫拉特蒙古赛马调》的古老节拍;牧民帐篷变身非遗工坊——沙沟寺唐卡、裕固族皮雕、藏族黑陶在匠人指尖重生,游客可亲手制作一条七彩“尧尔”穗带;夜幕下篝火燃起,裕固族《萨娜玛珂》婚嫁歌与藏族酒曲对唱,让草原化作声浪沸腾的露天音乐厅。

  肃南县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艺术节不仅是文化展示窗口,更是民族团结的纽带。“通过活态传承,我们希望让年轻一代记住自己的根,也让更多人爱上这片土地的独特韵味。”

  从千年遗址到现代营地,从草原牧歌到非遗工坊,皇城镇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正如当地流传的裕固族谚语所说:“雄鹰飞得再高,终会回到草原。”在这片被祁连山眷顾的土地上,文旅融合的探索永远在路上。(李录 梁晓东)

编辑:杨洋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