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甘州区南街街道泰安社区积极探索实践,构建“三联三共”治理体系,通过民情联谈共商、矛盾联解共管、多方联动共治,凝聚多方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民情联谈共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尊重和发挥社区居民“主人翁”地位,推行“五事”工作法,通过“板凳会”、楼院议事会,在居民家门口听民声、问民计,访民情、解民忧,协商解决供电嘉园电梯更新、安民小区与新世纪小区共用围墙隐患等民生实事、治理难题5件,让小区居民真正实现“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地方办”,以党建“微治理”串起百姓“微幸福”。以“民情热线”“12345”热线为“千里眼”“顺风耳”,按照咨询类问题一天内答复,投诉类问题2-4天内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召开联席协调会议,联动解决的工作制度,先后解决暖气管道破裂、三品王火锅店下水堵塞等“疑难杂症”30件,真正成为暖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连心线”。
矛盾联解共管,筑牢和谐稳定防线。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积极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秉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理念,成立泰安“枫”景调解室,总结推行“四融一体、四定三包、四步走亲”特色调解法,联合派出所、物业公司、市场监管、律师,邀请小区内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善于倾听意见、处事公正的“五老”人员以及热心公益的业主能人共同参与,化身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小区综治协管员,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累计成功调解房屋装修噪音扰民、泰安小区落水管脱落等邻里矛盾、物业纠纷10余件,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多方联动共治,汇聚基层治理合力。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双报到”“四方联动”机制作用,坚持以共建助服务,以共建促发展,广泛动员共驻共建单位、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小区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党建联席会,协商确定3大类项目清单28项,与10家共驻共建单位签订“1122”共驻共建协议,推动资源整合、力量下沉、责任落实。组建“七彩”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金色聚能、红色聚心、绿色生态、蓝色保稳、橙色乐民、青色护苗、紫色助困”志愿服务,构建起“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小区治理模式,将一群人拧成了一股绳。
社区将持续深化“三联三共”治理模式,持续打通治理“堵点”、破解民生“难点”、消除安全“痛点”,真正实现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的升级,让居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
为有效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甘州区南街街道泰安社区积极探索实践,构建“三联三共”治理体系,通过民情联谈共商、矛盾联解共管、多方联动共治,凝聚多方力量,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共同体。
民情联谈共商,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充分尊重和发挥社区居民“主人翁”地位,推行“五事”工作法,通过“板凳会”、楼院议事会,在居民家门口听民声、问民计,访民情、解民忧,协商解决供电嘉园电梯更新、安民小区与新世纪小区共用围墙隐患等民生实事、治理难题5件,让小区居民真正实现“话有地方说、理有地方讲、事有地方办”,以党建“微治理”串起百姓“微幸福”。以“民情热线”“12345”热线为“千里眼”“顺风耳”,按照咨询类问题一天内答复,投诉类问题2-4天内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召开联席协调会议,联动解决的工作制度,先后解决暖气管道破裂、三品王火锅店下水堵塞等“疑难杂症”30件,真正成为暖民心、解民忧、惠民生的“连心线”。
矛盾联解共管,筑牢和谐稳定防线。以“网格化”治理为依托,积极推行“四级七天”调解法,秉持“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理念,成立泰安“枫”景调解室,总结推行“四融一体、四定三包、四步走亲”特色调解法,联合派出所、物业公司、市场监管、律师,邀请小区内有丰富群众工作经验、善于倾听意见、处事公正的“五老”人员以及热心公益的业主能人共同参与,化身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小区综治协管员,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今年以来,累计成功调解房屋装修噪音扰民、泰安小区落水管脱落等邻里矛盾、物业纠纷10余件,努力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多方联动共治,汇聚基层治理合力。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双报到”“四方联动”机制作用,坚持以共建助服务,以共建促发展,广泛动员共驻共建单位、辖区单位、物业公司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小区居民群众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党建联席会,协商确定3大类项目清单28项,与10家共驻共建单位签订“1122”共驻共建协议,推动资源整合、力量下沉、责任落实。组建“七彩”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金色聚能、红色聚心、绿色生态、蓝色保稳、橙色乐民、青色护苗、紫色助困”志愿服务,构建起“党建引领、居民自治、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小区治理模式,将一群人拧成了一股绳。
社区将持续深化“三联三共”治理模式,持续打通治理“堵点”、破解民生“难点”、消除安全“痛点”,真正实现从“单一管理”到“多元共治”的升级,让居民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大受益者、最广参与者、最终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