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张掖:厚植信用沃土 打造种业营商新高地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5月09日 17:46

分享到:

  盛夏时节,河西走廊腹地的张掖绿意盎然,连片的玉米制种田如绿色海洋般铺展。这里,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种子正从田间走向全国,占据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在种子丰收的背后,一场以“信用”为支点的种业变革正悄然重塑着这座“中国玉米种子之都”的产业生态。

  在张掖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种业发展的“信用图谱”——34家AAA+级、32家AAA级玉米种子企业的信用档案实时更新,生产许可、品种备案、产地检疫等八大类信息构成完整的监管链条。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的专属信用“二维码”即刻显现,种子调运轨迹、质量认证、金融授信等信息一览无余。“每袋种子都有‘数字身份证’,扫一扫就能追溯到田间地头。”张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融合“甘快办”政务服务的“码上诚信”系统,让全国客商吃下“定心丸”。

  在临泽县倪家营镇,制种大户宋建国用去年的制种款,早早置办好了今年春种所需的农资。“过去总要等到来年开春,现在钱款‘当年清’,心里踏实!”这样的变化源于张掖率先在种子行业探索构建以政府、金融机构、涉种企业等多方协同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市发改委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涉种领域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通过对核心企业开展信用评级与风控管理,确定信用贷款额度,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交易涉种关联方进行信用分配,形成“1+N”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助力涉种企业获得金融资源。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凭借AAA+信用等级,企业不仅获得供应链金融支持,还优先承接了2万亩高标准“五化”基地。

  走进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墙上密密麻麻的证书记录着企业的创新足迹:127项国家专利、6个行业标准、3项国际认证。“信用等级就像‘通行证’。”该公司负责人说道,正是张掖市对高信用企业的研发奖励政策,让企业敢投入资金建立西北科研中心,心无旁骛攻坚种源“卡脖子”技术。放眼全市,20家外来企业将总部或结算中心落户张掖,70%以上制种企业信用等级达A级以上,形成“优种引优企”的磁吸效应。

  夜幕降临,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依旧灯火通明。物流区内,贴着“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的货车整装待发,张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由衷感叹:“信用建设让张掖种业脱胎换骨,2024年产种量突破5.32亿公斤,“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飙升至192.38亿元,农户和企业实现了双赢。”数据显示,全市涉种违法案件大幅下降,金融系统对种业授信额度逐年上升,昔日的“纠纷重灾区”变身“诚信新高地”。

  从戈壁滩涂到沃野良田,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张掖用“信用密码”解锁种业振兴的深层逻辑。当“张掖有种·种天下”的金招牌随着运种列车传遍四方,这座丝路古城正以诚信为犁,深耕现代种业沃土,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强劲“芯”动力。(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玉杰 黄学超)

  盛夏时节,河西走廊腹地的张掖绿意盎然,连片的玉米制种田如绿色海洋般铺展。这里,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种子正从田间走向全国,占据中国玉米种子市场的“半壁江山”。而在种子丰收的背后,一场以“信用”为支点的种业变革正悄然重塑着这座“中国玉米种子之都”的产业生态。

  在张掖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上,大屏幕上跳动的数据勾勒出种业发展的“信用图谱”——34家AAA+级、32家AAA级玉米种子企业的信用档案实时更新,生产许可、品种备案、产地检疫等八大类信息构成完整的监管链条。工作人员轻点鼠标,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的专属信用“二维码”即刻显现,种子调运轨迹、质量认证、金融授信等信息一览无余。“每袋种子都有‘数字身份证’,扫一扫就能追溯到田间地头。”张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套融合“甘快办”政务服务的“码上诚信”系统,让全国客商吃下“定心丸”。

  在临泽县倪家营镇,制种大户宋建国用去年的制种款,早早置办好了今年春种所需的农资。“过去总要等到来年开春,现在钱款‘当年清’,心里踏实!”这样的变化源于张掖率先在种子行业探索构建以政府、金融机构、涉种企业等多方协同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市发改委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涉种领域供应链金融服务产品,通过对核心企业开展信用评级与风控管理,确定信用贷款额度,由核心企业对其上下游交易涉种关联方进行信用分配,形成“1+N”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助力涉种企业获得金融资源。恒基利马格兰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算了一笔账:凭借AAA+信用等级,企业不仅获得供应链金融支持,还优先承接了2万亩高标准“五化”基地。

  走进张掖市登海种业有限公司,墙上密密麻麻的证书记录着企业的创新足迹:127项国家专利、6个行业标准、3项国际认证。“信用等级就像‘通行证’。”该公司负责人说道,正是张掖市对高信用企业的研发奖励政策,让企业敢投入资金建立西北科研中心,心无旁骛攻坚种源“卡脖子”技术。放眼全市,20家外来企业将总部或结算中心落户张掖,70%以上制种企业信用等级达A级以上,形成“优种引优企”的磁吸效应。

  夜幕降临,张掖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依旧灯火通明。物流区内,贴着“张掖玉米种子”地理标志的货车整装待发,张掖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由衷感叹:“信用建设让张掖种业脱胎换骨,2024年产种量突破5.32亿公斤,“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飙升至192.38亿元,农户和企业实现了双赢。”数据显示,全市涉种违法案件大幅下降,金融系统对种业授信额度逐年上升,昔日的“纠纷重灾区”变身“诚信新高地”。

  从戈壁滩涂到沃野良田,从传统种植到智慧农业,张掖用“信用密码”解锁种业振兴的深层逻辑。当“张掖有种·种天下”的金招牌随着运种列车传遍四方,这座丝路古城正以诚信为犁,深耕现代种业沃土,为端牢“中国饭碗”注入强劲“芯”动力。(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吴玉杰 黄学超)

编辑: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