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千里沃野新画卷——张掖市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工作综述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5月09日 15:35

分享到:

  初夏的田野,凝聚着丰收的热望。

  一项项产业落地生根,一座座村庄华丽蜕变,一个个农民喜笑颜开,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勤劳进取的张掖人民努力创造着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扛稳“粮袋子”保障粮食安全、打造“新高地”拓展产业空间、提升“新颜值”打造和美乡村……张掖市把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具体实践,作为省委、省政府交给张掖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乡村“五大振兴”,科学确定“一高地四区”创建目标,以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确定的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3个方面29项指标均实现预期。2024年,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174.47亿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71元、增长7.7%。

  聚焦政治责任强担当,全面凝聚示范创建工作合力。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先后得到衔接资金分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39个方面的支持,落实各类资金171.07亿元。高效运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工作体制和市级领导包抓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责任机制,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以定期调度、现场观摩等方式督促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讨论、安排部署示范区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实地调研,常态化调度“一高地四区”建设情况;各县区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推动示范区年度创建任务全面完成。

  聚焦产业兴旺拓空间,全力打造全国知名、西北一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6万亩,建成占比全省第一。全力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物理、技术、加工转化、农业资源价值衍生、市场化品牌化、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壮大玉米制种、绿色蔬菜、张掖肉牛、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5.5亿公斤,2024年“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达到192.38亿元。大力发展连栋玻璃智能温室、单体钢架大棚、日光温室等7种模式的设施蔬菜种植,带动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00.2万亩,2024年产量达389.2万吨,供港澳蔬菜基地常年稳定在10万亩,面积产量全省领先,串番茄生产规模和品质居国内第一方阵。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探索开展异地借牧,创新发展有机牧场、智慧牧场,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20万头和860万只,鲜奶产量达到38万吨、全省最高。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专项行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7: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金张掖”农优品品牌运营中心挂牌成立,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52个。推行农产品碳标签认证,取得西北地区第一张农产品碳标签、全国首个娃娃菜农产品碳标签【甘肃绿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娃娃菜”】,张掖农产品【马铃薯、娃娃菜】首次进入全国两会国宴餐桌。成功举办第二十三届“村长”论坛、中国(张掖)现代农业品牌暨农食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技术交流暨张掖市牛产业发展大会,张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聚焦生态宜居建新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大美绿洲西北乡村建设引领区。坚持规划引领,甘州区突出塞上江南风韵,临泽县突出戈壁水乡风格,高台县凸显现代绿洲农业新村特点,山丹县展示万马奔腾元素,民乐县融合简式汉明清古建古貌,肃南县打造裕固风情特色,全市511个发展类村庄规划全部编制,新编制看不准类村庄规划30个。率先在全省建成集线路指引、风貌展示、产品推介、阵地建设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导视系统611套。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按照“四集中”模式【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统筹乡村建设和生态地灾搬迁、农房抗震改造项目同步实施,累计实施生态地灾搬迁24779户,搬迁总量居全省首位,取得“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阶段性成效;三年完成农房抗震改造【农村危房改造】28668户,累计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10个,省级“和美乡村”7个,建成高台弱水南苑、肃南巴尔斯小镇等特色乡村52个,着力打造“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和美乡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市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生活垃圾处置率、农村污水治理率、卫生户厕普及率分别达到100%、100%、49%和94.8%。

  聚焦党建引领提效能,全力打造乡风文明、和谐陇原西北善治和美乡村示范区。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7个。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雁阵培育”计划,扎实举办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轮训班,选拔后备力量1638名。出台《关于加强和稳定村干部队伍的若干措施》,连续选派120名全日制本科学历优秀年轻干部下沉乡镇任职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广“四级七天”调解法,深入推动综治中心和司法所融合发展“小切口”改革项目,全市60个乡镇基本实现综治中心和司法所融合发展,打造“邻里议事小院”4700多个,全年矛盾纠纷调解化解率达98%以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台、民乐、山丹被列为全省示范中心培育对象。深化乡风文明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集中宣传系列活动,农村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聚焦要素流动促融合,全力打造全国驰名、西北率先共同富裕实践区。发展工业主导型、城市服务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等五种类型县域经济,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县城、乡镇和村庄协调联动,推动特色化发展。深化拓展“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完善“片区党委+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组建区域化功能型党组织85个、产业链党组织22个,链接带动500多个村、900多个经济主体抱团发展。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张掖”工程建设,全市10037名干部结对“三类对象”10503人,常态化开展各类形式的帮办活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累计消除风险1297户4130人,风险消除率位居全省前列。全国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持续推进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20318笔9.1亿元,“富民贷”18604笔13.54亿元。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出台46项措施,推动肃南县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农村改革激活力,全力打造全国闻名、西北领先农村改革试验区。持续推进玉米制种优质基地市场化竞争性配置改革,良好种业生态持续优化提升。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市级试点村达到168个,累计成立村级实体公司270多个,全市10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均收入33.56万元,其中村均经营收益达到22.76万元。在6个乡镇、12个村开展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推广“全托管”“自主式”“半托管”模式,新增注册服务组织98家,总量达到400家,甘州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170万亩以上。(陈海 伍东 杨龙)

  初夏的田野,凝聚着丰收的热望。

  一项项产业落地生根,一座座村庄华丽蜕变,一个个农民喜笑颜开,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勤劳进取的张掖人民努力创造着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扛稳“粮袋子”保障粮食安全、打造“新高地”拓展产业空间、提升“新颜值”打造和美乡村……张掖市把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作为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的具体实践,作为省委、省政府交给张掖的重大政治任务,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乡村“五大振兴”,科学确定“一高地四区”创建目标,以拓展现代农业发展空间为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规划确定的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3个方面29项指标均实现预期。2024年,全市一产增加值达到174.47亿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971元、增长7.7%。

  聚焦政治责任强担当,全面凝聚示范创建工作合力。严格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要求,聚焦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先后得到衔接资金分配、高标准农田建设等39个方面的支持,落实各类资金171.07亿元。高效运行“党委统一领导、政府负责、农业农村部门统筹协调”工作体制和市级领导包抓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责任机制,及时召开会议安排部署,以定期调度、现场观摩等方式督促各项任务落实落细。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研究讨论、安排部署示范区创建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靠前指挥、实地调研,常态化调度“一高地四区”建设情况;各县区充分发挥“一线指挥部”作用,完善责任落实机制,推动示范区年度创建任务全面完成。

  聚焦产业兴旺拓空间,全力打造全国知名、西北一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连续多年超额完成目标任务。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356万亩,建成占比全省第一。全力拓展现代农业发展“六个空间”【物理、技术、加工转化、农业资源价值衍生、市场化品牌化、深化改革】,持续发展壮大玉米制种、绿色蔬菜、张掖肉牛、优质奶业、戈壁节水生态农业5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以上,产量达到5.5亿公斤,2024年“张掖玉米种子”品牌价值达到192.38亿元。大力发展连栋玻璃智能温室、单体钢架大棚、日光温室等7种模式的设施蔬菜种植,带动全市蔬菜面积达到100.2万亩,2024年产量达389.2万吨,供港澳蔬菜基地常年稳定在10万亩,面积产量全省领先,串番茄生产规模和品质居国内第一方阵。大力发展规模养殖,探索开展异地借牧,创新发展有机牧场、智慧牧场,牛、羊饲养量分别达到120万头和860万只,鲜奶产量达到38万吨、全省最高。马铃薯、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稳步发展。实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专项行动,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1.7:1,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2%。“金张掖”农优品品牌运营中心挂牌成立,有效期内“三品一标”农产品达到252个。推行农产品碳标签认证,取得西北地区第一张农产品碳标签、全国首个娃娃菜农产品碳标签【甘肃绿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娃娃菜”】,张掖农产品【马铃薯、娃娃菜】首次进入全国两会国宴餐桌。成功举办第二十三届“村长”论坛、中国(张掖)现代农业品牌暨农食加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技术交流暨张掖市牛产业发展大会,张掖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升。

  聚焦生态宜居建新村,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大美绿洲西北乡村建设引领区。坚持规划引领,甘州区突出塞上江南风韵,临泽县突出戈壁水乡风格,高台县凸显现代绿洲农业新村特点,山丹县展示万马奔腾元素,民乐县融合简式汉明清古建古貌,肃南县打造裕固风情特色,全市511个发展类村庄规划全部编制,新编制看不准类村庄规划30个。率先在全省建成集线路指引、风貌展示、产品推介、阵地建设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导视系统611套。以“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为目标,按照“四集中”模式【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统筹乡村建设和生态地灾搬迁、农房抗震改造项目同步实施,累计实施生态地灾搬迁24779户,搬迁总量居全省首位,取得“五年任务三年完成”的阶段性成效;三年完成农房抗震改造【农村危房改造】28668户,累计建成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210个,省级“和美乡村”7个,建成高台弱水南苑、肃南巴尔斯小镇等特色乡村52个,着力打造“村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和美乡村。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全市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生活垃圾处置率、农村污水治理率、卫生户厕普及率分别达到100%、100%、49%和94.8%。

  聚焦党建引领提效能,全力打造乡风文明、和谐陇原西北善治和美乡村示范区。实施基层党建质量提升行动,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77个。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雁阵培育”计划,扎实举办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轮训班,选拔后备力量1638名。出台《关于加强和稳定村干部队伍的若干措施》,连续选派120名全日制本科学历优秀年轻干部下沉乡镇任职服务。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推广“四级七天”调解法,深入推动综治中心和司法所融合发展“小切口”改革项目,全市60个乡镇基本实现综治中心和司法所融合发展,打造“邻里议事小院”4700多个,全年矛盾纠纷调解化解率达98%以上。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高台、民乐、山丹被列为全省示范中心培育对象。深化乡风文明提升行动,组织开展“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婚俗”集中宣传系列活动,农村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聚焦要素流动促融合,全力打造全国驰名、西北率先共同富裕实践区。发展工业主导型、城市服务型、农业优先型、文旅赋能型、生态功能型等五种类型县域经济,以县域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城市、县城、乡镇和村庄协调联动,推动特色化发展。深化拓展“党建+产业”组织振兴模式,完善“片区党委+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运行机制,组建区域化功能型党组织85个、产业链党组织22个,链接带动500多个村、900多个经济主体抱团发展。深入开展“结对帮扶·爱心张掖”工程建设,全市10037名干部结对“三类对象”10503人,常态化开展各类形式的帮办活动。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累计消除风险1297户4130人,风险消除率位居全省前列。全国防止返贫帮扶政策和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有序推进。持续推进小额信贷,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贷款20318笔9.1亿元,“富民贷”18604笔13.54亿元。实施五大专项行动,出台46项措施,推动肃南县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聚焦农村改革激活力,全力打造全国闻名、西北领先农村改革试验区。持续推进玉米制种优质基地市场化竞争性配置改革,良好种业生态持续优化提升。深化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市级试点村达到168个,累计成立村级实体公司270多个,全市100%的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村均收入33.56万元,其中村均经营收益达到22.76万元。在6个乡镇、12个村开展的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深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改革,推广“全托管”“自主式”“半托管”模式,新增注册服务组织98家,总量达到400家,甘州区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试点县。鼓励农民将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经济组织,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稳定在170万亩以上。(陈海 伍东 杨龙)

编辑: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