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印象 >> 文旅
赏文冠果花·育未来之星——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再掀科普研学新高潮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5年05月09日 15:44

分享到:

  中国张掖网讯 5月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研学活动在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开展,来自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四、六年级的一百余名师生共赴奇妙之旅,与文冠果“面对面”,触碰其外在探寻其内涵。

  科普讲座中,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了三段科普视频,在一问一答中,深入了解文冠果系列知识、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知识、荒漠化和沙尘暴监测知识。在实地观察中,同学们三五成群、嗅花捡果,近距离感受文冠果既可榨油又可防风固沙的多重实用性,试验站技术人员俨然变成了科普宣传员和专业课老师,借助文冠果赏花的契机,为广大师生上了一节“户外自然课”。

  清风拂过,花香四溢,一粒粒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种子”在同学们心田间悄然生根发芽。

  “这次活动以最短的时间、最健康的科教研学环节、最丰富多元的科普手段,让同学们从小树立起爱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会更加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加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百亩树林中,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工程师王婷手握文冠果,向学生全方位展示果实外观,多维度讲解其食用、药用及生态价值。

  近年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不断强化科普宣传生态教育,持续挖掘优质科普资源、提升科普服务质效,先后建立祁连山植物、种子、昆虫和土壤科普宣教室4个、祁连山特有树种科普园1处,202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为“甘肃省科普基地”,2023年成功获批科技部立项建设我市首家“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既是省级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也是国家级荒漠化和沙化典型地区定位监测站,该站举办的这次科普研学活动,让广大学生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更加关爱自然。

  据了解,祁连山水涵院红沙窝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以“林木良种的生产基地、种质资源的保存基地、木本油料的研发基地、科技推广的示范基地”为定位和目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林木良种基地。该基地先后从中国林科院及山东、辽宁、宁夏等地引入中石、森淼重瓣冠等20余个文冠果新品种,并已成功培育出“祁研1号”适应性强、生态价值高的省级文冠果良种,极大地扩充了本地种质资源,已累计推广良种苗木超百万株,在张掖及周边地区辐射推广示范林近3万亩。

  “花先白,次绿,次绯,次紫色。”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对于“文官果”花的白描,在花开花谢中,又不禁发出了“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的感慨。“你快来闻闻,果花长得漂亮还有淡淡清香。”这是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四年级小学生对“文冠果”花的赞美,踮起脚尖凑近花蕊的一瞬,沁人花香扑面而来。

  从“文官果”到“文冠果”,其深厚历史底蕴进行了一次跨越古今时空的对话,正在这场以“赏文冠果花·育未来之星”为主题的科普研学活动中流转生辉。(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海燕见 习记者 王钰)

  中国张掖网讯 5月8日下午,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研学活动在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开展,来自张掖市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四、六年级的一百余名师生共赴奇妙之旅,与文冠果“面对面”,触碰其外在探寻其内涵。

  科普讲座中,学生们带着问题观看了三段科普视频,在一问一答中,深入了解文冠果系列知识、水肥一体化节水灌溉知识、荒漠化和沙尘暴监测知识。在实地观察中,同学们三五成群、嗅花捡果,近距离感受文冠果既可榨油又可防风固沙的多重实用性,试验站技术人员俨然变成了科普宣传员和专业课老师,借助文冠果赏花的契机,为广大师生上了一节“户外自然课”。

  清风拂过,花香四溢,一粒粒保护生态环境的“绿色种子”在同学们心田间悄然生根发芽。

  “这次活动以最短的时间、最健康的科教研学环节、最丰富多元的科普手段,让同学们从小树立起爱护生态环境,建设绿色家园的理念。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也会更加重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播,加强学生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百亩树林中,甘肃省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工程师王婷手握文冠果,向学生全方位展示果实外观,多维度讲解其食用、药用及生态价值。

  近年来,祁连山水源涵养林研究院不断强化科普宣传生态教育,持续挖掘优质科普资源、提升科普服务质效,先后建立祁连山植物、种子、昆虫和土壤科普宣教室4个、祁连山特有树种科普园1处,2022年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被省科技厅批准认定为“甘肃省科普基地”,2023年成功获批科技部立项建设我市首家“国家引才引智示范基地”。红沙窝荒漠化综合防治试验站既是省级文冠果林木良种基地,也是国家级荒漠化和沙化典型地区定位监测站,该站举办的这次科普研学活动,让广大学生走进自然、了解自然、更加关爱自然。

  据了解,祁连山水涵院红沙窝文冠果省级林木良种基地以“林木良种的生产基地、种质资源的保存基地、木本油料的研发基地、科技推广的示范基地”为定位和目标,经过十多年的探索,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示范、推广为一体的综合性省级林木良种基地。该基地先后从中国林科院及山东、辽宁、宁夏等地引入中石、森淼重瓣冠等20余个文冠果新品种,并已成功培育出“祁研1号”适应性强、生态价值高的省级文冠果良种,极大地扩充了本地种质资源,已累计推广良种苗木超百万株,在张掖及周边地区辐射推广示范林近3万亩。

  “花先白,次绿,次绯,次紫色。”这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对于“文官果”花的白描,在花开花谢中,又不禁发出了“人间得意,千红百紫,转头春尽”的感慨。“你快来闻闻,果花长得漂亮还有淡淡清香。”这是甘州区三闸镇中心学校四年级小学生对“文冠果”花的赞美,踮起脚尖凑近花蕊的一瞬,沁人花香扑面而来。

  从“文官果”到“文冠果”,其深厚历史底蕴进行了一次跨越古今时空的对话,正在这场以“赏文冠果花·育未来之星”为主题的科普研学活动中流转生辉。(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海燕见 习记者 王钰)

编辑:赵燕丹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