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河北、内蒙古、上海等20多个省份,都谈到了科技创新。从中央深改委会议,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密集调研、部署,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3月5日,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无论是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还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与进步,又一次引得全社会赞叹。
显著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要对当前时与势作出深刻判断。向外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同时,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风险加剧,迫切需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而把握历史主动、发展主动。向内看,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行进到关键节点,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爬坡过坎,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生产力跃升机遇,将推动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必须联系联系经济、民生、文化、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的发展目标,让科技创新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性条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最大程度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当前,正处于进一步打造生产力优势的重要关头。面对风起云涌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发展的机遇稍纵即逝。推动科技创新,就是要把握机遇,不可等待观望,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锚定重点,洞察创新本质,看准了就抓紧干。科技创新的热情,正在神州大地上燃烧不熄,开局之年,把握时局启航前行,奔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
(中共高台县委宣传部 赵国辉)
党的二十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广东、河北、内蒙古、上海等20多个省份,都谈到了科技创新。从中央深改委会议,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习近平总书记密集调研、部署,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重视程度。
3月5日,在参加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我们要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从根本上说,还是要依靠科技创新。我们能不能如期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看科技自立自强。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过去五年,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无论是载人航天、超级计算机、量子信息等领域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还是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到2.5%以上,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努力与进步,又一次引得全社会赞叹。
显著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我们必须要对当前时与势作出深刻判断。向外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同时,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脱钩断链”“小院高墙”风险加剧,迫切需要加快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从而把握历史主动、发展主动。向内看,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行进到关键节点,产业转型升级、新旧动能转换爬坡过坎,抓住这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生产力跃升机遇,将推动我国科技和产业发展由“跟随者”向“引领者”转变。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新时代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必须联系联系经济、民生、文化、生态文明等方方面面的发展目标,让科技创新为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性条件。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最大程度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
当前,正处于进一步打造生产力优势的重要关头。面对风起云涌的科技革命、产业变革,发展的机遇稍纵即逝。推动科技创新,就是要把握机遇,不可等待观望,当有只争朝夕的劲头,锚定重点,洞察创新本质,看准了就抓紧干。科技创新的热情,正在神州大地上燃烧不熄,开局之年,把握时局启航前行,奔向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梦想。
(中共高台县委宣传部 赵国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