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牛!牛!牛!——张掖牛产业发展综述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2024年06月01日 13:30

分享到:

牛!牛!牛!

——张掖牛产业发展综述

  启动实施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和百万亩饲草基地建设工程,致力于牛产业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立足产业发展阶段性成果,着力打造肉牛产业、优质奶业百亿级产业集群,牛产业加快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近年来,张掖市坚持把牛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做深做实“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和“接二连三”文章,构建“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发展格局,牛饲养量达100万头,形成了以甘州、临泽、高台黑河沿岸灌区为主的肉牛产业带,以肃南、民乐、山丹冷凉地区为主的牦牛产业带,以甘州、临泽、高台黑河沿岸区为中心的奶牛产业带,产业带肉牛、奶牛存栏量分别占全市的71%、84%以上,甘州、临泽、高台跻身全省牛产业大县。全市牛产业“牛气十足”,“犇”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牛路子”,呈现出集群化发展迈上新台阶、规模化生产开创新亮点、良种化繁育实现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等特色亮点。

画好产业发展“路线图”

  科学谋划,系统部署,把牛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聘请国内知名牛产业专家团队编制《张掖市牛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出台《进一步支持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从土地支持、资金争取、项目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成龙配套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张掖独特的牛产业发展体系。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的牧草良种繁育体系,筛选引进15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10个苜蓿新品种、10个燕麦新品种,推广全覆膜精量穴播、全程机械化种植收获加工等关键技术,推动优质牧草向优势区域集中,牧草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坚持把千家万户分散繁育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集中育肥结合起来,以户促区、以区建场,形成场区户联动的梯度养殖模式,“小群体、大规模”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全市累计建成万头牛场5个、千头牛场70个、百头牛场404个,培育万头以上牛产业大镇27个、千头以上养牛专业示范村179个、示范户4.8万户,百头以上奶肉牛规模牛场位居全省第一。

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坚持技术支撑、品质为要,着力培育优良品种,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联育公司等科研团队深入合作,开展性能测定、系谱登记、遗传评估等工作,组建14个育种场,选育育种群母牛3600头、核心群母牛800多头、种公牛60头,建设300个牛人工授精站点推广“张掖肉牛”,全市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积极推动奶牛种质资源选育创新,财政支持龙头企业开展DHI测定,培育了5000头优质荷斯坦高产奶牛核心群。加快肃南牦牛种质资源开发保护利用,2023年“肃南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积极推行“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殖、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协会抓流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制定《张掖肉牛饲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大力普及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医“五良养殖法”,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75%以上,农户肉牛繁活率达到88%以上。建成大型数字化智慧牧场40多个;建成张掖母牛大数据管理平台,30万头母牛实现“一场一码、一牛双标”信息化管理。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有机肥、种有机草、养有机牛、产有机肉、挤有机奶成为张掖牛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厚植产业发展“源动能”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引领,不断提升加工能力,加大对屠宰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推动产业由“卖肉牛”向“卖牛肉”转变,待宰间、急宰间、厂房、屠宰设备、工艺流程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全市肉牛屠宰量达5.5万头,年均增长31%。培育祁连牧歌、前进牧业等15家拥有“三品一标”的牛产业企业,引进青海云鑫集团打造全国最大的娟姗牛养殖基地,娟姗牛存栏规模达到1万头。扶持壮大本土企业祁连牧歌,年均屠宰量达1万头以上,销售额达到7.5亿元以上。加快建设活牛交易中心,支持供应链企业、活牛交易商贩参与建设集活畜交易、畜产品综合展销、市场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交易市场,2023年全市活牛交易量达到25万头以上,交易额达48亿元。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培育体系,“张掖肉牛”“张掖牛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掖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肃南牦牛”获评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全国各大商超、各新零售业态、各大电商平台建立供销关系,通过统一设计标识、生产标准、产品包装、宣传口径、促销活动,推动实现肉牛、牛肉线上线下“买全国、全国卖”目标,2023年全市牛肉、牛奶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3.5亿元。

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

  坚持强化投入、要素配套,市财政5年累计安排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3000万元以上,各县区制定专项发展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5年配套牛产业扶持资金达3.5亿元。实施肉牛提质增量行动、奶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行动,支持牛产业发展项目37个,投资额达5亿元。建立牛产业发展贷款担保融资机制,创新推出“金牛贷”“活畜贷”,引导民间资金、社会资本投入牛产业发展。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在市、县两级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县级防疫机构配备防疫车、冰箱、保温箱等冷链物流设施,建成5个动物疫病净化场,牛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群体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0%以上。建立肉牛质量安全、兽药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从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肉牛养殖到屠宰加工、牛肉制品全程监控追踪,全市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风险检测抽样合格率多年保持在100%。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文/陈海图/殷旭)

牛!牛!牛!

——张掖牛产业发展综述

  启动实施百万头肉牛基地建设工程和百万亩饲草基地建设工程,致力于牛产业提“高度”、增“厚度”、拉“长度”;立足产业发展阶段性成果,着力打造肉牛产业、优质奶业百亿级产业集群,牛产业加快由“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转变……近年来,张掖市坚持把牛产业发展作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建设农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做深做实“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和“接二连三”文章,构建“连乡成片”“跨县成带”“集群成链”发展格局,牛饲养量达100万头,形成了以甘州、临泽、高台黑河沿岸灌区为主的肉牛产业带,以肃南、民乐、山丹冷凉地区为主的牦牛产业带,以甘州、临泽、高台黑河沿岸区为中心的奶牛产业带,产业带肉牛、奶牛存栏量分别占全市的71%、84%以上,甘州、临泽、高台跻身全省牛产业大县。全市牛产业“牛气十足”,“犇”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牛路子”,呈现出集群化发展迈上新台阶、规模化生产开创新亮点、良种化繁育实现新突破、产业化经营取得新成效等特色亮点。

画好产业发展“路线图”

  科学谋划,系统部署,把牛产业作为“一把手”工程,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精准发力,聘请国内知名牛产业专家团队编制《张掖市牛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3)》,出台《进一步支持牛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助推脱贫攻坚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文件,从土地支持、资金争取、项目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成龙配套的政策措施,形成了张掖独特的牛产业发展体系。建立以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部门参与的牧草良种繁育体系,筛选引进15个粮饲兼用玉米新品种、10个苜蓿新品种、10个燕麦新品种,推广全覆膜精量穴播、全程机械化种植收获加工等关键技术,推动优质牧草向优势区域集中,牧草良种覆盖率达70%以上。坚持把千家万户分散繁育和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区集中育肥结合起来,以户促区、以区建场,形成场区户联动的梯度养殖模式,“小群体、大规模”集聚效应日益凸显,全市累计建成万头牛场5个、千头牛场70个、百头牛场404个,培育万头以上牛产业大镇27个、千头以上养牛专业示范村179个、示范户4.8万户,百头以上奶肉牛规模牛场位居全省第一。

提升产业发展“竞争力”

  坚持技术支撑、品质为要,着力培育优良品种,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北京联育公司等科研团队深入合作,开展性能测定、系谱登记、遗传评估等工作,组建14个育种场,选育育种群母牛3600头、核心群母牛800多头、种公牛60头,建设300个牛人工授精站点推广“张掖肉牛”,全市肉牛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积极推动奶牛种质资源选育创新,财政支持龙头企业开展DHI测定,培育了5000头优质荷斯坦高产奶牛核心群。加快肃南牦牛种质资源开发保护利用,2023年“肃南牦牛”通过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积极推行“政府抓良种、农户抓繁殖、小区吊架子、大户抓育肥、企业抓加工、站所抓防疫、协会抓流通”的标准化生产模式,制定《张掖肉牛饲养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大力普及良种、良舍、良料、良法、良医“五良养殖法”,肉牛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达到75%以上,农户肉牛繁活率达到88%以上。建成大型数字化智慧牧场40多个;建成张掖母牛大数据管理平台,30万头母牛实现“一场一码、一牛双标”信息化管理。推进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有机肥、种有机草、养有机牛、产有机肉、挤有机奶成为张掖牛产业发展的“风向标”。

厚植产业发展“源动能”

  坚持质量第一、效益引领,不断提升加工能力,加大对屠宰加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力度,推动产业由“卖肉牛”向“卖牛肉”转变,待宰间、急宰间、厂房、屠宰设备、工艺流程达到或高于国家标准,全市肉牛屠宰量达5.5万头,年均增长31%。培育祁连牧歌、前进牧业等15家拥有“三品一标”的牛产业企业,引进青海云鑫集团打造全国最大的娟姗牛养殖基地,娟姗牛存栏规模达到1万头。扶持壮大本土企业祁连牧歌,年均屠宰量达1万头以上,销售额达到7.5亿元以上。加快建设活牛交易中心,支持供应链企业、活牛交易商贩参与建设集活畜交易、畜产品综合展销、市场信息服务于一体的交易市场,2023年全市活牛交易量达到25万头以上,交易额达48亿元。建立“区域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品牌培育体系,“张掖肉牛”“张掖牛肉”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张掖牛肉”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肃南牦牛”获评地理标志农产品。与全国各大商超、各新零售业态、各大电商平台建立供销关系,通过统一设计标识、生产标准、产品包装、宣传口径、促销活动,推动实现肉牛、牛肉线上线下“买全国、全国卖”目标,2023年全市牛肉、牛奶产品线上销售额达到3.5亿元。

夯实产业发展“硬支撑”

  坚持强化投入、要素配套,市财政5年累计安排牛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超3000万元以上,各县区制定专项发展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5年配套牛产业扶持资金达3.5亿元。实施肉牛提质增量行动、奶业经营主体能力提升行动和现代畜牧业发展行动,支持牛产业发展项目37个,投资额达5亿元。建立牛产业发展贷款担保融资机制,创新推出“金牛贷”“活畜贷”,引导民间资金、社会资本投入牛产业发展。完善市、县、乡、村四级动物防疫体系,在市、县两级设立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为县级防疫机构配备防疫车、冰箱、保温箱等冷链物流设施,建成5个动物疫病净化场,牛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到95%以上,群体抗体检测合格率达到70%以上。建立肉牛质量安全、兽药产品追溯系统,实现从饲草种植、饲料加工、肉牛养殖到屠宰加工、牛肉制品全程监控追踪,全市畜产品质量监督抽检、风险检测抽样合格率多年保持在100%。

  (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文/陈海图/殷旭)

编辑:王晓萍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