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印象 >> 文旅 央视《中国影像方志》张掖·民乐篇 来源:中国张掖网    2019年09月18日 17:37

  8月16日晚,央视CCTV-10频道《中国影像方志》栏目专题报道了《甘肃卷民乐篇》,讲述了民乐的历史文化与发展。

       精美的壁画述说着历史往事,豪迈粗犷的皮影世代相传。香软酥脆的美食,匠心独运的手工,丰饶的高原物产,共同填充着人们对民乐的想象。从祁连山北麓一个峡口小镇,到河西走廊上一座现代化新城,民乐正一路走来。
汉元鼎六年,也就是公元前111年,此地境内始置氐池县,属张掖郡所辖10县之一。
氐池,是民乐县历史上的第一个县名。
1929年12月16日,省民政厅“遵照中山学说及撷取古语‘乐与观成’之意,拟定‘民治’、‘乐成’两名”,省政府定县名“民乐”。
精美的壁画述说着历史往事
位于民乐县童子坝水库北岸的童子寺,远离县城,是一块清幽之地。
在这清幽之地的后方,有一座高几十米的山崖。就在这残破的山崖之中,民乐最为珍贵的石窟遗存,静静地与寺庙相伴。
童子寺石窟约开凿于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古丝绸之路留给民乐的一处重要文化遗存。
石窟内最具价值的,是绘制于不同朝代的佛教壁画。
童子寺石窟的一号洞窟,上面有41幅壁画,都是反映有关《西游记》故事的壁画。
《西游记》题材的壁画并非民乐独有,但像这里如此规模宏大、拥有连贯故事的甚为罕见。

据学者考证,这些壁画应该绘于清朝初年,内容与明末出版的《李卓吾先生批评西游记》版刻插图,十分相似。

此外,在民乐县博物馆,收藏着另一种艺术珍品,它们被称为“可移动的敦煌壁画”——水陆画。

这是古代寺院为逝者举办水陆法会时供奉的一种佛教人物画像作品。
由于种种原因,全国留存下来的水陆画数量稀少,甘肃省共发现了516幅,而民乐就有116幅。

皮影世代相传
民乐皮影戏最早可追溯至明末清初,当时皮影戏随着大量秦晋移民来到民乐。

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民乐皮影戏不断和本土的民歌、民乐、说唱、说书等艺术形式融合,从而演绎出独特的地方特色。

2007年,在民乐县文化和旅游部门的抢救性保护和扶持下,鲁振国、鲁正邦兄弟打开了尘封已久的戏箱,重新走上了表演舞台。

  

2008年,民乐皮影戏入选甘肃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一口道尽千古事,两手对舞百万兵。曾经盛行于河西走廊的民乐皮影戏,在鲁氏家族的努力下,再次绽放出恒久的艺术魅力。

烧盒子外焦里软
烧盒子——披着一层金黄色外衣的馍馍。

据当地人讲,烧盒子是当年霍去病带兵从此经过时,留下来的一种馍馍制作手艺,后来逐渐在祁连山下的牧民中流传开来。

原始的烧盒子多在野外制成,其制作过程十分简单,先和好面团,需要的话可以抹点儿香料提味,然后切成小段放进这样的铁盒子里,盖严。

点燃事先准备的柴草,等大火熄灭,把铁盒子埋进还带有火星的灰烬中煨烤。约为半小时后,即可闻到诱人的面香。

通过这种方式做成的馍馍,外焦里软,深受当地人喜欢。
匠心独运的手工艺术品
木塑画是苏永生对自己作品的命名,即利用树皮或树枝所具有的天然形态、不同颜色与纹理,经创意巧妙组合粘贴出的半浮雕式图画。

苏永生创作的木塑画古朴素雅,无论是花鸟虫鱼,还是山川楼阁,都表现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在民乐,如同树皮一样普通的麦秆,也被创作成一种精美的艺术——麦秆画。

麦秆画最早起源于隋唐时期,在技艺上吸收融合了传统的国画、烙画、剪纸、浮雕、刺绣等多种艺术手法。

如今,孙秀英的麦秆画制作技艺已入选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普普通通的麦秆,就像普普通通的民乐人,温暖向上,既可务实结出饱满的麦粒,亦能务虚变身为绝美的艺术品。

紫皮大蒜美名扬 中药种植产业化
紫皮大蒜是民乐县的特产,以个大、瓣肥、汁多、味辣闻名,1995年被国内贸易部认定为“中华老字号”产品。

春种秋收,在民乐,紫皮大蒜已成了当地人脱贫致富的依靠。它不仅是本地市场的宠儿,还远销国内外。

受益于民乐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各种中药草也在这里找到了理想的栖身之所。

如今在民乐,黄芪种植面积达几万亩。

除了黄芪,板蓝根、党参、当归、柴胡、肉苁蓉等,也是民乐中药材种植大家庭里的成员。
2018年,民乐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30万亩,已成为河西走廊最大的中药材种植基地。

西部药都,这是民乐对自己规划的蓝图。

千年前,张骞策马西行,引出了古丝绸之路的千年辉煌与沧桑。

如今,宽阔的国道与高速发展的铁路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发展动力。

21世纪,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引领下,这个守候在古丝绸之路上的城市,不忘初心,仍延续着连接与沟通东西的使命。

 

 

编辑: 闫婧娴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