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新闻中心 拯救“乌江贡米” 来源:张掖日报    2018年10月16日 10:22

  2015年,经过多方找寻,在一位老农家里找到28粒“黑芒稻”; 2016年,赵学兵忐忑地种下了4分地的“黑芒稻”; 2017年,“黑芒稻”面积扩大到4亩;今年,50亩“黑芒稻”喜获丰收,产量达2万余斤…… 4年,1460天,从28粒种子发端,上至政府官员、科技人员,下到龙头企业、种植农户,大家齐心协力,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拯救“乌江贡米”

 武开义 李玉洁

  9月23日,秋分,首届农民丰收节。甘州区乌江镇平原村四社的稻田里,稻农们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正在收割沉甸甸的稻谷。

  “眼看着濒临绝灭的乌江稻喜获丰收,我是又激动又庆幸。激动的是,不仅‘黑芒稻’回到了我们身边,而且品质一点没变;庆幸的是,就如同找到了自己遗弃了多年的‘亲骨肉’并且养大成人一样,非常有成就感。”已“鸟枪换炮”“升任”张掖市西大湖现代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的赵学兵感慨良多:“4年了,真是不容易!”

  时间回溯到两年前的2016年5月17日,彼时,甘州区富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乌江镇四社农民赵学兵把最后一株“黑芒稻”秧苗插进水田里,如释重负地直起腰,茫然四顾,眼里满含希冀与焦虑。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个品种足以造福一个民族。让赵学兵放心不下的是,他种下的,不是普通的秧苗,而是绝迹多年的地方稻种中的极品;他拯救的,不是一般的稻子,而是碾制久负盛名“乌江贡米”的“黑芒稻”!

  “乌江贡米”的陨落

  “甘州城北水云乡,每至秋深一望黄。穗老连畴多秀色,实繁隔陇有余香。”自古以来,位于黑河中游的乌江镇就以盛产优质水稻而闻名:这里溪流密布、土地肥沃,有着种植稻谷得天独厚的生产条件。它种植水稻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据史料记载,早在武则天长安元年(公元701年),甘州刺史李汉通在张掖屯田时,即大面积栽植水稻并获丰收,“积军粮数十年”。其后,随着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至明代已形成东至甘州城北靖安、西到高台罗城绵延两百余里的水稻产区。所产水稻有粳、糯两种,个大粒长,颗粒饱满,洁白纯正,晶莹剔透,米香浓郁,品质优异,尤以乌江堡所产稻米最为著名,曾作为贡米进献宫廷的甘州“乌江贡米”品牌蜚声海内。

  1990年,时为县级张掖市的甘州区被甘肃省列为水稻基地建设市之一。当年乌江种植水稻6006亩,总产240万公斤。

  1993年,“乌江贡米”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

  之后数年间,随着黑河节水工程的全面实施,加之制种玉米产值逐年上扬,使该镇的水稻面积逐年缩减。产量较低、效益不高但品质优异的“黑芒稻”更是因多年无人耕种而遭遗弃。

  28粒“黑芒稻”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黑芒稻”的“骨脉”,也为了让濒临灭绝的“乌江贡米”“起死回生”,2015年,甘州区政府下拨40万元专款用于抢救“黑芒稻”。乌江镇则联合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甘州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科技人员,辗转在乌江各村社寻找“黑芒稻”种子。然而,找寻的道路上满是崎岖。由于经济效益低,乌江镇周边的稻农早已改种其他品种的水稻,地方稻种“黑芒稻”几近绝迹。

  2015年8月,找寻小组得到了一条有价值的线索:与乌江镇相邻的靖安乡新沟村五社农民曹学林多年坚持种地方稻种,也许还保留有黑芒稻的种子。

  闻此消息,市农科院技术人员立即赶往曹学林家中,然而58岁的曹学林告诉技术人员,他已经多年不种稻子了。

  就在大家心灰意冷之时,曹学林的老伴回忆起,5年前,他们收获稻谷时偶然发现过几株“黑芒稻”。这让在场的人长舒一口气,在旧院落库房一角,他们翻出一小袋尘封的稻谷,大海捞针般翻找着“黑芒稻”的踪影,最终,从这小袋几近霉变的稻谷中找出了28粒“黑芒稻”。

  拯救“乌江贡米”

  这28粒“黑芒稻”让大家如获至宝——拯救“乌江贡米”柳暗花明!

  当年10月,市农科院技术员带着这28粒“黑芒稻”前往湖南省农科院海南繁育基地进行提纯复壮、种子扩繁并获得成功。

  “找到‘黑芒稻’,有了种子,‘乌江贡米’的品牌就能重新树起来。”乌江镇党委书记温晓说。为了拯救“乌江贡米”,甘州区政府组织市农科院、甘州区农业局及乌江镇相关人员,先后赴黑龙江五常和宁夏中卫进行考察学习。

  考察学习中,他们了解到,目前市场上一斤有机大米最便宜的40元,最贵的达100元,有机大米价格是普通大米价格的10多倍。这让他们树立了信心。

  与此同时,他们还学到了重新打造“乌江贡米”品牌的经验:培育良种是基础,有机栽培是方向,品牌战略是关键。

  “乌江贡米”浴火重生

  考察回来,区、镇政府迅速筹集资金,科研、农技部门合力培育种子,龙头企业承担扩繁任务——一场由政府单位、农技部门、龙头企业无缝链接的“接力”拯救行动正式展开。

  2016年初,在乌江镇谢家湾村建立50亩的“水稻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核心区”,由富海农机专业合作社牵头以每亩700元的价格流转平原村土地500亩连片种植水稻,建成乌江镇优质水稻标准化示范基地。

  同年4月,扩繁后的1200多粒“黑芒稻”种子被带回张掖,在市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育出了新苗。5月,在平原村、永丰村土地上进行插秧,“虽然种植面积仅为0.4亩,但秋收后的稻种可以继续在海南进行扩繁。”市农科院院长刘建勋介绍。

  为保证秧苗的成活率,市区农技部门将这块“宝贝田”划为有机肥替代物试验研究田,进行精细化田间管理,大力应用有机绿肥和生物菌肥,减少化肥、农药、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使用,从源头上严把生态关和绿色关。

  辛勤的付出终于得到回报。在大家精心呵护下,这4分地的“黑芒稻”禾苗分蘖快、返青早、长势好,让赵学兵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光,“看来我的担心是多余的。”看着绿油油的稻田,他着实松了一口气。

  然而好事总是多磨。眼瞅稻田抽节长穗、由绿变黄,9月的一天,赵学兵早起后来到地头,发现“宝贝田”里被“鬼剃头”了一大片,气得他差点没背过气去。从那天起,他日夜守护在田地旁,直到颗粒归仓。

  称重结果:20斤!

  有了这20斤种子,2017年,赵学兵将种植面积扩大到4亩。

  今年,“白芒稻”“黑芒稻”种植面积达50亩,收获稻谷25000斤!

  这让赵学兵信心大增。前不久,他投资8万多元改造了加工厂生产线,装配了集稻米加工、分级、色选、抛光、包装为一体的加工生产线。

  镇政府则投资10万元,委托第三方机构申请“张掖·乌江贡米”农产品地理商标认证。“我们将以发展绿色有机稻米为重点,在抢救、保护的基础上,开发出优质的‘乌江贡米’,使其走上高端市场,让稀缺资源获得最大效益。”乌江镇镇长张玉宝对“乌江贡米”的未来充满信心。

 

 

编辑: 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