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印象 >> 文旅 镇远楼匾额的来历 来源:张掖档案    2017年11月27日 10:55

张掖镇远楼

镇远楼上的“宾成”砖雕匾额

镇远楼上的湖山一览匾额

  在甘州古城的四条大街的交汇处,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建筑,这就是闻名遐迩的镇远楼,又名靖远楼,俗称钟鼓楼,它是甘州古城的标志性建筑。

  据《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碑铭记载,镇远楼始建于明代正德二年(1506年),由甘肃巡抚才宽筹资兴建。才宽是明代成化戊戌年间进士,曾任陕西副都御史,在主政甘肃期间,仿西安钟楼建造,当时的镇远楼雄居甘州城正中,楼上四面悬有匾额,东“金城春雨”,西“玉关晓月”,南“祁连晴雪”,北“居延古牧”。

  甘肃巡抚赵载任职期间曾赋诗《夜登镇远楼作》:“边城屹屹拂云端,塞草荒凉玉宇寒。九曲星河天欲曙,三通鼓角夜将阑。虚涵万象明蟾迥,斜挂层峰列宿团。四望遥车浑似水,玉门辉映有无看。

  明代著名的学者型官员赵锦也曾赋诗《题镇远楼》:“筹边雄镇有高楼,幸际唐虞日月秋。部落三千依积石,藩篱百二壮雍州。龙沙贡使连翩至,青海耕夫汗漫游。眼底天戈平丑类,五云深处拱宸旒。”

  清顺治五年(1648年)时任甘肃副总兵的米喇印反叛清廷,他曾设计杀害了巡抚都御史张文衡、分巡西宁道林维造、镇守总兵刘良臣,烧毁了镇远楼。在1644年,清兵入关后,满清王朝的第一任皇帝—顺治帝(爱新觉罗·福临)坐镇北京,开始统治全中国。这时,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义军,虽然已向南方退却,但全国范围的抗清斗争并没有停止。1647年以后,各地再次出现了抗清高潮。一些降清的明朝将领,与农民军互为声援。此后,广西的壮族、苗族、瑶族,甘州的回族,也都纷纷起义反清。发生在甘州的米喇印、丁国栋为首的农民起义,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次。这次起义的起因是清初实行的残暴统治,清廷下令剃发,这种带有侮辱性的政策,激起了广大回汉人民的普遍不满。在各要害部门,要职由清廷安置满族人员充任,而回汉各族人员,只能充任副职。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体现满族人的高贵,这更使回汉各族人民愤愤不平。在河西走廊的甘州等地,清朝地方官欺诈苛掠各族人民。正好这时,四川东部又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清政府急忙从甘州一带调兵前往镇压,借此机会米喇印发动了回族起义。米喇印是甘州回族,清初任甘州抚标副将,他对清政府的残暴统治极为不满,早有起义之心。他与另一反清义士丁国栋秘密联络,准备伺机发动起义。1647年农历9月初,正值重阳节,按照甘州地方风俗,重阳节家家要吃枣饼,读书人还要登楼聚会,赋诗饮酒,名为“登高”,以求步步高升,青云直上。米喇印想借助庆祝节日发难,便以副将名义,向驻甘州的清朝要员发出邀请,让他们到甘州北城楼聚会,欢度重阳节。还宣言说,要在聚会时商讨如何镇压可能发生的农民起义。他在城楼中设置酒宴,在四周潜伏了亲信甲士,各持利刃,等待命令。张文衡、林维造等官吏,陆续到来。米喇印亲自前往迎接,笑脸相陪,把这些要员请到楼上入座,让他们的部下在城下痛饮。不到半个时辰,城楼上下的官吏兵丁已经酩酊大醉。这时米喇印大吼一声,四下伏兵呼啦齐出,巡抚张文衡、西宁道副使林维造、参议张鹏翼和总兵刘良臣等清廷要员10余人被杀死。米喇印立即派兵占领了甘州城,在战乱中烧毁了镇远楼。

  甘州城起义胜利的消息,传到了凉州,丁国栋立即在这里起兵响应,凉州城很快被起义军站领,接着甘州、凉州的起义军合兵东下,占领兰州、临洮、渭源、巩昌等地。大半个甘肃,燃起了反清起义的烈火。

  甘肃回族起义的警报传到北京,清廷下令派固山贝子呑齐为平西大将军,同皇帝的宗室任固山额真的韩岱,带领满兵和蒙兵前来镇压。又命令任总督要职的孟乔芳,从陕西西上,进行配合。孟乔芳富有作战经验,他的部下张勇,在镇压这次起义中,最为卖力。

  清军统帅起初想“招抚”起义军,但遭到米喇印、丁国栋的拒绝。于是清军便分3路,向起义军发起进攻。由于清军强大,双方力量悬殊,再加起义军缺乏作战经验,巩昌、临洮、兰州等城相继失守。米喇印也在与孟乔芳所率领的清兵的战斗中牺牲于水泉。接着凉州又被清军攻占,丁国栋率起义军回张掖据守。孟乔芳命张勇率军登上甘州城头。经过激烈战斗,甘州失守,起义军退守肃州。清军为了困死肃州城内的起义军,便在城外掘沟筑堡,四面围攻。丁国栋、黑承印等起义将领,为摆脱清军,发展起义,便放弃肃州城,率军东进,得到兰州等地回族的响应,接着又占领了凉州、甘州、肃州、敦煌等地。这时山西爆发了农民起义,清廷又调孟乔芳前往镇压。孟乔芳便将围攻肃州的方略,密授给张勇、马宁等亲信将领。张勇、马宁即按孟乔芳的授意,攻陷了肃州城,将丁国栋、黑承印抓获后杀害;5000多起义军也在这次战斗中英勇牺牲。由于张勇在镇压这次回族起义中立功最多,被孟乔芳保荐,由游击一下子提升为总兵。

  张勇等人平息叛乱后,顺治七年(1650年)甘州地方官决定重修镇远楼。楼的基座要全部用砖包,不仅用工巨大,而且从砖厂到楼的路程较远,搬运困难。这使主持这项工程的官吏感到为难,于是请求总兵张勇予以帮助,张勇当即答应。他立即命令所属官兵,从砖厂到城中央镇远楼旁,排列队伍,拉成长蛇之状,以手传递砖块,一人传一人,从砖厂把砖块传到镇远楼楼下,不到一天时间,修楼用的砖块就全部备好了。当时,老百姓对张勇的这种运砖谋略赞叹不已,传为佳话,在甘州城南,还给他建了生祠。重建后的镇远楼四面悬额:东“九重在望”,西“万国咸宾”,南“声教四达”,北“湖山一览”。清顺治八年(1651年),张勇还在甘州城南100余里的洪水,开设茶马市场,使藏汉各族人民自由贸易。顺治十三年(1656年)为了镇压在云南的李定国农民起义军,张勇被清廷派赴云南,甘州镇总兵由孙思克充任。康熙二年(1663年),任云南提督的张勇又调任甘肃提督,驻军甘州。后来他参加过清廷平定准葛尔部葛尔丹发动的叛乱,被清廷封为振武将军,太子太保。康熙十四年(1675年)又被封为靖逆侯,后又加封为靖逆将军。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张勇病故。

  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镇远楼经自然灾害,又发生楼体倾损,时任张掖县令陈澍进行了维修。光绪年间,地方官员又进行补修。镇远楼楼体为砖土木结构,建筑格局下为楼台,上为楼阁,边高21米。楼台内为夯土,外用青砖包砌,台宽32米,高约9米,基座至楼顶30多米。台上边缘四周砌有一米多高的女墙,楼的基座东西南北中轴辟有“十字洞”,门洞直通四条大街,门道宽4米,高5米,呈拱形,四门遥对东、南、西、北四大城门,可以通过行人与小型车辆。洞门上方嵌刻着砖雕匾额,上有两字,东为“旭升”,西为“宾成”,南为“迎薰”,北因风雨剥蚀字迹不清现补刻“镇远”。每辐匾额上镌刻“乾隆岁次丙午仲夏望日重修”。台基之上的木楼为外3层木构塔形,内2层木楼,重檐四角攒尖顶,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结构精巧,造型雄伟壮观。楼面阔三间16米,进深三间16米,一层四面出廊有檐柱,二层设有木构绕廊,两层木楼四面均开格扇门,楼内原置大鼓一面,现已不存,楼顶用青筒瓦覆盖,四脊飞扬,布满走兽鸱吻,中心置瓷制黑釉宝顶。登楼楼阶位于楼西北角,均用石条砌筑,宽2.8米,长15米,门楼用青砖砌筑,硬山顶式。现镇远楼北有光绪二十四年农历九月立的《重修甘州吊桥及靖远楼记》石碑一块。一楼东南角悬唐钟一口,钟高1.3米,口径1.15米,上细下粗,喇叭形口,沿有八耳,钟身分四层,上层钟钮桥形,钮高0.14米,上饰八瓣莲花;下三层,每层六格,共十二格,上层三格,格内模铸飞天,飞天头戴花冠,袒上身,下着裙,露脚,手持花束。中层六格,其中二格铸朱雀,一格铸玄武,朱雀呈展翅欲飞状,玄武作仙鹤展翅奔跑状。下层六格,其中二格铸青龙,一格铸白虎。唐钟铸造精美,重约600公斤,合金铸就,声色浑厚宏亮,是研究唐代冶金技术的重要实物。

  1958年镇远楼被张掖县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对其进行维修彩绘,1981年甘肃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国家拨款进行修葺加固,并恢复了原有的匾额,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国增)-----本文发表于甘肃人民出版社《悦读甘州.古韵》

 

 

编辑: 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