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张掖网临泽讯 “以前书屋只敢来翻书,现在能学修剪技术、问病虫害防治,连农资采购都能在这咨询,真是把‘知识仓库’变成了‘致富站台’!”近日,临泽县沙河镇西头号村果农贾天武拿着刚领到的农技手册,在村里的助农服务站里感慨道。从单一藏书点到复合型助农服务站的转型,正为沙河镇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破局“书架闲置” 书屋功能迭代升级
沙河镇曾面临农家书屋“书籍蒙尘、人气不足”的困境。“村民想学的农技知识书不多,懂技术的专家又进不来,书架再好也没用。”该镇以“一室多用”为突破口,启动农家书屋功能升级工程,将13个村级书屋全面转型为助农服务站,现有藏书2.8万余册中农业技术类书籍占比提升至40%,涵盖玉米制种、果蔬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特色产业领域。在东寨村服务站,管理员汪银梅的工作从整理书籍变成了“供需对接”,“每周都会更新农技书籍借阅榜,上个月‘桃树流胶病防治’相关书籍借出去23本,我们立马联系技术人员加开了专题培训。”这种“群众点单、书屋接单、专家派单”的模式,让书屋彻底告别“闲置尴尬”,去年以来累计接待村民咨询超1.2万人次。
精准“农技滴灌” 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修剪时要留3-5个主枝,保证通风透光,流胶病得从根系养护入手,用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在西头号村的桃园里,农技人员一边示范修剪手法,一边用“土话”讲解技术要点,这是服务站常态化开展的“田间课堂”场景。针对不同作物生长周期,该镇组建由农技骨干和名企业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推出“春管果树、夏防病虫害、秋学仓储、冬训技术”的四季服务套餐。对于不愿全程托管的农户,服务站创新推出“田保姆菜单”,将机耕机收、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等12项服务制成清单,农户可按需选择。
链接“产业链条” 服务实效落地生根
助农服务站的价值不止于技术传播,更在于打通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镇农业发展公司,服务站建立“农资直供+技术指导+产品对接”全链条服务体系,与张掖市科兴种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水肥一体化配送,完成加厚地膜推广118多吨,服务面积达3.3万亩。在化音村设施农业示范园,服务站引进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正在发挥作用:“通过书屋学到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传感器监测,蔬菜亩产得到明显提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介绍,该模式已带动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数据见证实效 科技赋能增产增收
转型以来,沙河镇农技服务成效显著:特色林果基地通过品种更新和技术改良,“西头号鲜桃”“临泽小枣”等品牌溢价提升15%;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300亩,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全镇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75%,亩均节本增效350元。
“下一步我们要给每个服务站配全智能监测设备,让村民在书屋就能查到自家地里的墒情数据。”沙河镇党委副书记表示,计划联合农业企业开发“农技云平台”,实现书籍借阅、技术咨询、农资采购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从书架到田垄,从知识到效益,沙河镇的助农服务站正书写着科技兴农的生动答卷。(李艳花)
中国张掖网临泽讯 “以前书屋只敢来翻书,现在能学修剪技术、问病虫害防治,连农资采购都能在这咨询,真是把‘知识仓库’变成了‘致富站台’!”近日,临泽县沙河镇西头号村果农贾天武拿着刚领到的农技手册,在村里的助农服务站里感慨道。从单一藏书点到复合型助农服务站的转型,正为沙河镇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破局“书架闲置” 书屋功能迭代升级
沙河镇曾面临农家书屋“书籍蒙尘、人气不足”的困境。“村民想学的农技知识书不多,懂技术的专家又进不来,书架再好也没用。”该镇以“一室多用”为突破口,启动农家书屋功能升级工程,将13个村级书屋全面转型为助农服务站,现有藏书2.8万余册中农业技术类书籍占比提升至40%,涵盖玉米制种、果蔬种植、病虫害防治等特色产业领域。在东寨村服务站,管理员汪银梅的工作从整理书籍变成了“供需对接”,“每周都会更新农技书籍借阅榜,上个月‘桃树流胶病防治’相关书籍借出去23本,我们立马联系技术人员加开了专题培训。”这种“群众点单、书屋接单、专家派单”的模式,让书屋彻底告别“闲置尴尬”,去年以来累计接待村民咨询超1.2万人次。
精准“农技滴灌” 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修剪时要留3-5个主枝,保证通风透光,流胶病得从根系养护入手,用生物有机肥改良土壤……”在西头号村的桃园里,农技人员一边示范修剪手法,一边用“土话”讲解技术要点,这是服务站常态化开展的“田间课堂”场景。针对不同作物生长周期,该镇组建由农技骨干和名企业专家组成的服务团队,推出“春管果树、夏防病虫害、秋学仓储、冬训技术”的四季服务套餐。对于不愿全程托管的农户,服务站创新推出“田保姆菜单”,将机耕机收、水肥一体化、统防统治等12项服务制成清单,农户可按需选择。
链接“产业链条” 服务实效落地生根
助农服务站的价值不止于技术传播,更在于打通农业服务“最后一公里”。依托镇农业发展公司,服务站建立“农资直供+技术指导+产品对接”全链条服务体系,与张掖市科兴种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水肥一体化配送,完成加厚地膜推广118多吨,服务面积达3.3万亩。在化音村设施农业示范园,服务站引进的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正在发挥作用:“通过书屋学到的数据分析方法,结合传感器监测,蔬菜亩产得到明显提高”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主任介绍,该模式已带动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
数据见证实效 科技赋能增产增收
转型以来,沙河镇农技服务成效显著:特色林果基地通过品种更新和技术改良,“西头号鲜桃”“临泽小枣”等品牌溢价提升15%;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推广300亩,实现“玉米不减产、多收一季豆”的目标,全镇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达75%,亩均节本增效350元。
“下一步我们要给每个服务站配全智能监测设备,让村民在书屋就能查到自家地里的墒情数据。”沙河镇党委副书记表示,计划联合农业企业开发“农技云平台”,实现书籍借阅、技术咨询、农资采购的“一站式”数字化服务。从书架到田垄,从知识到效益,沙河镇的助农服务站正书写着科技兴农的生动答卷。(李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