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张掖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聚焦重点领域,强化系统治理,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建机制强统筹,凝聚生态振兴合力。牵头建立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构建“市级主导、县区主体、乡镇主抓、村社主干、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高效运转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张掖市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实施意见》,协同相关部门合力攻坚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关键任务。通过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机制保障,全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治污护水优环境,擦亮乡村宜居底色。科学划定15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设置隔离防护及标识标牌,严格日常监管,确保保护区内无无关建设项目及排污口,从源头保障饮水安全。坚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积极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282万元实施3个重点项目,累计建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72套,完成污水治理(管控)行政村461个,治理(管控)率达55.1%,全市无农村黑臭水体。建成市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6座,实现乡镇转运场(站)、村庄收集点、收运车辆、无害化处理设施100%全覆盖。同时,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全市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卫生户厕普及率分别高达99.6%、94.8%,所有行政村均达到省级“清洁村庄”标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控源减排促循环,夯实农业生态根基。大力推广尾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上半年处理尾菜35.46万吨,利用率达84.03%。构建完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建成回收网点87家、加工企业14家),强化科学使用回收与秋后清膜行动,上半年回收农膜12170.3吨,回收率63.70%,力保全年回收率稳定在87%以上。深入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2024年底利用秸秆132.1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3.76%。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7%,上半年综合利用畜禽粪污490万吨,利用率85.08%。精准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措施,并开展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保障农产品安全,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总面积6075.51亩。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度,上半年完成5宗用途变更地块调查。将23家企业纳入土壤重点监管,加强执法检查与指导,有效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
扩绿兴绿增效益,扮靓乡村生态颜值。统筹推进扩绿、兴绿、护绿,深度融入“三北”工程建设,整合项目资金,重点聚焦“四旁”、公共绿地、废弃地等开展绿化美化。目前,已完成农村“四旁”植树136.95万株,绿化美化村庄160个、面积11543.81亩。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创建,累计申报森林小镇19个(6个已通过省级验收),建成森林乡村、绿化示范村89个,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7%。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工程,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村32个、文旅振兴样板村20个,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能,乡村魅力显著提升。(车宗奇)
中国张掖网讯 张掖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全面振兴,聚焦重点领域,强化系统治理,乡村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生态底色更加靓丽。
建机制强统筹,凝聚生态振兴合力。牵头建立乡村生态振兴工作专班,构建“市级主导、县区主体、乡镇主抓、村社主干、各方参与、合力推进”的高效运转工作机制。严格落实《张掖市促进乡村生态振兴的实施意见》,协同相关部门合力攻坚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关键任务。通过强有力的统筹协调和机制保障,全市乡村生态振兴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为建设和美乡村奠定了坚实制度基础。
治污护水优环境,擦亮乡村宜居底色。科学划定151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范化设置隔离防护及标识标牌,严格日常监管,确保保护区内无无关建设项目及排污口,从源头保障饮水安全。坚持因地制宜、梯次推进,积极争取省级环保专项资金1282万元实施3个重点项目,累计建成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172套,完成污水治理(管控)行政村461个,治理(管控)率达55.1%,全市无农村黑臭水体。建成市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1座、县级生活垃圾填埋场6座,实现乡镇转运场(站)、村庄收集点、收运车辆、无害化处理设施100%全覆盖。同时,常态化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全市自然村组通硬化路率、卫生户厕普及率分别高达99.6%、94.8%,所有行政村均达到省级“清洁村庄”标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控源减排促循环,夯实农业生态根基。大力推广尾菜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上半年处理尾菜35.46万吨,利用率达84.03%。构建完善废旧农膜回收网络体系(建成回收网点87家、加工企业14家),强化科学使用回收与秋后清膜行动,上半年回收农膜12170.3吨,回收率63.70%,力保全年回收率稳定在87%以上。深入推进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2024年底利用秸秆132.17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3.76%。狠抓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推动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8.7%,上半年综合利用畜禽粪污490万吨,利用率85.08%。精准落实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与严格管控措施,并开展土壤与农产品协同监测保障农产品安全,2025年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总面积6075.51亩。严格执行建设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制度,上半年完成5宗用途变更地块调查。将23家企业纳入土壤重点监管,加强执法检查与指导,有效防控土壤环境风险,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良性循环。
扩绿兴绿增效益,扮靓乡村生态颜值。统筹推进扩绿、兴绿、护绿,深度融入“三北”工程建设,整合项目资金,重点聚焦“四旁”、公共绿地、废弃地等开展绿化美化。目前,已完成农村“四旁”植树136.95万株,绿化美化村庄160个、面积11543.81亩。积极开展省级森林小镇、森林乡村创建,累计申报森林小镇19个(6个已通过省级验收),建成森林乡村、绿化示范村89个,村庄林木绿化率达37%。深入实施乡村旅游品牌培育工程,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成功创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2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县2个、示范村32个、文旅振兴样板村20个,生态优势有效转化为发展动能,乡村魅力显著提升。(车宗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