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博兴社区深度聚焦群众关切,通过宣传聚识、服务赋能、机制固本,推动辖区居民群众婚俗观念革新,文明婚俗新风尚逐渐形成。
多元宣传,奏响文明婚俗“最强音”。通过线上线下多向发力,将文明新风送到居民“家门口”“耳朵边”。线上,充分运用居民微信群、朋友圈等载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知识,推送《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号召大家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做移风易俗的传播者、引领者、践行者。线下,组织网格员、志愿者深入辖区各楼院小区、文化活动广场,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等方式,提高居民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并邀请法律专家结合身边案例为居民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敲响“高价彩礼”的警钟,上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之风“风俗课”。至目前,宣传覆盖辖区居民6000余人,真正做到让移风易俗的春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精准服务,激活群众参与“新引擎”。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开展未婚青年信息专项摸排工作,详细记录未婚青年的年龄、婚恋状况、家庭情况等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精准宣传文明婚俗理念。通过讲述单车婚礼、公交婚礼等新式婚礼的浪漫故事和集体婚礼简约而又不失庄重、温馨又富有意义的优势,激发未婚青年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积极动员报名参加由县民政局举办的集体婚礼,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婚俗,成为传播新风的先锋力量。
长效护航,筑牢婚俗改革“压舱石”。定期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居民党员交流讨论移风易俗工作,学习文件、会议精神,在思想层面拧紧“责任阀”。充分发挥居民党员“头雁效应”,严格落实婚丧事宜备案承诺制度,发动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践行轻彩礼、简婚礼新风尚,主动公开婚丧事宜办理情况,以实际行动树立文明标杆。同时,推选辖区内居民代表、退休党员、退休教师、法律工作者组建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判团,参与辖区内婚丧事务指导和监督,对婚俗行为开展道德评议,并设立“红黑榜”公示典型案例,对遵守新风者公开表彰,对违规行为进行劝导纠正。利用双组织协同发力,推动婚俗改革从“柔性倡导”向“刚性约束”转变,让文明新风真正落地生根。(通讯员郭锦鹏)
为深入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高额彩礼等陈规陋习,博兴社区深度聚焦群众关切,通过宣传聚识、服务赋能、机制固本,推动辖区居民群众婚俗观念革新,文明婚俗新风尚逐渐形成。
多元宣传,奏响文明婚俗“最强音”。通过线上线下多向发力,将文明新风送到居民“家门口”“耳朵边”。线上,充分运用居民微信群、朋友圈等载体广泛宣传移风易俗知识,推送《弘扬文明新风倡议书》,号召大家婚事新办、喜事小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做移风易俗的传播者、引领者、践行者。线下,组织网格员、志愿者深入辖区各楼院小区、文化活动广场,通过悬挂宣传条幅、张贴宣传海报、发放宣传手册、面对面讲解等方式,提高居民群众对移风易俗的知晓率。并邀请法律专家结合身边案例为居民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敲响“高价彩礼”的警钟,上好自觉抵制社会不良之风“风俗课”。至目前,宣传覆盖辖区居民6000余人,真正做到让移风易俗的春风“吹入寻常百姓家”。
精准服务,激活群众参与“新引擎”。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组织开展未婚青年信息专项摸排工作,详细记录未婚青年的年龄、婚恋状况、家庭情况等信息,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精准宣传文明婚俗理念。通过讲述单车婚礼、公交婚礼等新式婚礼的浪漫故事和集体婚礼简约而又不失庄重、温馨又富有意义的优势,激发未婚青年积极参与的热情。同时,积极动员报名参加由县民政局举办的集体婚礼,以实际行动践行文明婚俗,成为传播新风的先锋力量。
长效护航,筑牢婚俗改革“压舱石”。定期依托“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组织居民党员交流讨论移风易俗工作,学习文件、会议精神,在思想层面拧紧“责任阀”。充分发挥居民党员“头雁效应”,严格落实婚丧事宜备案承诺制度,发动党员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带头践行轻彩礼、简婚礼新风尚,主动公开婚丧事宜办理情况,以实际行动树立文明标杆。同时,推选辖区内居民代表、退休党员、退休教师、法律工作者组建红白理事会和道德评判团,参与辖区内婚丧事务指导和监督,对婚俗行为开展道德评议,并设立“红黑榜”公示典型案例,对遵守新风者公开表彰,对违规行为进行劝导纠正。利用双组织协同发力,推动婚俗改革从“柔性倡导”向“刚性约束”转变,让文明新风真正落地生根。(通讯员郭锦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