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心服务,“企”航发展
——张掖公安“产业警务”护航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国张掖网讯 当重达80吨的风电叶片穿越河西走廊时,张掖交警提前勘测路线,保障交通畅通;当制种玉米进入收获期,“种业警长”在田间村落巡查,以防不法商贩鱼目混珠;当企业遇到交易风险时,“护航警官”雷厉风行……
在河西走廊腹地,张掖市正以“一屏三地”发展定位为牵引,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对产业转型升级浪潮,公安部门主动融入大局,创新推出“产业警务”模式,将公安服务精准嵌入现代种业、综合能源、工业经济等重点领域,以法治力量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机制创新:从“护航警官”到“警企服务站”
“产业项目建设到哪里,警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为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园区警长”,山丹县公安局陈户派出所所长宋自成在守牢产业“安全网”、织密产业“防护网”、拓宽产业“服务网”等方面做足文章,建立警企联防机制,深耕“警格+网格”协作模式,向企业发放“警企联系卡”,尽全力帮助企业排忧纾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2024年,《张掖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进产业警务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公安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护航”。深化“护航警官”制度和“包抓联”工作机制,在重点项目企业门口挂起“警企服务站”标识,派出所所长化身“园区警长”,社区民警担任“项目警长”,将优化营商环境与“枫桥经验”有机结合,加强产业领域治安维护,做好隐患排查,纠纷化解等工作。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企业一方案、一工程一方案”模式,通过20余场警企座谈会、120余条建议征集,96个企业难题迎刃而解,30余处风险隐患消弭于未然。
服务升级:效率提升40%背后的公安速度
“外地专家1天拿居住证”“企业专窗即来即办”……这些新体验源于公安服务的刀刃向内改革。交警部门创新推出“轻微事故视频快处”,超限设备运输审批效率倍增;户政窗口通过预约、延时服务,让企业办事效率提升超40%。一年来7.7万次精准服务,18%的同比增长数据,见证了公安护航的“加速度”。
作为在张掖二十多年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的中外合资企业,张掖市大弓农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小云对张掖的营商环境深有感触。今年4月初,该公司委托货运司机汪某承运的2吨原药货物订货商家声称未收到货物,司机以各种理由拒绝送达,经民警不懈努力,在48小时内成功化解这起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让我们企业真切感受到了张掖公安的力度与温度,进一步坚定了在张掖投资兴业的信心。”“警企联系卡”“法治护航”等务实举措,特别是去年以来推行的“产业警务”,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平安支撑,切实将公安管理和服务延伸到了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安全赋能:“防风林”工程筑起风险防火墙
种业能源警务深入企业开展侵犯知识产权、合同诈骗、非法经营、职务侵占、电信网络诈骗等常见突出犯罪的法制宣讲,保障玉米制种、综合能源、工业园区、重点项目等特色产业安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法治护航、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法治保障,是我们‘种业警长’的职责。”甘州分局甘浚派出所副所长刘峰如是说。
在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60条“必巡线路”与100个“必巡点位”织密防护网,可防性案件下降38%的背后,是“网格化巡控+靶向整治”的组合拳。经济金融风险预警“防风林”工程发出27份公安提示函,为企业规避经营风险;410场入企普法、68场反诈培训,更让法治意识成为企业发展软实力。
企有所需、警有所应。张掖“产业警务”的创新实践,不仅催生可防性案件下降38%、企业满意度持续攀升的实效,更探索出一条公安机关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张掖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化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署,常态化开展种业能源警务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政委秦鹏表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录)
“警”心服务,“企”航发展
——张掖公安“产业警务”护航高质量发展纪实
中国张掖网讯 当重达80吨的风电叶片穿越河西走廊时,张掖交警提前勘测路线,保障交通畅通;当制种玉米进入收获期,“种业警长”在田间村落巡查,以防不法商贩鱼目混珠;当企业遇到交易风险时,“护航警官”雷厉风行……
在河西走廊腹地,张掖市正以“一屏三地”发展定位为牵引,加速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面对产业转型升级浪潮,公安部门主动融入大局,创新推出“产业警务”模式,将公安服务精准嵌入现代种业、综合能源、工业经济等重点领域,以法治力量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机制创新:从“护航警官”到“警企服务站”
“产业项目建设到哪里,警务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作为花草滩循环经济产业区的“园区警长”,山丹县公安局陈户派出所所长宋自成在守牢产业“安全网”、织密产业“防护网”、拓宽产业“服务网”等方面做足文章,建立警企联防机制,深耕“警格+网格”协作模式,向企业发放“警企联系卡”,尽全力帮助企业排忧纾困,以产业需求为导向,营造市场化、法治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
2024年,《张掖市公安机关全面推进产业警务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公安服务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护航”。深化“护航警官”制度和“包抓联”工作机制,在重点项目企业门口挂起“警企服务站”标识,派出所所长化身“园区警长”,社区民警担任“项目警长”,将优化营商环境与“枫桥经验”有机结合,加强产业领域治安维护,做好隐患排查,纠纷化解等工作。按照“一项目一方案、一企业一方案、一工程一方案”模式,通过20余场警企座谈会、120余条建议征集,96个企业难题迎刃而解,30余处风险隐患消弭于未然。
服务升级:效率提升40%背后的公安速度
“外地专家1天拿居住证”“企业专窗即来即办”……这些新体验源于公安服务的刀刃向内改革。交警部门创新推出“轻微事故视频快处”,超限设备运输审批效率倍增;户政窗口通过预约、延时服务,让企业办事效率提升超40%。一年来7.7万次精准服务,18%的同比增长数据,见证了公安护航的“加速度”。
作为在张掖二十多年的化学原料和化学品制造业的中外合资企业,张掖市大弓农化有限公司总经理邓小云对张掖的营商环境深有感触。今年4月初,该公司委托货运司机汪某承运的2吨原药货物订货商家声称未收到货物,司机以各种理由拒绝送达,经民警不懈努力,在48小时内成功化解这起货物运输合同纠纷,挽回经济损失30余万元。“让我们企业真切感受到了张掖公安的力度与温度,进一步坚定了在张掖投资兴业的信心。”“警企联系卡”“法治护航”等务实举措,特别是去年以来推行的“产业警务”,为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平安支撑,切实将公安管理和服务延伸到了企业发展的关键环节。
安全赋能:“防风林”工程筑起风险防火墙
种业能源警务深入企业开展侵犯知识产权、合同诈骗、非法经营、职务侵占、电信网络诈骗等常见突出犯罪的法制宣讲,保障玉米制种、综合能源、工业园区、重点项目等特色产业安全。“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法治护航、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法治保障,是我们‘种业警长’的职责。”甘州分局甘浚派出所副所长刘峰如是说。
在张掖经济技术开发区,60条“必巡线路”与100个“必巡点位”织密防护网,可防性案件下降38%的背后,是“网格化巡控+靶向整治”的组合拳。经济金融风险预警“防风林”工程发出27份公安提示函,为企业规避经营风险;410场入企普法、68场反诈培训,更让法治意识成为企业发展软实力。
企有所需、警有所应。张掖“产业警务”的创新实践,不仅催生可防性案件下降38%、企业满意度持续攀升的实效,更探索出一条公安机关深度参与社会治理的新路径。“张掖公安机关将持续深化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各项工作部署,常态化开展种业能源警务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更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市公安局经济犯罪侦查支队政委秦鹏表示。(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