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近日,民乐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理论宣讲、榜样引领、机制完善等形式,将文明新风融入群众生活,让移风易俗走进千家万户。
多维宣讲强引领,凝聚移风易俗“向心力”。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多渠道、全方位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线上依托新民乐APP开设“抵制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专栏,及时推送移风易俗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及经验做法,累计阅读量超10万人次;线下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开展“移风易俗践于行·文明新风润心田”“移风易俗润民心·文明新风进万家”等主题宣传活动50余场,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崇尚文明新风。同时,采用“文艺汇演+理论宣讲”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活动、“相约田园民乐·共享梨园盛会”主题活动,开展移风易俗文艺宣讲活动,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典型示范树标杆,激发文明实践“新动能”。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育身边人,充分发挥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典型培树活动,培育移风易俗带头人、老乡贤、老党员组成文明实践宣讲队伍,以零彩礼婚礼、简办白事等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用“家常话”生动剖析高价彩礼、盲目攀比、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带来的经济负担与社会问题,以“小切口”讲透移风易俗“大道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同感。同时发挥党员干部“头雁”作用,严守纪律规矩,主动接受监督,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践行“一碗粉汤送亲人”简约风尚,通过榜样引领、模范带动,让群众学有标准、行有方向。
制度规范立准则,筑牢文明风尚“硬支撑”。将制度建设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压舱石”,推动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各村(社区)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会,广泛征集民意,修订完善村(居)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人情礼金上限、文明祭祀规范等内容,将“软约束”转化为“硬指标”。同时,各村(社区)全面规范红白理事会运行,建立红白事提前报备、全程监督制度,并因地制宜推出“红事提前介入、白事上门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场地布置、流程指导等服务,既减轻群众负担,又避免大操大办,让移风易俗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刘龙)
为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文明新风,近日,民乐县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理论宣讲、榜样引领、机制完善等形式,将文明新风融入群众生活,让移风易俗走进千家万户。
多维宣讲强引领,凝聚移风易俗“向心力”。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多渠道、全方位营造移风易俗的浓厚氛围,线上依托新民乐APP开设“抵制高价彩礼、推进移风易俗”专栏,及时推送移风易俗政策解读、典型案例及经验做法,累计阅读量超10万人次;线下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资源,开展“移风易俗践于行·文明新风润心田”“移风易俗润民心·文明新风进万家”等主题宣传活动50余场,引导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崇尚文明新风。同时,采用“文艺汇演+理论宣讲”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结合“陇原红色文艺轻骑兵”惠民演出活动、“相约田园民乐·共享梨园盛会”主题活动,开展移风易俗文艺宣讲活动,让群众坐得住、听得懂、记得牢,推动移风易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典型示范树标杆,激发文明实践“新动能”。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以身边事育身边人,充分发挥移风易俗先进典型示范带动效应,积极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典型培树活动,培育移风易俗带头人、老乡贤、老党员组成文明实践宣讲队伍,以零彩礼婚礼、简办白事等真实案例为切入点,用“家常话”生动剖析高价彩礼、盲目攀比、薄养厚葬等陈规陋习带来的经济负担与社会问题,以“小切口”讲透移风易俗“大道理”,进一步提升群众对移风易俗的认同感。同时发挥党员干部“头雁”作用,严守纪律规矩,主动接受监督,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践行“一碗粉汤送亲人”简约风尚,通过榜样引领、模范带动,让群众学有标准、行有方向。
制度规范立准则,筑牢文明风尚“硬支撑”。将制度建设作为移风易俗工作的“压舱石”,推动形成长效治理机制。各村(社区)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居民议事会,广泛征集民意,修订完善村(居)规民约,明确红白事操办标准、人情礼金上限、文明祭祀规范等内容,将“软约束”转化为“硬指标”。同时,各村(社区)全面规范红白理事会运行,建立红白事提前报备、全程监督制度,并因地制宜推出“红事提前介入、白事上门服务”机制,为群众提供场地布置、流程指导等服务,既减轻群众负担,又避免大操大办,让移风易俗既有“力度”更有“温度”。(刘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