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民乐县工业园区的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仪表电气设备规律的嗡鸣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独特的“工业交响曲”,身着深蓝色工装的郑雄国正俯身调试着新投产的机器人加料装置。作为从业24年的“技术老兵”,他用半生时光在西北戈壁书写了一段从普通电工到省级劳模的奋斗传奇。
扎根一线从技术员到行业标杆
深耕电气自动化领域24载,郑雄国将单调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安装、维修工作,做到了不简单。
2000年进入单位的他,脚踏实地、好学上进,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岗位上崭露头角,2008年被公司破格提拔为仪表电气部部长,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术骨干。他始终坚持公司利益至上、爱厂如家,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公司的发展之中,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深耕自己热爱的电气管理事业,出色完成了公司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之余他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先后取得电工三级证书(高级)、低压电工作业证书、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证书,凭借扎实精湛的技术能力,连续多年获得公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获得“甘肃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张掖市“能工巧匠”、民乐县“民乐工匠”荣誉称号,2023年被推荐评选为张掖市高技能骨干人才,更于202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攻坚克难以创新破解技术壁垒
“电气自动化管理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一种近乎执拗的专注。”郑雄国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面对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他经常知难而上、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查询资料、分析电路图,全身心投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那段时间忙得废寝忘食,但是团队咬牙坚持都没有放弃。”公司计划对10台不同厂家的空压机进行集中联锁控制、改造实现远程监控,但由于10台空压机分别为多个厂家生产,各个厂家的空压机都采用不同的控制器控制,而且为了技术保密,各厂家都拒绝提供各自控制器通讯协议,没有通讯协议,就无法实现远程集中监控。
在这样的困境中,郑雄国并没有气馁,而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难题,通过不断上网查询资料图纸,在联机试验中反复推敲,几天几夜的研究,终于攻克了难关,圆满完成了监控系统改造。
学无止境用专业素养实现降本增效
在同事眼中,郑雄国是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停下脚步就是倒退。”在技术钻研的道路上,他从不止步,凭借坚韧毅力,自学掌握西门子、三菱等各种类型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开发技术,以及VB、VC编程语言、SIMATIC WinCC、MCGS组态软件、工业机器人设计编程技术,这些“一技之长”让他在面对技术难题时总能“迎刃而解”。
流化床锅炉DCS控制系统、余热锅炉PLC控制系统、空压机远程监控系统、蒸汽水资源远程无线计量系统、可燃气体远程监控报警系统、铬绿机器人自动加料装置等项目让人目不暇接,都是由郑国雄利用所学知识独立研发设计。
技术支撑与设备加持的“组合拳”,使公司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在减员增效、安全监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每年为公司节支创收500多万元的成绩,也是郑国雄积极进取、学海无涯的生动写照。
此外,在电气管理工作中他始终把牢“安全关”,通过强力推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不断增强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是1,其他的都是0。”近年来,公司电器设备安全有序运行,没有发生过任何电器安全伤害事故,郑雄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安全第一”的理念。
匠心育人劳模工作室的乘法效应
真正的技术传承不是“授人以鱼”而是裂变式的“授人以渔”。
2016年挂牌成立的“郑雄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当地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工作中的郑雄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一丝不苟;生活中的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企业作贡献。“要做解决问题的工程师,不当纸上谈兵的理论家。”这是郑雄国的工作态度,也时刻激励着其他同事脚踏实地精耕业务。
多年来,工作室凭借创新活力与攻坚实力,先后被省、市、县总工会认定为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在郑雄国引领下,团队成功攻克多项工艺研发与技术改造难题,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郑雄国用24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把平凡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不平凡。”郑雄国的故事,已成为智能中国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既折射着个体奋斗的光芒,又汇聚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浩荡洪流。(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 王钰)
走进位于民乐县工业园区的甘肃锦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车间里仪表电气设备规律的嗡鸣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成独特的“工业交响曲”,身着深蓝色工装的郑雄国正俯身调试着新投产的机器人加料装置。作为从业24年的“技术老兵”,他用半生时光在西北戈壁书写了一段从普通电工到省级劳模的奋斗传奇。
扎根一线从技术员到行业标杆
深耕电气自动化领域24载,郑雄国将单调的电气自动化设计、安装、维修工作,做到了不简单。
2000年进入单位的他,脚踏实地、好学上进,凭借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在岗位上崭露头角,2008年被公司破格提拔为仪表电气部部长,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技术骨干。他始终坚持公司利益至上、爱厂如家,把个人的成长进步融入公司的发展之中,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深耕自己热爱的电气管理事业,出色完成了公司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工作之余他不断提升业务素质,先后取得电工三级证书(高级)、低压电工作业证书、化工自动化控制仪表作业证书,凭借扎实精湛的技术能力,连续多年获得公司“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并于2015年获得“甘肃省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8年获得张掖市“能工巧匠”、民乐县“民乐工匠”荣誉称号,2023年被推荐评选为张掖市高技能骨干人才,更于2025年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攻坚克难以创新破解技术壁垒
“电气自动化管理不仅需要技术,更需要一种近乎执拗的专注。”郑雄国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
工作中他认真负责、兢兢业业,面对无法攻克的技术难题,他经常知难而上、加班加点,没日没夜地查询资料、分析电路图,全身心投入,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
“那段时间忙得废寝忘食,但是团队咬牙坚持都没有放弃。”公司计划对10台不同厂家的空压机进行集中联锁控制、改造实现远程监控,但由于10台空压机分别为多个厂家生产,各个厂家的空压机都采用不同的控制器控制,而且为了技术保密,各厂家都拒绝提供各自控制器通讯协议,没有通讯协议,就无法实现远程集中监控。
在这样的困境中,郑雄国并没有气馁,而是下定决心一定要攻克难题,通过不断上网查询资料图纸,在联机试验中反复推敲,几天几夜的研究,终于攻克了难关,圆满完成了监控系统改造。
学无止境用专业素养实现降本增效
在同事眼中,郑雄国是名副其实的“技术大拿”。
“自动化技术日新月异,停下脚步就是倒退。”在技术钻研的道路上,他从不止步,凭借坚韧毅力,自学掌握西门子、三菱等各种类型可编程序控制器编程开发技术,以及VB、VC编程语言、SIMATIC WinCC、MCGS组态软件、工业机器人设计编程技术,这些“一技之长”让他在面对技术难题时总能“迎刃而解”。
流化床锅炉DCS控制系统、余热锅炉PLC控制系统、空压机远程监控系统、蒸汽水资源远程无线计量系统、可燃气体远程监控报警系统、铬绿机器人自动加料装置等项目让人目不暇接,都是由郑国雄利用所学知识独立研发设计。
技术支撑与设备加持的“组合拳”,使公司自动化、数字化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并且在减员增效、安全监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每年为公司节支创收500多万元的成绩,也是郑国雄积极进取、学海无涯的生动写照。
此外,在电气管理工作中他始终把牢“安全关”,通过强力推行各种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安全教育,学习安全知识,不断增强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安全是1,其他的都是0。”近年来,公司电器设备安全有序运行,没有发生过任何电器安全伤害事故,郑雄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安全第一”的理念。
匠心育人劳模工作室的乘法效应
真正的技术传承不是“授人以鱼”而是裂变式的“授人以渔”。
2016年挂牌成立的“郑雄国劳模创新工作室”已成为当地高技能人才的孵化器。工作中的郑雄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一丝不苟;生活中的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为职工办实事、办好事,为企业作贡献。“要做解决问题的工程师,不当纸上谈兵的理论家。”这是郑雄国的工作态度,也时刻激励着其他同事脚踏实地精耕业务。
多年来,工作室凭借创新活力与攻坚实力,先后被省、市、县总工会认定为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在郑雄国引领下,团队成功攻克多项工艺研发与技术改造难题,成为公司创新发展的强劲引擎。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郑雄国用24年的坚守与创新,诠释了新时代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把平凡事做到极致,就是最大的不平凡。”郑雄国的故事,已成为智能中国浪潮中的一朵浪花,既折射着个体奋斗的光芒,又汇聚成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浩荡洪流。(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见习记者 王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