驼产业“驼”起乡村振兴新动能
山丹县骆驼生态养殖与产业融合实现“双赢”
“再有半个月就能挤奶了!”正在牵着大驼带着小驼列队向前驯化母驼的山丹县清泉镇千峰骆驼养殖基地工作人员眼含满满的希望告诉记者。走进千峰骆驼养殖基地,围栏内的驼妈妈不时打着响鼻,有的在安静吃草,有的在耐心哺乳。
山丹县是隋唐丝路要道、甘蒙交流窗口、塞上风光前沿,更是优质的农牧产地,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为骆驼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在此环境下生活的骆驼,挤出的驼奶相较于牛奶营养含量更高,蛋白质、钙、铁、VC含量都远远超出。由于哺乳期母骆驼日产奶量远低于奶牛,驼奶奶源显得更为珍稀,故而被誉为沙漠中的软黄金。
2023年,在山丹县人民政府重点招商项目中,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骆驼乳制品企业中驼科技,入驻山丹县清泉镇长城新村工业园区。2024年,清泉镇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招引新疆塔城客商投资成立甘肃龙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红寺湖村建成占地101亩的千峰骆驼养殖基地。通过强链补链,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推动骆驼产业从传统养殖向高附加值深加工转型升级,
“今年三月从临泽、内蒙引来了450峰怀孕母驼,陆续正在生产,每天能生产七八峰,现在栏内的幼驼有200多峰。”千峰骆驼养殖基地负责人姜昆基介绍,基地通过整合天然盐碱牧场资源,配套建设草料库、青贮池、连体式圈舍及挤奶设施,形成现代化养殖体系。同时,利用闲置房屋建成驼奶收购站,串联起骆驼养殖户与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周边牧民养殖骆驼2000余峰,初步构建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带动周边1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2万元。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乡村产业分散、竞争力弱的难题,更通过利益共享机制,让牧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基地还以生态养殖为核心,通过集中饲养科学调配草场资源,有效缓解草场超载压力,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平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年产量达3000余吨,反哺农业种植,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
“骆驼是三年产两羔,怀孕期达14个月,产奶期只有10个月。”据中驼科技公司董事长赵军利介绍,公司10万吨驼奶粉加工项目,涵盖灭菌乳、发酵乳、含乳饮料等多品类生产线,年加工生驼乳能力达3000吨,预计产值1.2亿元,“6条生产线,完全能满足山丹县的养殖需求。”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0多家专卖店,更为奶制品及其附属产品销售打下了强力保障。千峰基地作为原料供应核心,年产600吨优质驼奶直供加工厂,形成“养殖—生产—销售”一体化链条,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此外,驼绒、驼肉及有机肥的多元化开发,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从戈壁滩上的传统牧养到现代化产业园的崛起,山丹县以骆驼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生态养殖、精深加工、三产联动的特色发展之路。千峰骆驼养殖基地不仅“驼”起了农牧民的致富新希望,更成为山丹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品牌效应的持续放大,这片丝路故地将继续书写现代农业的辉煌篇章。(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录)
驼产业“驼”起乡村振兴新动能
山丹县骆驼生态养殖与产业融合实现“双赢”
“再有半个月就能挤奶了!”正在牵着大驼带着小驼列队向前驯化母驼的山丹县清泉镇千峰骆驼养殖基地工作人员眼含满满的希望告诉记者。走进千峰骆驼养殖基地,围栏内的驼妈妈不时打着响鼻,有的在安静吃草,有的在耐心哺乳。
山丹县是隋唐丝路要道、甘蒙交流窗口、塞上风光前沿,更是优质的农牧产地,大陆性高寒半干旱气候,为骆驼生存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在此环境下生活的骆驼,挤出的驼奶相较于牛奶营养含量更高,蛋白质、钙、铁、VC含量都远远超出。由于哺乳期母骆驼日产奶量远低于奶牛,驼奶奶源显得更为珍稀,故而被誉为沙漠中的软黄金。
2023年,在山丹县人民政府重点招商项目中,集科研、生产、销售为一体的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现代化骆驼乳制品企业中驼科技,入驻山丹县清泉镇长城新村工业园区。2024年,清泉镇将闲置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招引新疆塔城客商投资成立甘肃龙峰农牧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红寺湖村建成占地101亩的千峰骆驼养殖基地。通过强链补链,形成“养殖—加工—销售”一体化体系,推动骆驼产业从传统养殖向高附加值深加工转型升级,
“今年三月从临泽、内蒙引来了450峰怀孕母驼,陆续正在生产,每天能生产七八峰,现在栏内的幼驼有200多峰。”千峰骆驼养殖基地负责人姜昆基介绍,基地通过整合天然盐碱牧场资源,配套建设草料库、青贮池、连体式圈舍及挤奶设施,形成现代化养殖体系。同时,利用闲置房屋建成驼奶收购站,串联起骆驼养殖户与产业链条,辐射带动周边牧民养殖骆驼2000余峰,初步构建起“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模式,推动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迈进,带动周边100余名群众就近就业,户均年增收5万元,村集体经济年增收超12万元。这一模式不仅破解了乡村产业分散、竞争力弱的难题,更通过利益共享机制,让牧民变股东、资源变资产。基地还以生态养殖为核心,通过集中饲养科学调配草场资源,有效缓解草场超载压力,促进植被恢复和生态平衡。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粪污转化为有机肥,年产量达3000余吨,反哺农业种植,形成绿色循环产业链。
“骆驼是三年产两羔,怀孕期达14个月,产奶期只有10个月。”据中驼科技公司董事长赵军利介绍,公司10万吨驼奶粉加工项目,涵盖灭菌乳、发酵乳、含乳饮料等多品类生产线,年加工生驼乳能力达3000吨,预计产值1.2亿元,“6条生产线,完全能满足山丹县的养殖需求。”覆盖全国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800多家专卖店,更为奶制品及其附属产品销售打下了强力保障。千峰基地作为原料供应核心,年产600吨优质驼奶直供加工厂,形成“养殖—生产—销售”一体化链条,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此外,驼绒、驼肉及有机肥的多元化开发,进一步拓展了产业链条,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
从戈壁滩上的传统牧养到现代化产业园的崛起,山丹县以骆驼产业为突破口,探索出一条生态养殖、精深加工、三产联动的特色发展之路。千峰骆驼养殖基地不仅“驼”起了农牧民的致富新希望,更成为山丹乡村振兴的生动注脚。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品牌效应的持续放大,这片丝路故地将继续书写现代农业的辉煌篇章。(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