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讯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实践中,张掖市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经营主体、加速成果转化,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在张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弓农化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这家中外合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8000万元,取得突破性成果:其自主研发的48%仲丁灵乳油生产工艺荣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配套研发的30%仲丁灵水乳剂斩获发明金奖,形成5项国家专利技术护城河。公司产品不仅荣膺“甘肃名牌”称号,更远销全球主要玉米产区。
“我们的药剂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30%,每三株玉米就有一株使用我们的产品。”总经理邓小云指着实时监测大屏介绍道。数据显示,企业一季度实现产值2.2亿元,产销率保持100%。随着年产5万吨绿色农药制剂等五大新项目年内陆续投产,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突破6亿元,带动区域形成百亿级农资产业集群。
距市区80公里的临泽县,宏鑫矿产实业有限公司正上演着传统产业的“绿色蝶变”。这座扎根锰铁矿资源开发20余年的企业,今年迎来蜕变时刻——投资2.5亿元的80万吨低品位矿综合选冶项目进入冲刺阶段。两座216立方米富锰渣钢炉拔地而起,采用国际领先的磁选分离技术,可将矿石利用率从45%提升至78%。
“新产线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单位能耗下降30%。”副总经理杨彦峰算起生态账,“每年能减少固废排放12万吨,相当于再造300亩林地。”依托这项技改,企业跻身全省民营经济50强,带动县域形成“采矿—精深加工—新材料”的全产业链条,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从田间到矿井,张掖的创新实践印证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7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家,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旭 王凯 李炳)
中国张掖网讯 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创新实践中,张掖市聚焦实体经济发展主战场,通过搭建创新平台、培育经营主体、加速成果转化,走出了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转型升级之路。
在张掖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弓农化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这家中外合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竞争力,近三年累计投入研发经费超8000万元,取得突破性成果:其自主研发的48%仲丁灵乳油生产工艺荣获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配套研发的30%仲丁灵水乳剂斩获发明金奖,形成5项国家专利技术护城河。公司产品不仅荣膺“甘肃名牌”称号,更远销全球主要玉米产区。
“我们的药剂全球市场占有率已达30%,每三株玉米就有一株使用我们的产品。”总经理邓小云指着实时监测大屏介绍道。数据显示,企业一季度实现产值2.2亿元,产销率保持100%。随着年产5万吨绿色农药制剂等五大新项目年内陆续投产,预计2025年销售额将突破6亿元,带动区域形成百亿级农资产业集群。
距市区80公里的临泽县,宏鑫矿产实业有限公司正上演着传统产业的“绿色蝶变”。这座扎根锰铁矿资源开发20余年的企业,今年迎来蜕变时刻——投资2.5亿元的80万吨低品位矿综合选冶项目进入冲刺阶段。两座216立方米富锰渣钢炉拔地而起,采用国际领先的磁选分离技术,可将矿石利用率从45%提升至78%。
“新产线可实现年产值20亿元,单位能耗下降30%。”副总经理杨彦峰算起生态账,“每年能减少固废排放12万吨,相当于再造300亩林地。”依托这项技改,企业跻身全省民营经济50强,带动县域形成“采矿—精深加工—新材料”的全产业链条,预计可新增就业岗位500个。
从田间到矿井,张掖的创新实践印证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同频共振。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7个,培育高新技术企业48家,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6%。(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旭 王凯 李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