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这是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取得的颇具含金量的一个数字。
今年上半年,在困难挑战日益增多的形势下,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0.38亿元、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亿元、增长9%,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这张来之不易“期中答卷”背后,是我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我市聚焦“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精准“落子”的具体成效,亦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努力奋斗的丰硕成果。
多措并举 力促项目提速
立秋之际,张掖大地一片繁忙景象。在甘电投2×1000兆瓦燃煤机组扩建、张掖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张掖LNG储备中心二期工程、G213元白二级公路、G569武仙公路肃南段、G30丹霞服务区等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吊臂起降,工人们抢抓项目施工“黄金期”,争分夺秒抢进度......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深入谋、积极跑、强力推、用心服,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抓机制,建立健全“一项目一方案、一项目一台账”和“周调度、月推进”等工作机制,上半年全市开复工项目420个,完成投资185亿元。持续加强要素保障力度,审批建设用地1.03万亩,供应土地3080亩,多次举办融资、政银企对接活动,积极争取各类债券资金,上半年共为企业发放贷款39.1亿元。坚持市级领导带头招商、县区部门精准招商、招商小分队尽数出击,累计“走出去”招商152次,“请进来”接待客商438家,引进“三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4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项,浙江智鑫科技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中交天和智能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链项目落地建设。
多轮驱动 推动产业转型
农业升级、工业突围、消费扩容。上半年,我市坚持扬优势、锻长板和强弱项、补短板相结合,着力培育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大力实施“百库千塘万里渠”工程,扎实推进“12225”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0万亩,蔬菜面积增长9.31%,牛羊禽出栏分别增长9.12%、10.51%、6.68%,牛奶产量增长57.94%,大堵麻、罗城等11项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严格执行“包抓联”“六必访”等制度,解决问题573项,解决率达92.27%,开复工工业项目103项,1-6月工业固定资产同比增长34.6%,新增升规企业11户。制定《2024年张掖市促消费实施方案》,举办“春意盎然焕新季”“以旧换新·欢乐购”等主题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七彩丹霞千人徒步、千人草芽鸡品鉴、“飞越彩虹·张掖诗会”等活动,上半年新申报入库限上商贸企业31户,完成旅游接待2108.95万人次,同比增长30%。
多元并进 加快城乡互融
聚焦加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加快推进“八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加快县域发展步伐......上半年,我市高效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开工建设“一高地四区”项目93项、集镇改造提升项目9个、改房563户、改院633户,完成农村改厕5284座,高台骆驼城镇、临泽倪家营镇南台村等5个村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开工建设城建项目93项,完成投资16.89亿元,争取到位各类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1.45亿元,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971户、108.5万元,2023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全省监测评价位居第一。同时,我市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甘州区获评“十强县”,临泽县、肃南县获评“先进县”,建立开发区“三项改革”“四项机制”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季调度机制,张掖经开区2023年国家考核排名第131位、上升6位,民乐工业园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多点发力 提升生态质量
上半年,我市聚焦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上半年共实施林草重点项目41项、总投资7.7亿元,完成林草生态修复建设252.76万亩,栽植农田防护林48.14万株710.6公里,完成义务植树35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98%。同时,深入开展生态价值转化,《甘肃省张掖市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国家试点方案》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初评,全省首家“碳中和”酒店在我市落地,成功发放“GEP质押+信用担保”贷款100万元。上半年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72.5%,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多管齐下 深化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半年,我市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喷薄而出。
制定《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办法(试行)》,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成果,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退出改革,修订完善张掖经开区“一张蓝图把控+区域评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改革工作实施细则。征集推荐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82项,新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上半年全市登记科技成果171项。全面推行招标投标零跑腿、零成本、零接触、零差评服务,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接诉即办”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9.34%。出台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运国际货运班列5列,向“一带一路”等国家自营出口额9952万元、增长28%。建立常态化民营企业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机制,协调解决问题诉求295项。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完成“自转个”957户、“个转企”217户。
多方联动 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经济社会发展方可行稳致远。上半年,我市聚焦倾心倾力提升民生品质,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强化保障民生,纵深推进主动创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加快推进甘州前进小学、临泽蓼泉中心幼儿园、临泽一中综合楼和河西区域医疗中心、民乐县公共卫生服务综合体等民生项目建设,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不断提高。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张掖”工程建设,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春季人才招聘会”等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34场次,输转城乡劳动力28.49万人,建成城乡社区老年助餐配餐点10家,基本医保参保115.65万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纵深推进祁连1号、2号行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今年经济发展“上半场”比赛已落下帷幕,“下半场”角逐更加激烈。全市上下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聚焦“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敢闯敢干、拼搏苦干、躬身实干,让春天播种的希望、夏天耕耘的汗水,在秋天收获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晶晶)
6.7%——这是我市上半年经济发展取得的颇具含金量的一个数字。
今年上半年,在困难挑战日益增多的形势下,我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90.38亿元、增长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9%,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1亿元、增长9%,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继续保持在全省第一方阵。
这张来之不易“期中答卷”背后,是我市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生动实践,是我市聚焦“一屏三地”功能定位精准“落子”的具体成效,亦是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努力奋斗的丰硕成果。
多措并举 力促项目提速
立秋之际,张掖大地一片繁忙景象。在甘电投2×1000兆瓦燃煤机组扩建、张掖氢能综合应用示范、张掖LNG储备中心二期工程、G213元白二级公路、G569武仙公路肃南段、G30丹霞服务区等项目现场,机器轰鸣、吊臂起降,工人们抢抓项目施工“黄金期”,争分夺秒抢进度......
今年以来,我市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鲜明导向,深入谋、积极跑、强力推、用心服,严格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包抓机制,建立健全“一项目一方案、一项目一台账”和“周调度、月推进”等工作机制,上半年全市开复工项目420个,完成投资185亿元。持续加强要素保障力度,审批建设用地1.03万亩,供应土地3080亩,多次举办融资、政银企对接活动,积极争取各类债券资金,上半年共为企业发放贷款39.1亿元。坚持市级领导带头招商、县区部门精准招商、招商小分队尽数出击,累计“走出去”招商152次,“请进来”接待客商438家,引进“三个500强”企业投资项目14项,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2项,浙江智鑫科技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制造、中交天和智能装备制造等一批产业链项目落地建设。
多轮驱动 推动产业转型
农业升级、工业突围、消费扩容。上半年,我市坚持扬优势、锻长板和强弱项、补短板相结合,着力培育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结构更优、竞争力更强的现代产业体系。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全面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大力实施“百库千塘万里渠”工程,扎实推进“12225”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成粮食播种面积330万亩,蔬菜面积增长9.31%,牛羊禽出栏分别增长9.12%、10.51%、6.68%,牛奶产量增长57.94%,大堵麻、罗城等11项大中型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开工建设。严格执行“包抓联”“六必访”等制度,解决问题573项,解决率达92.27%,开复工工业项目103项,1-6月工业固定资产同比增长34.6%,新增升规企业11户。制定《2024年张掖市促消费实施方案》,举办“春意盎然焕新季”“以旧换新·欢乐购”等主题促消费活动,成功举办七彩丹霞千人徒步、千人草芽鸡品鉴、“飞越彩虹·张掖诗会”等活动,上半年新申报入库限上商贸企业31户,完成旅游接待2108.95万人次,同比增长30%。
多元并进 加快城乡互融
聚焦加力培育全国现代种业发展高地、加快推进“八改”工程建设、大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全面加快县域发展步伐......上半年,我市高效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加快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开工建设“一高地四区”项目93项、集镇改造提升项目9个、改房563户、改院633户,完成农村改厕5284座,高台骆驼城镇、临泽倪家营镇南台村等5个村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开工建设城建项目93项,完成投资16.89亿元,争取到位各类保障性住房补助资金1.45亿元,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971户、108.5万元,2023年保障性租赁住房工作全省监测评价位居第一。同时,我市加快构建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繁荣兴旺的县域经济发展格局,甘州区获评“十强县”,临泽县、肃南县获评“先进县”,建立开发区“三项改革”“四项机制”及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季调度机制,张掖经开区2023年国家考核排名第131位、上升6位,民乐工业园区入选全国首批城市和产业园区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
多点发力 提升生态质量
上半年,我市聚焦筑牢国家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推进全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建设,科学有序推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上半年共实施林草重点项目41项、总投资7.7亿元,完成林草生态修复建设252.76万亩,栽植农田防护林48.14万株710.6公里,完成义务植树350万株,全市林木覆盖率达25%、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98%。同时,深入开展生态价值转化,《甘肃省张掖市林草碳汇计量监测国家试点方案》通过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初评,全省首家“碳中和”酒店在我市落地,成功发放“GEP质押+信用担保”贷款100万元。上半年全市优良天数比例达72.5%,环境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多管齐下 深化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半年,我市坚持以改革创新的思维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大力实施强科技行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支持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喷薄而出。
制定《张掖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优质基地资源竞争性配置办法(试行)》,巩固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成果,探索推进农村宅基地依法有偿退出改革,修订完善张掖经开区“一张蓝图把控+区域评估”“标准地+双信地+定制地”改革工作实施细则。征集推荐省级科技计划项目382项,新认定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1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户,上半年全市登记科技成果171项。全面推行招标投标零跑腿、零成本、零接触、零差评服务,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接诉即办”改革,政务服务事项网办率达100%,全程网办率达99.34%。出台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发运国际货运班列5列,向“一带一路”等国家自营出口额9952万元、增长28%。建立常态化民营企业沟通交流、解决问题机制,协调解决问题诉求295项。实施中小企业梯度培育行动,完成“自转个”957户、“个转企”217户。
多方联动 增进民生福祉
办好民生实事、兜牢民生底线,经济社会发展方可行稳致远。上半年,我市聚焦倾心倾力提升民生品质,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着力强化保障民生,纵深推进主动创稳,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加快推进甘州前进小学、临泽蓼泉中心幼儿园、临泽一中综合楼和河西区域医疗中心、民乐县公共卫生服务综合体等民生项目建设,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不断提高。深入推进“结对帮扶·爱心张掖”工程建设,举办“春风行动暨就业援助月”“春季人才招聘会”等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134场次,输转城乡劳动力28.49万人,建成城乡社区老年助餐配餐点10家,基本医保参保115.65万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纵深推进祁连1号、2号行动,深入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大排查大整治“百日行动”,社会大局保持了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
今年经济发展“上半场”比赛已落下帷幕,“下半场”角逐更加激烈。全市上下将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动力,聚焦“拼搏三季度、奠定全年胜”,敢闯敢干、拼搏苦干、躬身实干,让春天播种的希望、夏天耕耘的汗水,在秋天收获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为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张掖市融媒体中心记者王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