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县区 >> 甘州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丨甘州:文旅融合 释放全域旅游“新动能” 来源:张掖市融媒体中心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06月16日 11:12

0

  甘州,位于河西走廊中段,在中国版图上,像一枚圆润的鸡蛋,镶嵌在祖国西北的大地上。它南依巍峨起伏的祁连山脉,北接广阔无垠的腾格里与巴丹吉林沙漠,是河西走廊的咽喉要塞和古丝绸之路的商陆枢纽,优越的区位优势、悠久的历史文化、壮阔秀美的自然风光,让这片土地文旅产业获得了长足发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一张张金灿灿的城市名片为甘州文旅融合发展带来了勃勃生机。如今的甘州,正在成为一个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今年第一季度,全区接待游客人数563.13万人,同比增长72.12%;旅游综合收入为旅游收入31.94亿元,同比增长159.11%,甘州区全域旅游呈现快速复苏、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甘州——“品的是故事与情怀”

  旅游有很多种方式,风景游、美食游、文化游……甘州区以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边塞故事,展开胸怀,迎接着各地游客。

  “这里不仅有各种各样的风景、美味可口的西北美食,当地人也非常地热情好客。”来自四川的卢女士“五一”期间选择西部游,重要的一站便是甘州,“我非常喜欢历史文化,此前从网络上了解到甘州是一座历史文化与自然风光并存的地方,随即决定一定要来探究一下。”和卢女士一样,循着甘州浓厚的文化资源来的游客很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非遗文化……在西北,能领略到多种文化,收获颇多。”来自黑龙江省的郭先生表示,把文化与旅游很好地融合,供游客深度体验,是当地政府赢人之处。

  “睡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难明。”张掖大佛寺正门两侧充满深意的对联令过往的游客久久不能忘怀。“我们昨天晚上从内蒙古过来,今天第一站参观大佛寺,大佛寺建筑很壮观、宏伟,历史比较悠久,整体文化氛围很浓厚。”来自内蒙古的游客任先生在参观结束后感叹道。大佛寺作为西夏皇家寺院,以亚洲最大室内木胎泥塑卧佛而驰名,是集建筑、雕塑、壁画、经籍于一体的艺术博物馆。大佛寺文化产业园,与隋代木塔、明代钟鼓楼成为甘州区丝路文化的重要标识。

  河西宝卷、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甘州小调……各类非遗节目进景区展演展示,让各地游客对甘州区非遗文化有了深度的了解。“通过我们的展演让观众更加了解和认知我们的杖头木偶戏,让观众更欣赏到我们杖头木偶戏的艺术精华。同时,也在节假日丰富了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省级项目传承人邵卫红说。“在表演间隙,还有很多外地游客带着孩子来围观体验,我们都会认真配合指导,让孩子们从小就种下非遗文化的种子。”

  清代马羲瑞诗云:“三秦锁钥山河险,万国车书驿路通。”甘州不仅是古代“丝绸之路”重镇,为兵家必争、商旅必经之地,更是河西不同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面对多重文化交融,甘州充分挖掘丝路文化、汉唐文化、佛教文化、非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将本土历史文化与现代城市建设相融合,推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游客来甘州,处处都能领略到甘州历史文化的厚重。

生态甘州——“游的是壮阔与秀美”

  西北偏北,坐拥祁连山、黑河两大湿地优势,千年孕育,这里成就出一幅雄浑壮阔,又清新脱俗的立体画卷。在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成片的芦苇、芦苇荡,为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在芦苇荡,成群的水鸟嬉戏觅食,它们时而追逐嬉闹,时而在水面上展翅翱翔。

  广袤的湿地,是大自然赐予甘州这片土地的一笔宝贵财富。它的秀美中带着壮阔,显示出了西北特有的风情,一湾湾、一道道珍贵的碧绿水面,犹如绿色翡翠泛着光辉,为甘州增添了几分“柔美”。依湿地而生的4A级旅游景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目前全国城市规划区内最具特色、黑河流域首家国家级湿地公园。也是集生态保护、科研监测、科学研究、资源管理、生态旅游、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和展示张掖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仅仅是甘州绿色生态游的一隅。甘州区依托国家储备林项目打造6万亩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因地制宜布局口袋公园、街心花园,新建白塔彩虹公园、流泉公园、水云乡生态公园等85处城市绿地公园,新增国土绿化面积52.7万亩,绿化覆盖率达20.8%,人均绿地面积达55平方米。全力打造龙头示范景区,依托芦水湾生态景区和张掖国家湿地公园资源优势,建成芦水湾省级旅游度假区,投资2亿多元建设的屋兰古镇景区九曲黄河灯镇夜游项目入选上海大世界吉尼斯世界最大规模灯阵记录,累计创建4A级景区7家、3A级景区8家,A级景区数量位居全省前列。

乡遇甘州——“感受农家的质朴与温情”

  “因为临近张掖七彩丹霞大景区,我们这里的民宿、美食都特别受欢迎,到了旺季的时候很难订到。”近日,随着天气的转暖、游客的增多,甘州区甘浚镇速展村民宿温馨客栈负责人王立东忙碌了起来。从种地、进城务工到改建民宿每年增收5万余元,王立东逐渐实现了自己的“小康梦”。这样的转变,得益于甘州区大力发展地域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业的政策契机,短短几年时间,甘浚镇速展村的村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近年来,甘州区聚焦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以“乡宿、乡游、乡味、乡识、乡见”为主题的“陇上乡遇”文章渐入佳境。至目前,全区7个村入选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5个村入选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如画甘州·桑麻之地度假之旅”已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投资26.5亿元新(续)建靖安堡文旅水镇、三闸甘州水驿、平山湖喀尔喀小镇等重点乡村旅游项目19个,打造“水云乡畔”共享农庄等乡村网红打卡点60处,培育农(牧)家乐113家,建成西遇.宿集等乡村旅游点50多个,前进村入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入选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古城村等7个村列入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

  此外,甘州区还开展“彩虹张掖,乐游甘州”花游季、清凉季、彩林季、冰雪季四季旅游系列活动,举办杏花节、梨花节、沙枣花节、冰雪运动艺术节等活动,推出“一城两环六廊道”“七彩甘州游”等21条精品线路,依托河西学院、甘州区智拓教育集团成立乡村旅游学院,建立乡村旅游专家服务团,打造乡村旅游特色品牌。2022年甘州区乡村旅游接待人数798.3万人次,较2021年同期增长39.2%,实现旅游收入15.34亿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78.4%。

味道甘州——“吃的是健康与美味”

  吃得舒不舒心,是游客选择目的地的一个重要因素。甘州小吃源远流长,其品种之多,不胜枚举。因甘州盛产小麦,所以小吃以面食为主,小吃名称五花八门,雅俗兼有。甘州面食历史悠久,品种繁多,风味别异,特色鲜明,其中搓鱼子、炮杖子、臊面、粉皮面筋等最具特色,深受当地群众和外来游客的喜爱。

  甘州因全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贯境而过,农业发达,种植小麦已经有4000多年的历史,质地优良、口味绝佳,孕育出丰富的饮食文化,“炒炮”便是当地人青睐的面食之一。在滨河新区孙记炒炮店内,络绎不绝的游客便证明了炒炮在甘州美食中的“地位所在”。来自江苏的陈先生吃惯了江南的淡雅,看到炒炮与卤肉的搭配,一口下去,满脸幸福。“来这里吃的不仅是面食,更体验到了甘州人民的厚道与豪爽。”

  “明清一条街是最繁华、最热闹的街,也是张掖城最古老的一条街,每天的人流量特别多,我们出来摆摊增加收入,夜市经济也会越来越好。”夏日夜晚,面对应接不暇的游客商户刘海燕说。夜幕降临,在甘泉文化街区,街巷两侧的明清古建筑,处处散发着岁月沉淀的气息,夜市上的美食摊前已经围满了人,各式各样的美食、精美的手工艺品吸引了众多游客。

厚道甘州——“享受旅游时的温馨与舒心”

  “看到甘肃张掖的芦水湾很美、大佛寺很有历史韵味,网上一查,高速高铁全都有,就赶紧订票订房。”来自江苏的王女士表示,“出门旅游,乘车方便、住得舒心是最基础的事,甘州做到了。”

  一些游客在体验甘州绿色生态美景之后,卸下一天的疲惫,一边享受着甘州味道,一边跟远方的家人分享着美景与趣事。“不论走到哪里,衣食住行都很经济实惠”来自河南的朱先生赞叹,“吃早餐没吃饱,还可以免费再加量,不论是在景区还是饭店,都能感受到甘州人民的热情厚道。”

  “加大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引客入甘、宣传营销、扩容增效、品牌推广、保障提升、文化创优‘六个专项行动’,推动甘州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甘州区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瑞说。近年来,甘州区加快文旅农深度融合步伐,加大各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优化旅游环境,全面提升服务接待能力,至目前,全区共有星级宾馆18家、旅行社138家,星级农家乐42家,旅游床位数达到2.8万张,旅游直接从业人数超过2万多人,各类文化经营主体单位776家。

  为了让来甘游客有回家般的温馨,甘州区出台了多项措施。去年以来,甘州区深入实施12大类122项重点工程,新建游客服务中心8座,新增停车位1000多个,设置更新城市全域旅游及景区导览牌1140块,布设城市家具420座,改建旅游厕所156座,依托“三站一场”打造全域旅游游客服务中心,高品位旅游景区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群逐步形成。同时,甘州区整合张掖老街、明清街、甘州府城等特色街区资源,建成“甘州味道”“甘州有礼”文创产品展销基地,精心举办甘泉灯光秀、老街夜演、特色美食小吃大赛等文旅活动,甘泉文化旅游街区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消费集聚区并列入国家文旅部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集聚区重点辅导培育名单,着力打造夜游甘州文旅IP。(郭沛良)

 

 

编辑: 孙婧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