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9专题改版 >> 2023专题签发栏 >> 张掖里的非遗 >> 第二批:秦腔(临泽大鸭剧社) 来源:    0 人参与互动 2023年05月17日 17:03

0
【秦腔(临泽大鸭剧社)】

  秦腔是一种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秦腔对道具、服装、人物、造型、化妆追求夸张、精炼,注重象征性、装饰性。音乐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大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且较早地形成了比较适宜于表现各种情绪变化的板腔体音乐体制,苦音腔唱腔深沉哀婉、慷慨激昂,欢音腔欢乐、明快、刚健、有力,花脸唱腔高亢雄强、粗犷大气、质朴凝重、豪放端庄。特有的演唱形式,使之具备了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秦腔对各种戏剧都有不同的影响,并直接影响了各个梆子腔剧种的形成和发展,成了梆子腔的鼻祖。加上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秦腔流入北京,又直接影响到京剧的形成。秦腔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它是秦陇先民原始质朴、高度提炼概括的艺术精华,是黄土地的神韵,吼几声秦腔便觉天地广阔、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清末民初,临泽县民众自发办起了一个个秦腔业余自乐班,串台演出,所演剧目多以秦腔折子戏为主,延续至今。2008年,喜好吹拉弹唱的鸭暖镇大鸭村村民靳建银、张之银牵头成立了大鸭剧社,先后吸纳了有共同爱好的20多名村民参与。剧社活动地点设在靳建银家的院子里。演出的秦腔具有歌舞的特点,说唱一体,富含临泽腔调,艺术综合性强,剧目多取材于《列国》《三国》《杨家将》《说岳》等英雄传奇或悲剧故事,也有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近年来,秦腔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但临泽大鸭剧社的演员们平时以耕田经商为生,每逢农闲时节,设专场、赶集会、唱秦腔、扭秧歌、练舞蹈,聚在一起自娱自乐,好不热闹。剧社还积极编排富有乡土气息、内容健康向上的文艺节目,走村串巷进行演出。目前,参加的演出人员也呈现出向高层次文化人发展的势态,吸收了正在上学的大学生,还有公职人员,能唱《游西湖》,也能唱老戏《回荆州》,还可由群众点唱新老歌曲,正在向职业剧社的方向发展。大鸭剧社演出的秦腔保留了本地秦腔的特色,活跃了农村文化,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基础,成为临泽人民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2010年7月6日,秦腔(临泽大鸭剧社)被张掖市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张掖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保护单位:张掖市临泽县文化馆。

 

 

编辑: 臧晓玉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