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张掖资讯 >> 张掖文化 探秘张掖市博物馆(二) 来源:中国张掖网    2018年01月16日 10:40

穿越古丝路历史 探寻五千年文明

——探秘张掖市博物馆(二)

  十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段大分裂时期。这一期间,中国江南、荆湘地区有东晋控制,而北方和西南则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国家。其中的成汉、前赵、后赵、前凉、北凉、前秦等十六个国家实力强劲,被统称为十六国。匈奴支系卢水胡族的首领沮渠蒙逊在河西走廊建立北凉政权,都城便在张掖,沮渠蒙逊感到国力不够强大,比较注意同周围邻国建立和睦关系,并且尊崇佛教,休养生息,韬光养晦。金塔寺石窟内,不论是佛、菩萨还是飞天,也都各具情态,艺术风格包罗中西文明精髓,见证了当时张掖作为东西方交流要塞的重要地位。尤其是高肉雕泥塑飞天,其历史远早于闻名于世的敦煌飞天,其工艺彰显了我国古代工匠们丰富的构想和聪明的才智,造像用悬塑的手法,立体感强,更具独特的艺术效果。

  作为当时世界第一强国的隋朝,短暂却灿烂辉煌,对后世影响深远,隋炀帝征服吐谷浑,疏通丝绸之路,在今天来看,是彻底的打开丝绸之路,畅通了中国与西方的联系。征服西域各国,从此万邦来朝,焉支山下宏大的会见仪式见证了当年张掖的繁华盛景。

  唐朝初年,张掖郡改名为甘州,太宗李世民采取北怯突厥,南和吐蕃的两手策略,有效地维护了河西的宁静。武则天时期,派陈子昂到河西视察,张掖开始屯田。后期,郭震驻军屯田,引进中原水稻,张掖的乌江稻米一度成为进贡皇家的贡品。盛唐以后,甘州城佛寺林立,佛塔遍地,晨钟暮鼓,香雾缭绕,更有“一城山光,半城塔影,连片苇溪,遍地古刹”之说。

  隋唐时期,中国和西域的少数民族国家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也正是大唐王朝繁荣兴盛的国力,吸引了西域昭武九姓国人民留居中原与汉人融合,并成为中国康、史、安、曹、石、米、何等姓氏的起源。

  昭武九姓作为粟特人的先祖,聚居于甘州昭武,从事东西方贸易,使他们在东西方文化交流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祆教、摩尼教、中亚音乐、舞蹈、历法之传入中原,中国丝绸、造纸技术之传到西方,昭武九姓无疑是重要的媒介。他们还在中原四周的游牧汗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很大作用,特别是把粟特文字带入突厥、回鹘汗国,回鹘文、蒙古文、满文均可溯源于粟特字母,再次印证了张掖在古丝绸之路上对东西文明交流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张掖市广播电视台)

 

 

编辑: 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
301 Moved Permanently

301 Moved Permanently


openresty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