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张掖时评】传承艾黎精神,让国际友谊之光照亮网络空间
来源:
2025年07月08日 16:53

分享到:

  在甘肃山丹,路易・艾黎播下的国际主义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值“路易・艾黎中国情”活动开展之际,我们循着他的足迹,看精神火种如何借网信之力照亮网络空间。

  历史回响:烽火岁月里的国际主义丰碑

  98年前,新西兰青年路易・艾黎远渡重洋抵达上海,将60载岁月献给中国。1944年寒冬,他携乔治・何克带领60余名学生穿越千里烽烟,将培黎学校迁至甘肃山丹。在祁连山与长城断垣间,他们以寺庙为校舍,开荒修渠、纺纱制革,践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教理念,为西北带来首座半自动化煤矿、首个机械化农场和首家西医医院。抗战时期发起“工合运动”,组织2000余合作社生产军需物资支援八路军,以国际主义精神筑起抗战后方长城。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艾黎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2019年视察山丹培黎学校时,更嘱托传承“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

  时代传承:从精神火种到“一带一路”纽带

  2025年6月25日,“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张掖山丹启动。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中新建交53周年、艾黎诞辰128周年之际,活动以“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为内核,通过AI技术“唤醒”历史影像、云端漫游培黎职业学院等创新形式,让青年触摸燃情岁月。今日的培黎职业学院占地千亩,59个实训车间与30万册藏书延续职教基因:巴基斯坦留学生在马铃薯育种基地躬身实践,中巴国际学院落地费萨拉巴德;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竖起艾黎塑像,中新友好省市因他结缘。这颗深植陇原的种子,已成长为连接“一带一路”的职教纽带。

  网信使命:技术赋能讲好中国故事

  面对新媒体传播规律,本次活动以“四维破壁”创新叙事:技术破壁,运用AI复原艾黎影像、VR实景展馆,打造沉浸式数字纪念馆;语言破壁,提炼“艰苦奋斗、人道奉献”等精神符号,以“网言网语”替代说教;平台破壁,联动海内外社交平台,发布多语种短视频《艾黎工合日记》,单条播放量超百万;青年破壁,发起“#我的工合行动”话题,吸引Z世代用vlog记录乡村振兴实践。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陌生化是王道、形象化是常态、金句化是追求”。

  精神烛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网络火炬

  从山丹出发,艾黎精神正化作照亮数字空间的文明火炬。他捐赠的4000件丝路文物,通过3D数字展厅走向全球;他倡导的“民相亲、心相通”,在跨境云端课堂中赓续。当留学生的锄头叩响黄土,当机器狗在实训车间调试代码,“努力干,一起干”的呼声仍在激荡。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启示我们:国际友谊是穿越意识形态壁垒的星河,而互联网正是承载其光年的方舟。以网信之力传承艾黎精神,便是以数字时代的语言向世界宣告——大爱无疆,山海可平。(金时评)

  在甘肃山丹,路易・艾黎播下的国际主义种子已长成参天大树。值“路易・艾黎中国情”活动开展之际,我们循着他的足迹,看精神火种如何借网信之力照亮网络空间。

  历史回响:烽火岁月里的国际主义丰碑

  98年前,新西兰青年路易・艾黎远渡重洋抵达上海,将60载岁月献给中国。1944年寒冬,他携乔治・何克带领60余名学生穿越千里烽烟,将培黎学校迁至甘肃山丹。在祁连山与长城断垣间,他们以寺庙为校舍,开荒修渠、纺纱制革,践行“手脑并用,创造分析”的职教理念,为西北带来首座半自动化煤矿、首个机械化农场和首家西医医院。抗战时期发起“工合运动”,组织2000余合作社生产军需物资支援八路军,以国际主义精神筑起抗战后方长城。习近平总书记曾高度评价:“艾黎为中国人民和新西兰人民架起了友谊之桥。”2019年视察山丹培黎学校时,更嘱托传承“努力干,一起干”的工合精神。

  时代传承:从精神火种到“一带一路”纽带

  2025年6月25日,“路易・艾黎中国情”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张掖山丹启动。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中新建交53周年、艾黎诞辰128周年之际,活动以“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为内核,通过AI技术“唤醒”历史影像、云端漫游培黎职业学院等创新形式,让青年触摸燃情岁月。今日的培黎职业学院占地千亩,59个实训车间与30万册藏书延续职教基因:巴基斯坦留学生在马铃薯育种基地躬身实践,中巴国际学院落地费萨拉巴德;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竖起艾黎塑像,中新友好省市因他结缘。这颗深植陇原的种子,已成长为连接“一带一路”的职教纽带。

  网信使命:技术赋能讲好中国故事

  面对新媒体传播规律,本次活动以“四维破壁”创新叙事:技术破壁,运用AI复原艾黎影像、VR实景展馆,打造沉浸式数字纪念馆;语言破壁,提炼“艰苦奋斗、人道奉献”等精神符号,以“网言网语”替代说教;平台破壁,联动海内外社交平台,发布多语种短视频《艾黎工合日记》,单条播放量超百万;青年破壁,发起“#我的工合行动”话题,吸引Z世代用vlog记录乡村振兴实践。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陌生化是王道、形象化是常态、金句化是追求”。

  精神烛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网络火炬

  从山丹出发,艾黎精神正化作照亮数字空间的文明火炬。他捐赠的4000件丝路文物,通过3D数字展厅走向全球;他倡导的“民相亲、心相通”,在跨境云端课堂中赓续。当留学生的锄头叩响黄土,当机器狗在实训车间调试代码,“努力干,一起干”的呼声仍在激荡。这场跨越世纪的对话启示我们:国际友谊是穿越意识形态壁垒的星河,而互联网正是承载其光年的方舟。以网信之力传承艾黎精神,便是以数字时代的语言向世界宣告——大爱无疆,山海可平。(金时评)

编辑:杨洋
最新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