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新闻中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静宁 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来源:新甘肃·甘肃日报    2020年11月01日 21:51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静宁产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朱宇鲲

  静宁是传统的农业大县,脱贫攻坚以来,全县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创新探索出产业发展带动精准脱贫即“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运作方式,构建了县、乡、村三级生产经营体系,紧紧围绕全县“苹果产业一元主导,肉牛、小杂粮、饲草等产业多元增收”的产业格局,走出了一条龙头企业带贫、苹果产业发展、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苹果产业扶贫联合发展

  深秋时节,静宁大地的苹果熟了。余湾乡张沟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韩双强一家人正忙乎着采摘苹果。一年前,他家不仅靠苹果树脱贫了,而且一家6口人过上了好日子。

  两年前,余湾乡成立了“产业扶贫开发公司+红六福果品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联合体,韩双强带头加入了村里的农民合作社,迈出了果农加入全乡苹果产业扶贫联合体的第一步。

  “通过合作社把苹果卖给静宁县红六福果品公司统一销售,主要是能卖个好价钱。”韩双强是静宁县产业扶贫联合体模式受益的果农之一。

  余湾乡的产业扶贫联合体由10余个村级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生产管理,2258户农户(其中贫困户422户)组成新型农业经营联盟,红六福公司对合作社果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售平台包销。

  2019年,余湾乡联合体内合作社社员通过发展果品产业收入最高的达到24万元,贫困户通过销售果品、劳务收入、入股分红收益最高的达到4.2万元,221户贫困户通过产业扶贫实现了稳定脱贫。

  多年来,静宁县把苹果产业放在“一元主导”的位置,先后扶持贫困户新植果园11.2万亩,建成苹果产业脱贫示范带面积50万亩,涉及贫困户4.6万人,112个贫困村树牢了苹果主导产业,全县果园面积稳定在100万亩以上,人均果品收入1.5万元。

  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脱贫

  静宁县农民素有养牛的传统。这几年县里推行“补助建棚、贷款养牛、母牛补贴、购牛奖补”扶持政策和户托社养、公司代养、农户自养方式,组建成立甘肃雄康牧业“基础母牛超市”。

  威戎镇北关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代具成每隔一段时间,就来到坐落于威戎镇李沟村的甘肃雄康牧业公司牛棚里,查看自己家在这里代养的牛犊。

  “一年前,村里给我投放的牛犊由雄康牧业公司代养,我不用操心如何喂牛、防疫,一头牛每年能分红700元。”代具成口中的代养牛犊,是静宁县按照“国有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产业扶贫发展方式,对于没有饲养能力的农户(贫困户),由公司与农户(贫困户)签订托管代养协议,在繁育示范基地进行托管代养。

  “代养期间按一定比例按年进行保底分红。”甘肃雄康牧业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养殖场红牛存栏量为1033头,累计销售1265头,销售额为1440万元,还为原安、灵芝、三合、四河、甘沟等乡镇投放基础母牛700余头。

  近年来,静宁县紧盯西北部贫困片带,覆盖养牛基础条件较好的界石铺、原安、四河等14个乡镇,累计扶持新建暖棚9020座,建成养殖小区136个,发展养牛大户6400个,肉牛饲养量达到10.7万头,63个村稳定培育了养牛主导产业,2019年畜牧业增加值达到4.3亿元。

  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助推脱贫

  三合乡位于静宁县西北部山区,山大沟深,以前缺乏支柱产业。

  两年前,三合乡建成集农产品深度加工、包装、销售、冷链储藏、电商经营为一体的润民小杂粮加工基地暨扶贫车间,成立静宁县润民农业产业开发公司,通过“产业扶贫开发公司+静宁县润民农业产业开发公司+三合乡立体寒旱特色种植业合作社联合社+农户(贫困户)”的联合体方式,通过小杂粮“链”出脱贫致富“大产业”。

  三合乡农民张常平去年将自家种的小杂粮卖给合作社,收入了7000多元。今年,尝到甜头的他又种了8亩胡麻、6亩谷子。

  三合乡小杂粮扶贫车间依托帮扶单位、电商和线下销售,卖出小米、杂粮面、亚麻籽油和糯玉米等小杂粮产品520余吨,收入630余万元。先后吸纳陪读家长等富余劳动力165人就近就业,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106人,稳定就业贫困户12人。

  静宁县有关负责人介绍,通过走多元增收产业发展之路,全县共建办种植、养殖等合作社1681个,吸纳贫困群众2.5万人,实现分红1104.62万元,产业脱贫7600户,真正发挥了合作社在增收致富、产业扶贫及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助推器”作用。

 

 

编辑: 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