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问政 >> 要闻 生态保护使地质公园更加绚丽多彩——张掖国家地质公园保护生态环境纪实 来源:中国张掖网    2019年07月10日 10:30

  生态保护使地质公园更加绚丽多彩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保护生态环境纪实

  张掖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西走廊中部,祁连山北麓,在临泽县、肃南裕固族自治县境内,总面积为322平方公里。拟建张掖世界地质公园总面积1289.71平方公里,由彩色丘陵、冰沟丹霞、中华裕固风情走廊、九个泉4个景区组成。

  张掖地质公园内奇特壮观的地质地貌,具有较高的科学研究和观赏体验价值,是大自然对祁连山的馈赠,是我国不可多得的地质资源瑰宝。历代原著居民将其视作“母亲山”倍加珍惜,同时也将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地貌景观赋予了形象生动的名称和传奇故事,使优质的地质旅游资源和民俗风情得以长期保留和传承。

  近年来,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始终秉行“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坚持保护第一”的地质资源开发总原则,精心致力于历史文化传承和原生地质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公园内的地质自然资源实施了分区经营,严格保护,适度开发,科学修复,广泛宣传,精准监测,使公园内自然资源的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并举,走上了旅游开发带动地方经济反哺地质遗迹科学研究和保护的循环发展之路。

  分区管理 推进开发利用与生态保护协调发展

  地质遗迹是不可再生的珍贵资源。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对公园内的自然资源,按其特性和功能进行分区管理,划定特级地质遗迹保护区1个,一级保护区5个,二级保护区3个,三级保护区3个,分别制订了不同级别保护区的保护措施。先后埋设公园边界及各级保护区边界界碑172块,设置交通标识、环保及地质保护警示等引导说明牌152块。地质公园将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生态环境脆弱、地质遗迹纵深等区域区划为一级保护区,禁止游客进入,只允许经过批准的科研和管理人员开展必要的环境保护和科研活动,严禁设立任何建筑设施;将地质遗迹外围、观赏价值较高、代表性较强、历史旅游观光区划为二级保护区,在不破坏原有地质地貌的基础上,安置游步道、围栏、警示牌等相关防护设施,接纳游客在限定的区域内旅游观光;其他区域设置为三级保护区,进一步完善地质遗迹保护体系,建成游客中心,对地质遗迹保护知识进行宣传,增设电子设备,对地质遗迹进行实时监控,逐步完善栈道、围栏等保护设施,防止破坏地质遗迹的现象发生。在冰沟丹霞景区、九个泉分别建设科普展示馆和野外科考站,在景区、周边学校、社区建设科普长廊,普及地学知识,使自觉保护地质遗迹的观念深入人心。根据区域特色建设了地质、民俗文化、摄影等博物馆,打造了丹霞口、七彩镇等特色生态小镇,让游客在园内观光旅游,在园外休闲体验。

  因地制宜 开展生态环境受损区修复治理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历史原因公园范围内经历了以森林采伐、矿山探采、小水电修建、旅游设施建设等不同规模的人为开发活动。 1987年,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设立,尤其是2014年国家对祁连山保护区重新区划调整后,各类建设项目大幅度减少,与地质公园保护与发展目标不一致的人为活动已全面停止,但40多年不规范的开发利用,对公园内部分区域的生态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害。近年来,市县政府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原则,点面结合,多措并举,对公园内因矿山开采、小水电开发等不规范的人为活动,所造成的山体破损、矿石弃渣堆积,河道破坏等原生态受损区域进行了恢复治理,为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旅游产业发展拓展了有效空间。

  以草定畜 促进畜牧业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地质公园部分与全国唯一、甘肃独有的裕固族等2万多牧民世代生活区范围重叠,历史形成的传统放牧区涵盖了公园内的所有区域,自然资源受过度放牧等因素的损害较大。为缓解生态环境压力,近年来,地方政府按照草畜平衡的畜牧业发展理念,科学核定草原载畜量,严格以草定畜,因地制宜开展禁牧和轮牧工作,大力发展舍饲养殖,积极鼓励公园内的农牧民参与公园内的旅游和公益管护工作,使公园内的草地资源保护利用,走上了的可持续经营良性发展道路。

  广泛宣传 凝聚保护地质资源和生态环境意识

  为进一步深化社区居民和游客对地质公园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与认识,培养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提高参与地质公园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热爱地质资源和生态环保意识,形成全民共建、共管、共享模式。张掖国家地质公园管理局以地质遗迹科普宣传和保护利用工作为切入点,以机关单位、村委会、学校、景区、博物馆、机场车站、出租车和旅游团队为依托,充分发挥其在生态保护、宣传动员、示范带动等方面的工作潜力和优势,多措并举,面向全社会大力开展地质科普宣传教育,全方位营造创建世界地质公园的浓厚氛围。在公园内建立了地质科普学校,以地质遗迹保护和生态功能价值为主,开设了地质科普课堂,带领学生实地体会生态保护的价值和意义,努力形成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的良好社会氛围,从而达到整个社会了解地质公园,共建地质公园,共享生态环境保护成果的目的。

  完善设施 努力减少旅游活动对公园生态环境影响

  着眼将旅游活动对公园内原生地貌和动植物的影响降到最低,要求景区采用环保车辆集中运送游客,按照与原生地貌相协调的原则,设立观景廊道,对游客进行引导提示,将其集中在固定的区域游览,防止游客践踏地质遗迹和植被;设立环保厕所和垃圾桶,对垃圾进行分类无害化处理,把旅游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干扰程度限制到了最小。在景区外集中设立了游客中心、停车场、酒店、宾馆、农家院和其他观光休闲度假设施,让游客在可控的基础上适当集中,阻止游客向周边任意扩散,从而避免旅游人群对大自然的干扰和破坏蔓延到更多的地方。近年来,地方政府和景区经营单位投资35亿元,先后开工建设游客服务中心、丹霞快速通道、丹霞景观大道、七彩镇、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梨园新村等重点旅游项目26项,公园内新建高标准旅游厕所16座。

  科技助力 提升地质资源生态环境监测管理水平

  及时将公园管理区域纳入了张掖市天地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运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地面监测等信息技术,形成“天上看、空中探、地面查”的立体化生态环境监管格局。定期对公园内的各类自然资源进行生态环境本底数据对比,为公园开展地质遗迹保护、生物多样性研究、旅游开发建设等活动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提供了详实可靠的动态监测数据。同时,督促景区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智慧景区管理系统,架设监控摄像头320个,电子围栏800米,实现了重点地质遗迹和生态保护区域全覆盖。并通过指挥调度中心,及时掌握游客流量、分布区域和游览行为,适时实施管控措施,有效地提升了地质公园科学管理与风险预警防控能力。(任开明 葛军元)

 

 

编辑: 王丽蓉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