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8专题 >> 脱贫攻坚奔小康 山丹县大马营镇:产业脱贫激活力 来源:中国张掖网    2019年06月05日 10:27

  中国张掖网山丹讯 初夏时节,走进山丹县大马营镇花寨村焉溪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的蔬菜种植基地,一座座蔬菜大棚整齐有序,大棚内一颗颗芹菜鲜翠欲滴。在20号棚内,基地负责人牛龙邦一边查看芹菜长势,一边指导工人除草间苗。

  牛龙邦告诉记者,焉溪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借助大马营镇产业扶贫大棚,采用“企业+贫困户+产业基地+村集体+市场”产业脱贫模式,大力发展高原夏菜种植,帮助贫困村发展主导产业,解决增收难题,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们公司租赁了花寨村和大马营镇两个的易地扶贫搬迁点的后续产业大棚,和广州一家公司签订了供销合同,种植的97座大棚西芹全部销往广州、香港等地。目前,西芹的市场价格在每斤1.5元左后,每座大棚的产量在6000斤左右,六月中旬就能采摘上市。西芹采摘结束后,我们将继续种植红叶莴笋,计划年底上市。”牛龙邦详细的向记者介绍了种植基地的情况。

  牛龙邦还说,公司将大马营镇两个搬迁点的97座扶贫产业大棚全部租赁,每座大棚每年两千元的租赁费,直接交付贫困户手中,异地扶贫搬迁点的贫困户还能能到大棚来打工挣钱。

  马秀琴是大马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身体残疾的她每天都来这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和她一起干活的人说,马秀琴虽然不能说话,但是每天都会过来的找活干,一天的工资也能达到70元左右,而且不用走远路,很是方便。

  据了解,该公司利用产业大棚种植的优质蔬菜为龙头,流转周边村庄近700多亩耕地种植高原夏菜、制种花卉等特色产业,引导农户大力发展高效现代农业。同时,公司每天能解决20人左右的临时用工,优先考虑异地扶贫搬迁点上的贫困户和周边的农户,农闲时节的工资每天70元,农忙时可以达到100元左后。

  近年来,大马营镇党委、政府立足实际、拓宽思路,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进行了许多大胆创新和有益尝试,探索走出了一条以财政投入撬动社会资本,以入股联营参与产业培育,以高效对接促进增收致富的“企业+贫困户+产业基地+村集体+市场”的产业脱贫新路子,有效解决了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产业发展扶持力度不够、特色产业发展层次低、增收支柱产业发展缓慢、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等问题,使贫困村面貌和贫困群众生活得到了根本改善。

  精准扶贫以来,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产业基地建设,把产业扶贫作为贫困户增收的主要渠道,为贫困户的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为全面激发贫困群众参与产业培育的积极性,破除技术、资金短板,大马营镇在成功推行“土地流转+农业”“旅游产业+农业”“特色产业+农业”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探索出了“企业+贫困户+产业基地+村集体+市场”产业脱贫模式:依托政策资金建设权属归贫困群众所有的产业设施,引导群众把财政投入的基础设施以折资入股的方式交由企业统一经营管理,企业为群众支付租金和提供就业岗位,并与市场进行高效对接,促进产业聚集发展形成规模。

  今年,镇上还整合扶贫资金50万元,支持圈沟村精准扶贫户将新建的30座食用菌大棚全部交由金樽源农牧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全面推行产业脱贫新模式,创造贫困户就业岗位30多个,贫困户户均实现增收1万元。抢抓中河村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机遇,在招商引资整体开发的基础上,引导周边群众以政策资金210万元和土地、房屋折资的形式入股开发企业,以20年为期限流转耕地1500亩发展林果业,着力建设集观光农业、休闲娱乐、户外健身于一体的果子沟旅游景区,创造贫困户就业岗位40个,预计实现人均增收8000元,村集体积累增加2万元。

  目前,大马营镇通过“企业+贫困户+产业基地+村集体+市场”的产业脱贫模式,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帮扶,使贫困群众的生产经营方式由单打独斗转变为抱团发展,在有效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同时,激发了村级集体经济活力,让群众脱贫致富的劲头更足,步伐更快,效果更好。 (杨建刚 钱大伟 孙彩霞)

 

 

编辑: 张玉茹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