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8专题 >> 我和我的祖国 【我和我的祖国】“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2019年01月08日 11:24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樊锦诗

  1月5日下午,樊锦诗走进甘肃新媒体集团视频演播室,介绍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等领域取得的开创性成果。同时,她还向大家分享了“莫高精神”。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韦德占 摄

 樊锦诗看现场打印的访谈照片。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雷媛

  “在敦煌工作的几十年间,我深切感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敦煌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没有敦煌研究院的今天。”

  55年岁月流逝,樊锦诗也从风华正茂走到了耄耋之年,而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后,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她也见证了敦煌研究院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而取得的非凡成就。

  A“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敦煌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敦煌工作的几十年间,我深切感到,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敦煌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没有敦煌研究院的今天。”2019年1月6日,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在西北师范大学为600余名高校师生做题为《永远在路上》的报告时如是而言。

  2018年12月18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举行的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获颁“改革先锋”奖章,是我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先进代表。

  当日,作为由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全国高校开展的“改革先锋进校园”宣讲团成员之一的樊锦诗,结合其多年来从事文物保护研究与管理工作的经历,阐明了历史文化遗产对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并以敦煌莫高窟为例展示了改革开放40年来的文物保护工作成就。

  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毅然放弃都市生活,来到敦煌,一呆就是55年。在敦煌研究院的这半个多世纪,她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大力推动文物国际交流合作,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探索形成石窟科学保护的理论与方法,为世界文化遗产和大遗址保护传承与利用作出了突出贡献,同时带出了一批从事文物保护的优秀人才。

  “我们那个时代‘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是当时的青年也是我的志向。敦煌需要我,我就到敦煌工作。我初到敦煌时,那里的工作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但我最终还是没有离开,这既是莫高窟的独特魅力使然,也是我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和职业操守。转眼55年了,莫高窟已经成了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白天想的都是敦煌,晚上梦到的还是敦煌。我今年80岁,能为敦煌做事,无怨无悔!”报告会现场,樊锦诗话音一落,掌声久久不息。

  55年岁月流逝,樊锦诗也从风华正茂走到了耄耋之年,而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后,敦煌研究院第三任院长,她也见证了敦煌研究院随着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而取得的非凡成就。

  B“竭尽全力留住敦煌,我们做了哪些事?”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常书鸿任所长,结束了莫高窟约400年无人管理、任凭破坏和偷盗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这一机构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敦煌研究院。7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一代又一代莫高窟人薪火相传,发扬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为守护传承弘扬敦煌艺术瑰宝,做出了一系列有效探索和贡献。

  在全国率先开展文物保护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建设。“社会上某些人不懂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我经过反复思考,提出了要制订莫高窟专项法规和保护规划的建议。在省人大、省政府的支持下,制订颁布了《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明确了莫高窟保护对象、范围,规定了敦煌研究院的职责,及其保护、利用、管理工作应遵循的方针和原则;也明确规定了政府部门的职责。这样,我们可依据专项法规据理力争,说服和抵制不符合法律、法规的种种所谓建议、要求和压力。”樊锦诗说。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敦煌研究院在全国文物界首开国际合作先河,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并逐步扩大国际交流合作,使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逐步与国际接轨,把敦煌石窟的保护工作推向新高度。

  1998年樊锦诗出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时,如何破解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为她思考的问题。

  1979年,莫高窟对外开放。世界各地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但因游客超载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湿气等对洞窟壁画造成的损害难以估量。用樊锦诗的话说,狭小的洞窟和脆弱的壁画“累得喘不过气,直不起腰了,真担心有一天从梦里醒来,莫高窟不见了。”

  “必须要改变多年来游客单一参观洞窟的旧思路、旧模式,必须另辟蹊径,充分扩充参观空间,另创游客参观模式。”樊锦诗说这样的改变花费了10多年的努力。2014年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建筑终于落成,顺利实施了莫高窟参观新模式,即“数字电影+实体洞窟”的预约参观方式,开启了莫高窟旅游开放新模式。

   C“留住根脉,我们永远在路上”

  “我有幸成为党中央表彰的100位改革先锋中的一位,这个荣誉不是给我个人的,是给几代莫高窟人的,是给敦煌研究院全体职工的,是给为莫高窟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做出贡献的人们的,也是给我国所有文物工作者的。这一点,我非常清醒,凭我一人之力,是绝对做不出来的,我只是一个代表而已。”在樊锦诗心中,她个人所有的荣誉都是属于敦煌的。

  樊锦诗曾连续25年担任全国政协委员,这一期间,她提过不少提案建议,一些被采纳变成了现实,包括莫高窟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保护工程——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包括敦格铁路为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让路,包括加强全国文物科技保护……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我们是做了一些事,但这些事都是应该做的。路还长,任重道远,关键是以后要做得更好。正如总书记说的,‘伟大梦想不是等得来、喊得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候,是一个愈进愈难、愈进愈险而又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时候。’面向未来,我们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发扬老一辈创造的‘莫高精神’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敦煌莫高窟创新性发展。”樊锦诗说。

改革先锋——“敦煌女儿”樊锦诗做客甘肃新媒体集团

  提到敦煌,人们会不假思索地想到莫高窟。说起莫高窟,一个守护国宝55年的人总会出现在人们的脑海里,她就是被誉为“敦煌女儿”的樊锦诗。前不久,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她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改革先锋荣誉称号,这是我省唯一、同时也是全国文物界唯一一位荣获改革先锋称号的获奖者。今天下午,樊锦诗走进甘肃新媒体集团视频演播室,介绍了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等领域开创性的成果。同时,她还向大家分享了“莫高精神”。

在全媒体指挥中心大厅观看宣传片

  下午3时许,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来到甘肃新媒体集团。一进门,和蔼可亲的她向工作人员挥手问候;来到全媒体中心指挥大厅,在甘肃日报社、甘肃新媒体集团领导的陪同下,樊锦诗观看了甘肃新媒体集团宣传片。当新媒体集团的标识“九色鹿”图标在巨大的显示屏上出现时,樊锦诗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这不是敦煌壁画上的图案吗?把九色鹿作为标志,很有创意。”

樊锦诗走进甘肃新媒体集团 

  之后,樊锦诗来到视频演播室,她不时地夸赞崭新的演播厅。视频访谈开始后,樊锦诗与甘肃日报社高级编辑谢志娟及甘肃新媒体集团主持人郭菡璋一起面对摄像机,就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弘扬和管理等领域开创性的成果及敦煌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合作等话题,进行了访谈交流,樊锦诗如数家珍地做了介绍。

  在访谈中她不止一次地说,如今的“数字敦煌”项目已实现了壁画的数字化、塑像的三维建模、洞窟3D模型和崖体的三维重建。“数字敦煌”资源库第一期中英文版本先后上线,并实现30个洞窟整窟高清图像的全球共享,在更广范围里促进了敦煌文化艺术传播和交流。她说,几十年来,敦煌研究院一代又一代的研究人员不畏艰苦、刻苦钻研,守护着莫高窟,形成了“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莫高精神。在这种精神鼓舞下,一代代莫高人守护着莫高窟,大力推动人文交流和文化传播,让敦煌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敦煌。

樊锦诗做客甘肃新媒体集团视频演播室

  临行前,当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打印好的访谈高清照片时,樊锦诗高兴地称赞:“甘肃新媒体集团确实反应快!”

樊锦诗看现场打印的访谈照片 

 

 

编辑: 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