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2018专题 >> 壮阔东方潮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 高台县:一部商品粮基地的变革史 来源:中国农业信息网    2018年08月16日 09:40

  2017年,高台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667元,是1978年182元的69倍;农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42.61亿元,是1988年4775万元的89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从1988年的496元增加到2017年的10379元,人均消费水平提高了21倍。

  摩托车、手机、彩电、洗衣机等耐用消费品在高台农村逐步普及,汽车、家用电脑等现代化消费品拥有量不断扩大。购房和买车等十万元级以上消费正在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

  由吃不饱穿不暖到追求生活质量,变化在继续,经历了40年的农业辉煌期,高台的农民、农业、农村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变革,“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向在哪里,高台县能否解答好这些来自耕地的新问题?

老支书记忆中的那些数字

  1964年,亩产最多300斤;1965年,最高亩产出现818斤; 1973年,带田亩产达2000斤;之后,“吨粮田”成为常态……

  74岁的老人武开绪将这些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数字记得如此清晰!1973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年。作为全国“吨粮田”的先进典型,武开绪被选为全国党代表赴京参会,也是那一年,他是高台县唯一见过毛主席的人,“那一年,我选了毛主席当主席!”

  1945年出生的武开绪,勤劳朴实,19岁就成了高台县合黎公社五二大队第四生产队的队长,在他上任的1964年之前,全队205亩耕地最高亩产从来没有超过300斤。两年后,县农技站技术员孙之美下派五二大队,创造性地实践了“玉米田里套种小麦”的种植模式,并在当年,就把四队的亩产提升到1060斤。从此,“带田”模式遐迩闻名,相继模仿。这种耕种模式一直被西北地区延续至21世纪。

  1982年的责任制,1983年的大包干,五二大队改为五二村,武开绪带着全村一起完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1999年全国农村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时,武开绪已卸任许久。作为庄稼人,他明白:将土地承包期延长30年不变,农民是高兴的。

  但围绕土地的改革从未间断,2004年,农村税费改革开始;2005年,城乡统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7年,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建设;2017年,土地细碎化整理……

  武开绪说,自己当支书的时候,农民就是农民,种地只为填饱肚子;农民也只是农民,忙碌着春种,紧张着夏管,盼望着秋收,谨慎着冬藏……

三桥村的40年蔬菜史

  巷道镇三桥村,离高台县城最近的村子之一。地理上的优势让这里的村民心思变得很活泛。在村民的记忆里,祖辈就有种菜的传统。

  关于三桥村的种菜史,杨玉国的记忆来自于父辈的转述。离城近,但耕地少,人均1.5亩的土地养活不了一家人。杨玉国的祖辈们就种点小菜,一根扁担两只筐,挑到县城的农贸市场,能卖点钱最好,卖不了钱也可以换点米面粮油维持生活。

  杨玉国到了能下地种菜的年纪时,已经是上世纪70年代后期了,生产队里集体种菜集体卖,卖来的钱集体花。社员们眼里能瞅见的就只有生产队长手里的工分表。

  同样是老支书,田开元的31年村干部生涯却一直和蔬菜打着交道。1976年,已经是三桥大队副队长的田开元,随着县里组织的考察学习团赴兰州观摩学习,看了安宁的林果,也看了雁滩的蔬菜。

  1982年大包干,唤醒了土地也唤醒了干劲。三桥村开始大规模种菜,黄瓜、西红柿、辣椒源源不断地供上城里人的餐桌。塑料小拱棚、塑料大棚及土温室,村民们主动引进了能增收的技术。

  1985年,在小拱棚的帮助下,杨玉国1亩的西瓜卖出了1500元的天价。靠着这亩西瓜,23岁的杨玉国娶了媳妇成了家。

  到1988年,在田开元的带领下,再加上政府的扶持政策,三桥村发展了146座温室,一座温室能产出3000元,轰动了全县;1992年之后,村民的自发性让三桥村的日光温室开始遍地开花,到2003年全村已有610座温室,户均2座。

  饱和了数量,村民们又在质量上下功夫,开始了温室的技术改造,最多的被翻建了三遍。

  2017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642万元,人均纯收入13301元。全村蔬菜面积达到2506亩,占总播面积的76%以上,收入达到1551万元,占全村经济总收入的61.7%。

  以三桥村为代表的日光温室发展已成为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典范。自1982年以来,全县已累计建成设施棚室4.05万亩;瓜菜面积从1990年的1.32万亩扩大到目前的17.5万亩;总产量从0.49亿公斤提高到8.2亿公斤;平均亩产量从3716公斤上升到4600公斤;亩均产值从967元提升到4823元。

  如今,三桥村已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中心,并于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蔬菜,已成为高台县种植业的“首位产业”,全县“言农必言蔬菜”!

农委主任的担忧

  经过40年的发展,当蔬菜成功上位“首位产业”时,三桥村有些村民却打起了退堂鼓。

  村妇联主席高玉秀就是其中之一。近两年,她和丈夫已经撇开种了多年的2座温室,就近在县城务工了。丈夫有点手艺,每天工价200元,“比种菜划算多了,还可以干半年休半年,附带着种点口粮,家里也能照看得上。”

  这种“并非个案”的现象让高台县农委主任程继云无比担忧。

  在他看来,农业存在最大风险有两个,一个是自然灾害、一个是市场风险,谁都无法抗衡,也无法避免。但除此之外地由“谁来种”的问题更加突出。

  “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县实际从事土地生产的农村劳动力大约为4.5万人,而全县农业户籍人数在13万左右,这意味着除去无劳动能力的小孩和老人,已经有5万左右的农民通过各种方式离开了土地,其中大部分为青壮年劳动力。”程继云说。

  近年来,伴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农村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进城务工或经商,导致农村形成了空心村、空壳村,农村也只剩下妇女、小孩和老人,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386199”部队,而年轻人越来越少,青壮年男性更是寥寥无几,这直接导致今后农业发展后继乏人的问题严重。土地“谁来种”的问题成为不久后面临的突出矛盾。

  高玉秀两口子的选择被程继云总结为“农业比较效益下降的结果”。

  他分析认为,农民种养成本持续上涨与农产品价格弱势运行,导致农业面临成本“地板”与价格“天花板”的双重挤压。再加上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短,导致能够抢占领域高地和市场竞争制高点的“拳头产品”和优势产品企业少。

  “全县农产品生产经营仍处于粗放式阶段,无论种植类还是养殖类,仍处于卖原料、卖初级产品阶段,特色优质农产品的高附加值得不到充分挖掘。”程继云说。

  就花卉、瓜菜等小制种而言,虽然比较效益相对好,但缺乏精深加工龙头企业,没有自主知识产权,总体处于代繁代育状态,部分种子“制种农户按斤卖,终端市场按粒卖”,难以合理分享利润。

  “如县里生产的西葫芦在地头的收购价格是1元多,卖到新疆等终端市场可以达到5-6元。对外制种的西甜瓜种子,农户地头收购价是180元人民币,运到国外的结算价格是180美元,地头价格与终端销售市场价格差距较大。”

  养殖业上,无论是牛,还是羊,都不具有显著的地理标志性竞争优势。虽然在扩量,但仍处于“主要售活畜、盈亏看行情、生死看市场”状态。

一场还在路上的变革

  刘兴红,从高台县第一个小拱棚搭起来就开始贩菜的菜商。

  “那时候比较单一,只向乌鲁木齐贩运番瓜,两三天一车,每车6吨。”刘兴红说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1998年左右。这个时期,高台的温室蔬菜已初见规模,10吨的车,每天都能走10多趟。菜量大了,菜品也丰富了,刘兴红也走出了甘青宁新,把高台蔬菜摆上了西安、郑州的餐桌。

  2000年以后,新疆、陕西以及周边地区的蔬菜产业也发展了起来,刘兴红的市场被一再挤压,贩菜期只能打打“早春茬”和“秋延后”的时间差。然而,和时间一起赛跑的并非他一个。时间差也从“前一年的9月到第二年的6月”缩短至“前一年的10月到第二年的3月”。对他而言,时间的缩短就是利润的缩水。

  2014年,贩菜的刘兴红开始了种菜,打算用新品种占领市场。在他的20个蔬菜大棚里,除了少量采摘类果蔬外,其余都是集约化新品种育苗。

  2014年,高台县在南华镇筹建蔬菜产业园区,政府直接从村委会整体流转5万亩耕地,以村委会为经营主体,打造一个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园。

  如今,这个示范园已入驻3家企业、6个专业合作社以及1家研究所,刘兴红担任副理事长的高台县康翠蔬菜专业合作社就是其中之一。

  集约化经营也为高台县的蔬菜产业搭建了更高的舞台。

  高台县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李娟告诉记者,高台高原夏菜不但已远销至广东、浙江、深圳、江苏等地,还实现了出口创汇。番茄酱年出口2200吨,销售收入1352万元;洋葱,四季豆,甜椒,胡萝卜等脱水蔬菜,出口额达2786万元。

  “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程继云说,农业上的突破还在于土地上的改革。

  2017年,一场以“土地细碎化整理”为主的改革,让高台县开始了土地联片整合,目的直指规模化经营。改变那种“流转百亩地,涉及百户人”的困境,让想租的能租到地,想流转的能流转出去。

  合黎镇的几个村子,都成立了土地托管合作社,把无心耕种、无力耕种的土地从农户手里接管过来,以合作社的名义集中流转,农民土地流转有收益,外出务工有收入,让“想走的放心走,想回的随时回,想种的踏实种,不种的等分红”。

  2017年,高台县被农业农村部、中央农办确定为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东联村、国庆村、高地村、梧桐村正在进行“三变”改革试点,元山子等9个村正在进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试点。

  “全县正在通过三变改革,让农村闲置资源活起来,分散的资金聚起来,增收的产业强起来,群众的日子好起来!”程继云说。

 

 

编辑: 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