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市外媒体看张掖 千里走祁连——中央驻甘及省属媒体武威张掖采访侧记 来源:中国甘肃网    2018年06月04日 09:28

  原标题:千里走祁连

  ——中央驻甘及省属媒体武威张掖采访侧记

  记者 齐兴福 洪文泉

  祁连山是我国西部重要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态地位重要。但经年的无度开发和全球气候变暖的效应叠加,让祁连山生态陷入了危机。

  屏障立,则生态安全;屏障废,则生态失守。2017年以来,我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重要批示精神和中央环保专项督查反馈意见,深刻反思祁连山生态环境破坏的教训,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整治和修复自然生态。

  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得怎么样?矿山关了吗?水电站生态流量下泄是否正常……5月下旬,记者随省委宣传部组织的中央驻甘及省属媒体采访团深入武威、张掖,辗转千里,就当地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进行采访。

  搬出大山天地更宽

  出兰州,入天祝,一袭苍郁的山脉“款款而来”,这便是祁连山脉北支冷龙岭的东南起点——乌鞘岭。这里山势峻拔,地势险要,自古就是河西走廊的门户、咽喉。

  登岭东眺,乌鞘岭像一条巨龙,西高东低,披云裹雾,蜿蜒曲折。山的南面,舒缓的抓喜秀龙草原碧草连天,清澈湍急的金强河像一条洁白的哈达飘出山麓,滚滚东去。

  广袤的松山滩上,德吉新村宛如新生:整齐划一的民居错落有致,房前有园,屋后花开,文化广场、健身器材一应俱全……

  “德吉”藏语意为“幸福、平安”。几年前,村民惠玉珠一家从大山深处搬到了这里,“住的是新房子、走的是水泥路、吃的是自来水,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德吉新村是天祝县实施生态移民的一个点。近年来,天祝县投资1.98亿元,将地处祁连山浅山区8个乡镇、51个村的部分群众迁出了大山。

  人类活动是生态恶化的主要因素,搬迁,是对环境最好的保护。同一时期,乌鞘岭另一侧的古浪县累计投资54亿元,实施了规模宏大的生态移民。

  武威市金太阳产业园和古浪县大靖镇,被一条名为“金色大道”的道路紧密连接起来。从祁连山沿山区搬迁而来的近6万名群众在道路两侧安居,形成了星罗棋布的数十个移民点。今年,这些被搬迁的山区,植树覆绿等生态修复工程正在紧张推进。

  2017年底,古浪向西400公里外的肃南,149户生活在祁连山核心区的牧民也卖掉了牛羊,告别了大山和草场。

  世代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农牧民,文化水平低,致富技能弱。让他们开启幸福新生活,远比新建一座座移民点要难得多。

  去年,搬迁到德吉新村的齐海蓉承包了2座日光温棚,跟着合作社种起了香菇,半年获得收入1万多元。户均一座日光大棚、人均1.5亩高产地——天祝县针对生态移民的硬件扶持,让越来越多的移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产业扶贫、设施扶贫、精神扶贫——古浪县多措并举,让山区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脱贫、快致富。

  在肃南,核心区149户人家的房屋除留有生态管护用房外,其余的全部拆除,房屋及附属设施拆迁补偿资金全部发放,户均23万元;核心区95.5万亩草原全部落实禁牧,484名牧民人均得到禁牧补助款1.67万元;118人被确定为生态管护员,年工资3万元,另有53人从事设施养殖、25人从事旅游及个体经营、78人选择务工,搬迁后的转产就业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搬出大山,我们的出路更多,天地更宽。”在古浪县感恩新村,从大山中搬迁而来的农民俞国勋说。

  壮士断腕治理环境

  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76.4%的面积在张掖境内,这里由此成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战场,同时也是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重点整改整治区域。2017年以来,张掖市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展开了一场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的生态环境整治、保护、修复攻坚战。

  矿山整治是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环境问题整改前,记者在肃南县9个泉矿区石居里选矿厂采访时看到,五六个硕大的废渣山,随意堆放在草地上,遗留的选矿车间、尾矿库及生活用房破落不堪,严重影响了周边的生态环境。日前,当记者跟随采访团再次来到这里时,曾经的废渣山已被移除,房屋被拆除,平整覆土后的草滩上,数万株云杉焕发着勃勃生机。

  一年多来,张掖市多措并举,对保护区内117项探采矿项目全部实施关停,撤离人员、拆除设施、封堵矿井,然后平整覆土、种草造林、加固护坡、围栏封育,矿山矿点生态得到充分的治理、修复。

  生态流量是水电站在运营中必须要保证的河道生态用水的最低量。整改前,祁连山张掖段的水电站生态流量的管理很不规范。目前,除关闭退出外,实验区内允许保留的17个引水式电站都已经建起了科学有效的生态流量下泄保障措施。

  采访中,记者在河西水电龙首二级水电站看到,为保证生态流量下泄,这家水电企业对溢洪道的闸门进行了改造处理——在闸门下面间隔安装了多个相同高度的金属垫块,从而保证了24小时持续放水。此外,还在生态水闸门处安装了视频监控,所有实时的动态数据第一时间同步传输到张掖市祁连山保护区水电站生态流量市级监控平台。

  眼下,这一平台除了对保护区内的17座水电站进行监控外,还接入了保护区外52座水电站的引水流量实时监测数据。如果实时生态流量低于标准,系统就会自动报警。

  张掖市还对保护区内8项旅游设施进行了整改,对位于核心区、缓冲区的拆除设备、完全关停退出,对实验区的全部停业整顿、规范运行。

  此外,张掖市还依靠科技创新与技术进步,构建了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监管网络,实现了对全市生态环境的科学有效管理。

  保护生态守望家园

  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教训之深、警示之痛,令人刻骨铭心。这场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问责风暴,彰显了党中央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意志,犹如“猛击一掌的警醒”,引发武威、张掖等地广大干部群众深刻反思、强烈震动。

  2016年底,央视对祁连山生态问题曝光节目中,张掖市巨龙铁合金有限公司几支冒着黑烟的大烟囱让人触目惊心,公司总经理闻斌受到党内纪律处分和行政处分。

  “刚开始,确实有点想不通,但经过一段时间学习,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企业负责人,在发展中忽视环境保护,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理应承担责任。”一年后,面对记者的采访,闻斌坦言,没有担当意识的发展必然要付出沉重代价。

  在环保问题整改中,巨龙铁合金公司拆除了所有的烟囱,并投资1150万元投入使用了一套先进的除尘设备,以加强对污染源的有效控制。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以来,人们的生态文明理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去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武威、张掖两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全域无垃圾创建活动,将环境卫生整治摆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标本兼治、城乡联动、共治共享,城乡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

  保护生态环境,守望绿色家园,已然成为人们的共识。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人们都正朝着更绿色、更健康的方向奋力前行——

  在张掖,生态环保教育已被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通过推动生态文明教育进校园、进课堂,广泛开展生态文明主题实践活动;生态文明教育也纳入了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党员干部带头践行良好的生态文化、生态道德,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

  在武威,生态文化被列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光盘行动、推广节能家电、资源回收、减少一次性餐具……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蔚然成风。

  “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如今,这样的环保理念不仅存在于武威、张掖两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脑海里,更体现在他们的实际行动中。

  绿色在脚下延伸,梦想在心间激荡。保护生态,守望家园,已经成为每个人心中的责任。

 

 

编辑: 邓瑞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