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张掖网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新浪微博

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张掖网 >> 市外媒体看张掖 整改老问题规划新产业——甘肃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调查 来源:经济日报    2018年05月16日 16:41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记者 李琛奇 陈发明

  张掖市民乐县扁都口风景区内的旅游设施已拆除。

  在张掖市祁连山保护区内水电站生态水基流监控平台,可以看到全市境内生态水下泄画面。

  神麒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烧柳沟煤矿位于张掖市肃南县境内,已关闭。

  2017年,中办、国办就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发出通报。此后,甘肃省汲取教训,坚持标本兼治,采取一系列政策举措狠抓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甘肃省坚持举一反三,对全省自然保护区生态环保问题全面排查,一批历史杂症得到有效解决。

  据了解,甘肃省先后制定出台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矿业权分类退出办法和水电站关停退出整治、部分旅游设施项目差别化整治和差别化补偿等方案,从严从实推进各项整改工作,中央环保督察问题中46项年度整改任务全面完成,10项长期整改任务正在全力推进。日前,记者深入甘肃祁连山保护区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情况展开调查。

  还绿祁连,严把生态流量关

  从制度设计、数据监控等方面深入整改,合理保障下泄生态水,截至去年12月,10大类150个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治工作全部规范建档

  从张掖市境内的莺落峡口沿着黑河溯游而上,在长达100多公里的黑河大峡谷里,分布着8座水电站。中办、国办的通报中指出,祁连山区部分水电设施违法建设、违规运行,其中特别提到“由于在设计、建设、运行中对生态流量考虑不足,导致下游河段出现减水甚至断流现象”。

  “以前我们思想上不重视,制度上也不完善,对下泄生态水没有量的概念,只要保证河道里有水就行。”4月17日,在龙首二级水电站,甘肃电投河西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雷江逵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现在都是按照水利部门测算的流量严格保障下泄生态水。

  记者在龙首二级水电站的溢洪道看到,闸门下面根据生态流量的最小下泄值加装了金属垫块,可以保证闸门不完全闭合,24小时进行放水。为了防止数据造假,电站在去年1月份和4月份分别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和流量监测系统,并与水利部门的管理平台对接,可以查看任何时间的流量数据与监控画面。

  为了验证监控效果,记者来到张掖市水务局监控平台,这里可以看到全市境内所有水电站的生态水下泄画面。张掖市水务局副局长张文武介绍说,经过规范整改后,市境内位于保护区实验区内的17个引水式电站,每个生态水闸门处都安装了视频监控,闸口开度仪、雷达测速仪以及运算终端,所有实时的动态数据都会第一时间同步传输到张掖市水生态保护监控平台。

  祁连山保护区环境问题整改不能打一丝折扣,如何确保整得彻底、改得到位?记者在武威市发改委了解到,2015年以来,当地组织开展多次专项自查排查、复核评估排查和“回头看”,共清查出各类建设项目和问题10类150个。目前,这150个问题都已经有了档案数据库。

  “截至去年12月,10大类150个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整治工作已全部规范建档,共整理文书档案530盒、照片档案265册、声像档案17盘。”武威市发改委副主任赵玉忠介绍说,这些档案里的文字、照片、声像资料包括所有问题的整改前后对比、验收过程,每个环节都有责任人签字,在整改全部完成后将移交市档案局存档。

  目前,武威市已在各级各部门领导及工作人员手机上安装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武威段生态环境整改整治信息系统和手机APP,使各级各部门领导干部能够及时掌握整改整治进展动态,有效开展监督检查。

  科技助力,建立长效监测体系

  采用卫星遥感影像技术,比对治理前后的变化,发现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并及时对异样情况进行预警

  违法违规开发矿产资源是祁连山生态环境中的另一个突出问题。记者从张掖市了解到,全市位于祁连山保护区内117项探采矿项目已全部关停,矿区矿点生态环境全面治理恢复,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已无矿山探采活动。

  在张掖市肃南县境内的神麒矿业有限责任公司烧柳沟煤矿旧址,人工种植的草地已经冒出绿芽。如果不是立在围栏外的“肃南县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程项目公示牌”,这里几乎看不到任何煤矿的痕迹。

  “这座矿2015年就已经关停,但是没有清理废墟,在‘回头看’时被列入整改名单。”肃南县国土局副局长凯忠辉告诉记者,2017年县上对这片区域全面清理,并进行人工恢复植被,“去年种的草籽有点稀,今年我们再一次人工种草,保证与周边环境一致”。

  记者在祁连山保护区内看到烧柳沟煤矿生态恢复情况的同时,张掖市环保局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清楚地看到这座煤矿治理前后的对比效果。

  张掖市环保局局长马成介绍说,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面积达151.91万公顷,占保护区总面积的76.4%,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6.2%,而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力量有限,这是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一大“短板”。为解决这个问题,张掖市启动建设了以卫星遥感技术为核心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集成现有环保专业信息化系统平台,构建祁连山和黑河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天地一体化监测平台,通过高分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等科技手段,对祁连山和黑河湿地两个自然保护区进行定期监测。

  “依托我国发射的高分系列卫星,我们会同中科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下设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甘肃数据与应用中心,建设智能化网络管理平台,以此来全面提升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科学化水平。”马成向记者演示了智能化监测平台,通过最新的卫星遥感影像技术,除了可以比对治理清理后的变化,同时还能发现潜在的生态环境风险,并及时对监测区域出现异样情况进行预警。

  张掖市巨龙铁合金公司是中办、国办通报中点名的超标排放企业。去年以来,这家企业总投资1150万元,从生产车间矿热炉冶炼烟气排放控制、上料系统扬尘控制、原料堆场扬尘控制、烟气排放在线监控系统建设等12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整改和改造。在张掖市环保局的天地一体化监控平台上,记者可以看到这家企业排污口的各项实时动态数据。

  目前,甘肃围绕祁连山生态环境需要整改的问题以及未来潜在的问题,正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的长效监测监管责任体系,实现整改有力度,监管无盲区,保护全覆盖,以技防弥补人防力量不足的“短板”。

  机制约束,解决重发展轻保护问题

  科学划定功能区布局、开发管制界限,制定产业准入5大类64小类负面清单,进一步约束规范各类开发行为

  2017年4月,中央第七环境保护督察组向甘肃省反馈督察情况时指出,“重发展、轻保护的问题在甘肃省不同层面、不同领域、不同范围内依然存在”。记者在调研中了解到,甘肃各地特别是涉及祁连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张掖、武威等地通过整改问题,正在建立和落实生态环境保护的长效机制。

  “我们已科学划定空间开发管制界限,明确功能区布局划分,综合调控各类空间开发需求。”张掖市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行动指挥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当地已制定涉及祁连山自然保护区的山丹、民乐、肃南县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5大类64小类负面清单,严格限制不具备区域资源禀赋条件、不符合生态功能区开发管制原则的项目和产业准入,进一步约束规范各类开发行为。

  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从源头上解决重发展轻保护问题,武威市制定实施了《政府部门“三定”规定中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监管职责的补充规定》等措施,明确县区、乡镇党委、政府及市县区党委、政府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对本行政区域、本部门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工作负主要领导责任。

  赵玉忠告诉记者,在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方面,武威市提高了领导干部年度考核中环境保护的权重,将环境保护占县区政绩考核得分权重由2015年的2.28%提高到5%,将生态文明建设占县区政绩考核得分权重由2015年的10.64%提高到14%。同时,武威市各类有关生态环境保护考核办法中均把环境保护列为“一票否决”项目,注重加强对环境保护考核的激励约束。

  生态优先,更珍视绿色发展

  经济发展要为环境保护让路,通过谋划节能环保、循环农业等10大类生态产业,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推动经济绿色转型

  从大山里搬出来后,肃南县康乐镇德合隆村牧民兰永花开始了全新的生活。这位曾经居住在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的牧民,在白银乡东牛毛村购买了大棚、流转了耕地,种上了苜蓿和燕麦,又从市场上买来牛羊,打算搞舍饲养殖。

  “搬迁出来是国家政策,不能放牧就搞舍饲养殖,也能挣钱。”兰永花对自己现在的生活比较满意,“在年前育肥了200多只羊,挣了5万多元,还有几头奶牛,卖牛奶有5000多元的收入。不靠山吃山,我们也能生活。”

  在肃南县,像兰永花一样从祁连山核心区搬出的牧民有149户484人。随着他们的搬出,肃南县境内的祁连山保护区核心区95.5万亩草原将全部禁牧,3.06万头(只)牲畜全部出售或转移到保护区外舍饲养殖,实现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张掖段核心区内无农牧民生产生活的目标。记者了解到,肃南全县8个乡(镇)102个建制村中,涉及自然保护区的有6个乡(镇)88个建制村,县域发展空间不足5%,县域经济转型迫在眉睫。

  “我们将把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作为未来发展的主攻方向,加快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创造更多的优势生态产品,推进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肃南县委书记李宏伟说。

  近几年,肃南县先后建成养殖小区95个、暖棚羊舍13547座,全县牲畜冬春季舍饲半舍饲养殖率达到75%以上,完成减畜9.34万个羊单位。在工业发展方面,以生态工业为取向,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对不符合自然保护区功能定位的产业,通过“飞地建园”模式与周边县区合作发展。在旅游产业方面,肃南县以全域旅游为平台,打造提升7个国家4A级景区,2017年接待游客526.5万人(次),增长23.9%,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93亿元。

  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正在成为甘肃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共识。武威市委提出,在未来发展中,将统筹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统筹城乡发展、统筹三次产业协调发展,让经济发展为环境保护让路、商业开发为生态和文化让路,坚决不要“肮脏”的GDP、“带血”的GDP,推动经济绿色转型,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贯穿于改革发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

  张掖市制定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转四退四增强”治理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计划》(“两转”即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和转变资源开发利用方式;“四退”即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退矿还绿和退建还湿;“四增强”即全民环境保护意识、政府环境保护监管能力、自然保护区生态功能和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显著增强),计划实施26个项目,总投资29.93亿元,从根本上推进祁连山生态保护,提升张掖全域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经历了生态文明的深刻洗礼,今天的甘肃更加珍视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4月16日,甘肃省省长唐仁健在首届甘肃·祁连山高峰论坛上介绍说,甘肃着眼于从根本上转方式调结构,推动绿色发展崛起,出台了《关于构建生态产业体系推动绿色发展崛起的决定》,谋划提出了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等10大类生态产业。

  唐仁健表示,将把这10大类生态产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动能改造旧动能、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最大结合点来抓,奋力走出一条具有甘肃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编辑: 赵燕丹

最新相关新闻

张掖网络警
察报警平台

公共信息安
全网络监察

经营性网站
备案信息

不良信息
举报中心